楊文燕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興趣;氛圍;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150—01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實踐證明,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能感知豐厚的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積累,提高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然而現(xiàn)實中,很多小學生并不愿意讀書,假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巧妙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熱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這不僅能有效地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塑造學生的性格與健全學生的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就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想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在校的時間,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以及教室環(huán)境的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如,學校圖書館可供各個年級的學生閱讀書籍,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與書籍的魅力,巧妙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創(chuàng)設課外閱讀活動角,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下課以及課后的時間去主動閱讀;教師還可以與家長多溝通,共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可以在板報上推薦一些可供閱讀的書籍,讓學生在班級的“學習園地”寫上讀后感,促使學生愛上閱讀。
二、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市場上有很多書籍,但是小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還比較弱,在選擇課外書籍時他們并不懂如何取舍。因此,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就應該教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主動閱讀課外書,而且還有所收獲。1.輔助學生制訂閱讀計劃。教師在新學期開始時可以按照教科書的內容為學生選擇一些適合閱讀的課外書籍,為學生量身定做一份課外閱讀計劃。如,這個學期要閱讀多少本書、閱讀總字數(shù)、每天的閱讀計劃、閱讀的問題與感想等等,這些都由教師輔助學生去做,并且讓學生按照最后的計劃填寫自己閱讀的內容,這樣就有利于督促學生不忘每日的閱讀任務,同時對于培養(yǎng)學生堅持閱讀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讓教師與家長能夠隨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2.給學生推薦適合的讀物。在教學中,教師要做一個教學的有心人,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能力時,就應該給學生推薦適合閱讀的書籍,同時還要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性格特點、閱讀能力等選擇一些難度適中、且內容積極向上的健康書籍。如,一二年級的學生識字能力不強,因此可以給他們推薦一些內容簡單、圖文并茂的書籍;而五六年級的學生則可以給他們選擇一些精選版的書籍,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十萬個為什么》等。假若教師給學生推薦的書籍都是教師親自看過并且精挑細選出來的,那么學生在讀完一部課外書后會感受到作品的無窮魅力,從而主動閱讀其他的書籍。可見,好書的推薦就猶如給學生打開了一扇門,學生跨過這扇門就可以探索知識的海洋。3.指點學生具體閱讀方法。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如,學生在閱讀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閱讀書名,然后再去看內容提要、目錄之類,最后再開始詳細讀。遇到不認識或者不懂的句子時,可以打上問號,多讀幾遍之后再回過頭查字典,并且在理解了文章后再仔細地品味文章的要點內容,從而總結出文章的大意以及作者表達的情感。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好詞好句要養(yǎng)成摘抄的好習慣,積累廣泛的寫作素材,當積累到一定的量時,學生寫作能力以及閱讀水平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了。4.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且生活閱歷尚淺,教師要抓住他們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這個故事是出自《伊索寓言》這本書,并且詢問學生是否知道這本書其他的故事,鼓勵學生主動去閱讀這本書籍。
總之,興趣是基礎,是前提,是動力。教師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處處做有心人,才能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以“課內閱讀引領課外閱讀”,激發(fā)小學生閱讀興趣》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910)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