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俗文物是悠久歷史的產物,是人類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瑰寶。民間物質的、精神的文化現象都可以稱之為民俗文物。本文就新疆地區民俗文物的內涵與特征展開分析,對新疆的幾類典型民俗文物進行鑒賞,旨在為相關民俗文化研究者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關鍵詞:新疆;民俗文物;鑒賞
作為一個地區風土民情的重要載體,民俗文物能反映出一個地區人民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是專家學者研究探索的重要領域。不同的地區及民族有獨特的民風民俗,新疆地區作為我國獨具特色的一個地理區域,其民俗民風更是極具特色。
一、新疆地區民俗文物的內涵與特征分析
所謂民俗文物,社會學家及歷史研究領域的專家給出的定義是反映民間風土民情、風俗習慣等民俗的文化現象或是遺跡遺物。廣義來說,民俗文物所涵蓋的范圍較廣,既包括一個地區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社會生產活動,也包括一個地區人民群眾的宗教信仰、節日娛樂活動等。對于新疆地區而言,民俗文物是反映新疆地區自古以來的社會生活方式、社會關系結構、上層建筑發展狀況以及意識形態結構的重要例證。因此,科學鑒賞新疆民俗文物,了解新疆民俗文物的發展狀況對于研究新疆歷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俗文物是由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民群眾所創造、享用并傳承的民間文化。是一個地區精神文化的物化遺存,是一種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新疆民俗文物既有中原文化含蓄典雅的特點,亦有西域文化雄渾奔放的特點,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宗教性、傳承性以及融合性。主要包括社會民俗、物質民俗、精神民俗、語言民俗等等。衣著服飾、飲食習慣、特色建筑、語言藝術、勞作方式、信仰崇拜、民俗節日等都可以看作是民俗文物。研究新疆地區民俗文物,有利于保護地區寶貴的風俗文化,也有利于更好地研究民間生活狀況以及人文社會關系。
二、新疆地區典型民俗文物的鑒賞
(一)新疆民俗建筑
新疆地區的特色民居建筑有喀什的高臺民居、布爾津禾木的圖瓦人木板房以及塔什庫爾干塔吉克人的牧場氈房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是維吾爾族建筑。新疆地處亞歐大陸內部,距海較遠,總體降水較少,居住點一般都分布在地下水資源豐富的綠洲。通常來說,生活富裕的人家會使用磚、瓦來修建房屋,普通百姓通常就地取材,使用當地數量較多的泥土、草木等自然材料來修造平頂房屋。在建筑布局上,新疆地區的住宅通常在庭院周圍穿插平房和樓閣。維吾爾族的民居建筑空間較為開放,建筑形體錯落,靈活多變,并大量使用土坯花墻、拱門來劃分空間。由于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晝夜以及季節溫差大,因此新疆地區的建筑物一般不開側窗,只使用前窗。除此之外,新疆冬春季節多大風,所以民居建筑密度較低,庭院以及房屋面積也較小。
(二)新疆民俗服飾
自古以來,新疆地區就是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等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每個民族的服飾都有自己的特點,民族色彩鮮明。比如哈薩克族服飾所采用的刺繡方法就有針頂刺繡、禿花刺繡、捷克曼刺繡、粘貼(巴斯帕)刺繡、繡花(卡努瓦)刺繡、網狀(熱西拉)刺繡等六種;裝飾圖案采用花卉形、公羊犄角形、羊角形、鳥翅形、旭日形、半月形、星形、小藍花、群星、三葉形、密林形、山崗形、谷渣形、狼耳形、駝掌形、小橢圓形、蝴蝶形等圖案。展示了哈薩克族的才華和智慧、審美觀和價值觀,便于我們直觀的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
(三)新疆民俗音樂
新疆的音樂主要包括古典音樂、民間音樂以及宗教音樂。其中古典音樂以木卡姆音樂為主要代表,木卡姆音樂由十二套大型套曲構成,分為敘頌歌、器樂曲、歌舞曲三部分,這些古典音樂展現了過去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勞作、祭祀禮儀、抗擊外敵侵略的情景,具有極高的研究與欣賞價值。當代的烏孜(茲)別克人也變異地繼承了古代中亞的音樂文化,形成了包括民間音樂、以《沙士木卡姆》為代表的古典音樂、宗教禮儀音樂在內的傳統音樂。民間歌曲是民間音樂乃至古典音樂、宗教禮儀音樂的基礎,而“埃希來”“葉來”又是烏孜別克族民間歌曲的代表和主干。除此之外,新疆地區的特色樂器數量較多,例如薩塔爾、彈布爾、都塔爾、熱瓦甫、卡龍等,這些樂器往往具有東西融合的特點,是東西文化融合的產物。
三、結語
作為我國新疆地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新疆的民俗文物是由新疆人民群眾在勞動與生活過程中自發創造的,是反映新疆人民群眾生產活動與社會生活的寶貴歷史財富。對于我們了解特定歷史時期所表現出的社會文化特征、民族風格、生活習俗乃至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狀況,繼承和弘揚優秀民族傳統、豐富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以及加強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都具有深刻的意義。當前,民俗文物的保護、傳承、研究亟待改進發展。我們應通過調查征集的方式,收藏保護更多有價值的民俗文物,確保民俗文物能被充分的利用和傳承。
參考文獻:
[1]樊玲.新疆民俗體育旅游資源的優勢與發展探析[J].梧州學院學報,2013,23(6):64-67.
[2]新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1(5):2.
[3]郭蘭.新疆民俗“婚禮體育”對促進民族地區健康發展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0(3):98-100.
[4]金琰.淺析新疆民俗旅游資源開發與利用[J].克拉瑪依學刊,2012,2(2):12-14.
作者簡介:吳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