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往的音樂彈唱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的現象: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喜歡表演,但他們給人的感覺往往過于平淡,即動作單調、表情單一,缺乏表演意識,沒有表現力,更談不上感染觀眾。究其原因:有心理方面的,如在眾人面前表演心里發慌,膽小放不開,缺少表現力。在音樂活動中,如何幫助廣大學生克服緊張心理、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甚至創造性潛能呢?我認為可以結合教師的示范、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表現音樂內容。
關鍵詞:表演;高校;表現力;能力拓展
什么是音樂表現力?你能聽到演奏的音符和演唱之外帶給聽者的所有感受。凡是由樂音引來的我們心理上任何類型、任何方面的意會、感受,都可籠而統之地涵括于音樂表現的范疇之中。 這就是說,我們彈唱,不只是單純地彈出聲音。而在聲音之外,同時還需要感覺到了什么,帶給了聽者了些什么。
在以往的音樂彈唱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的現象: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喜歡表演,但他們給人的感覺往往過于平淡,即動作單調、表情單一,缺乏表演意識,沒有表現力,更談不上感染觀(聽)眾。究其原因:有心理方面的,如在眾人面前表演心里發慌,膽小放不開;有觀念意識方面的,如怕表演不好,別人笑話;也許更多的是知識能力方面的,如對作品不理解,無感受,或表演技能未達到相當的程度等。
在音樂活動中,如何幫助廣大學生克服以上的心理、能力障礙,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及有情緒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甚至創造性潛能呢?我認為可以結合教師的示范、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表現音樂內容。在整個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的示范對學生來講是一種形象的感性的認識活動。然而,更重要的還是學生自身的音樂實踐活動,才能將感性的認識變為內心驅動,上升為理性的本能,使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我們知道,音樂表現力的形成與發展,對音樂實踐活動有著絕對的依賴性。而實踐活動是形成和發展音樂表現力的重要前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意識,提高其音樂表現力。
一、歌曲賞析
我們可以通過賞析歌曲《天之大》來感悟音樂表現力之“美”,同時感受音樂形象與意境,并最終分享與反饋聽覺與心理感受。《天之大》是一首溫馨感人之作,該曲從詞到曲,簡簡單單,安安靜靜,用幾十個字表現出了愛與哀愁。表達對母親的深愛和思念的作品,該曲深沉寬厚,娓娓道來的訴說非常契合“母親”這個角色的氣質。
音樂表現力在幼兒歌曲彈唱中的重要性:
第一,豐富的音樂表達能力讓你的音樂語言更豐滿,更生動,更有感染力。
第二,讓未來學生的聽眾們——尤其讓幼兒產生興趣和參與感以及角色代入感。
第三,人才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豐富的表情、投入的演奏演唱、有足夠的吸引力以及趣味性和創造性。
二、演繹情景小品
我們可以通過把兒歌作品《小兔子乖乖》改編成情景小品感悟音樂表現力之“萌”,《小兔子乖乖》情景小品學生們可以參與體驗作品演出,通過模仿故事情節里面小動物們特有的“語言”與表情來直觀感受音樂中音色、音量、節奏的變化與對比,以此來更深入體驗音樂的表現力。那么如何在音樂表演中加強音樂表現力呢?第一,要了解音樂歌詞內容,歌詞內容最能揭示作品的詳細內容,還有抒發的情感的源頭,所以要多讀歌詞,讀懂歌詞。第二,注意節奏、力度的調節。依照歌詞來進行每一句的情感處理,每一句的情感處理應有對比,突出對比并貼切地表達。第三,我們用用合適的語氣、情感演繹。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把內心的情感和作品情感相融合,最后適當地表達出來。
三、合唱與節拍擊打
通過感悟音樂表現力之“韌”,我們可以從《我愛你中國》合唱與節奏極大中來理解:該曲充滿希望、充滿力量、充滿抗爭、永不言棄的信念,優雅富有詩意。任何美和震撼力的藝術,影響力更在靈魂以及精神,這首作品就充滿這種對人的價值、生命和希望的謳歌,讓悲觀的人都能得到向上跋涉的力量,都能得到精神溫暖。
我們還可以通過實際作品運用訓練加強我們的音樂表現力實踐,如:制造強烈的對比,在作品《春雨沙沙》的彈奏演唱中把強弱、快慢、語氣對比加入我們作品與表演中去。
四、風格樂曲的編配
在能力拓展訓練里面加入流行歌曲賞析與《紅豆》集體彈唱,豐富學生們的彈唱體驗,故而更深入理解現代流行音樂的彈唱與編配技巧,并可以加入中國古詩詞《相思》進行賞析。將藝術情懷融入文學經典中去升華感官體驗。
所有這些音樂實踐活動,教師應讓學生自己參與評論。在評論中,學生之間平等、坦率、融洽、自由,對以前不太明白的某些概念在評論中進一步明確。知道誰表演得好,好在哪里;誰表演得不好,差在哪里。這樣就會取長補短,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有意識地培養、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素質能力的過程。這對推進素質教育,適應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作者簡介:鄒小雨(1983.4-),女,漢族,籍貫湖北荊州,碩士,專任教師,四川科技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為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