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處教育發展新時代,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備受關注的重點課題,藝術管理本身便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專業,如何強化該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是重難點所在。特別是在“雙創”人才培養思想的影響下,藝術管理專業實踐平臺的構建亟須提上日程,本文主要從兩方面入手,就高校藝術管理專業實踐平臺的構建加以淺析。
關鍵詞:高校;藝術管理;實踐平臺
一、引言
藝術管理專業作為重點專業,尤為強調實踐性,各高校必須為該專業的學生打造兼具全面性和合理性的實踐平臺,創設優良的實踐環境,引導學生愛上實踐、敢于實踐,在實踐中獲得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的雙向進步。
二、基于專業方向規劃,構建“教學型”實踐平臺
就當下來看,一些高校的實踐平臺本質上可以歸類為服務于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學型”實踐平臺,通常又可細化為校內實踐平臺和校企共建實踐平臺兩種形式。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經為藝術管理專業的學生設置了形式、內容多元的藝術管理實踐平臺,進行更深入的實踐教學:首先是校內實踐平臺,調查發現,多數高校已經設置了專門的藝術管理校內實踐平臺、實踐管理部門,并定期組織一些多元化的藝術管理實踐活動。在此以中國音樂學院為參考,其在學校內部設置了特定的“藝術實踐處”,主要任務在于為本校學生的校內、校外實踐活動供以專業化的管理服務和指導服務[1]。其次是校企合作型實踐平臺,也就是高校同企業協同合作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的實踐模式,就當下而言這種實踐模式本質上依舊還是圍繞實踐教學為核心的藝術管理實踐形式。比如說,中央美院藝管系摒棄過去固化的封閉型授課模式,推行開放型的工作室授課模式,星海音樂學院藝管系同國外多個高校及同藝術組織共同創辦藝術管理實踐基地等等。
最后要創新藝術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大學階段的學生價值觀體系大多已經成型,因而實踐能力的強化便顯得尤為關鍵,基于藝術管理專業層面而言,這一專業可以細化為多個中微觀的藝術范疇。如果將本科和研究生課程基于方向和群組加以細化,則可將其歸入經管類基礎課程群組,在此以演出類的管理專業為例:學生可以立足于自己的喜好選取實踐方向,若是結合具體的組織營利形式來細化,則可細化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演出藝術管理兩種實踐形式;若是結合具體的演出門類來細化,則可細化為音樂演出、戲劇戲曲演出、舞臺劇演出三種藝術管理實踐形式等[2]。另外,可以創辦藝管工作室,一方面可以動員廣大教師投身于教研活動中;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以學習實踐的心態參與到工作室日常工作中,充分凸顯自身專業優勢,將在課堂上習得的固化課程理論付諸廣泛的藝術管理實踐中。
三、積極響應雙創號召,構建“創業型”實踐平臺
各高校除了要建設并優化現有的“教學型”藝管實踐平臺,還要主動響應雙創教育的號召,投身于更具綜合實踐意義的“創業型”藝管實踐平臺的建設和開發上。以此鼓勵廣大青年學生勇敢創新,凸顯自身的專業優勢和專業能力,開展實訓活動,甚至可以直接開啟相應的創業項目,把在校期間實踐項目升級為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從事的自主創業項目。“創業型”實踐平臺可以演變為多元發展形勢,如可以是實體性的實踐平臺,也可以是虛擬性的網上平臺,無論哪種形式都要擁有確保學生順利開展創業活動的所有功能。當然,目前最常見的主要還是實體性的創業實踐平臺,另外也要明確一點,實體性的創業實踐平臺既可以是由高校獨立構建的,也可以是高校和企業合作構建的。
借鑒國外高校的“創業型”實踐平臺構建經驗,可以發現要想打造一個完整的藝術管理“創業型”實踐平臺,要依靠大學生、藝術家、學校、企業、有關部門的通力協作。在項目實訓以及自主創業兩個環節,可以繼續沿用虛擬創業或者實驗創業形式,另外,要想成功構建以“創業型”藝管實踐平臺,還需著重抓好下面三項工作:首先基于創業、就業為主要方向開展高校同企業間的合作,不斷拓展高校同企業合作的縱深度,使學生的藝管實踐可以切實貫徹到實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面真實的業界實況,為日后就業打下良好的經驗基礎。其次推行“雙導師”人才管培模式,細化而言,即專業教師和業界導師應當協力指導學生的日常學習和實踐,當下也有不少高校已經實行了這一管培模式,成效顯著。最后要大力孵化支持發展前景廣闊的學生創業項目,以“創業”為主導的藝管實踐平臺最與眾不同的一點便是對學生創業項目的有效幫扶。一些有發展前景的創業項目有機會進行實踐成果的轉化,甚至可以直接獲得商業立項,升級為商業項目,該項目的學生也可以在畢業后直接就業。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藝術管理這一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的專業,各高校在落實好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必須將更多精力放在實踐平臺的構建上,采取多元手段助推學生進行更深入的行業實踐,以達成培養綜合型藝術管理人才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司思,余悅.藝術管理課程創新與創業型實踐平臺構建[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8(06):66-72.
[2]王雨婷,隋欣.高校藝術管理專業建設中的問題分析[J].藝術研究,2019(02):138-139.
作者簡介:馬搏宏(1993-),男,漢族,山東人,博士,韓國全北國立大學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