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劉文浩
摘要:在影視作品中,音樂作為刻畫人物形象及烘托劇情發展的重要表現手段,常以不同的音樂本體屬性加以渲染,在電視劇《一代梟雄》中,音樂的選材使整部影片更富于哲理性內涵。本文試圖從音樂領域出發,僅對第13集影片片段的配樂進行解析,從而探尋音樂與人物形象、劇情發展的內在聯系,并闡釋觀眾所產生潛在的“聯覺”效應。
關鍵詞:音樂;人物形象;一代梟雄;聯覺
一、劇情介紹
電視劇《一代梟雄》講述了清末民初年間,甘陜川一帶風雷鎮何輔堂一生的英雄傳奇故事。全集共計44集,環環相扣,大獲人心。在此,筆者將以第13集中片段為例進行解析。
第13集主要講述了主人公何輔堂(孫紅雷飾)和兄弟們為走投無路,轉戰上海闖天地,何輔堂希望兄弟們開開眼界,帶大家就餐于西餐廳,可是不料,何輔堂的夫人卻因打碎一只杯子被要求高額賠償,兄弟們很不滿意準備大干一場,卻在朋友查理的交涉中發現,這家餐廳的幕后老板是上海最有名的商業家李蘭群,何輔堂希望趁此機會能奪得一席之位,無奈原價賠予餐廳。
故事變化曲折、情感層次豐富,內心活動由最初的失落抱怨轉為生氣憤怒后又轉為無奈隱忍。這一段劇情選用的配樂正是勃拉姆斯的間奏曲Op.118,No.2,此首作品恰好也是作曲家在經歷了悲苦的童年、無果的愛情、親人的相繼離去等一生的悲歡離合后,將早年內心的狂熱和晚期的深沉、隱忍等多種內心復雜的情感都融合在作品當中,飽含情緒內涵,這與劇情背景不謀而合,由此可見選曲的別出心裁。
二、勃拉姆斯間奏曲Op.118,No.2配樂解析
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為鋼琴獨奏所作的間奏曲Op.118,No.2是其鋼琴創作生涯中的最高成就,雖然短小卻凝聚了作曲家一生的人生感悟和精湛的創作技法。在《一代梟雄》第13集的餐廳片段中,配樂選用此首作品,筆者認為它不僅從創作背景上與劇情相契合,同時在創作手法與作品特點上都巧妙的渲染了人物形象與氣氛。
(一)旋律發展與人物情感的契合
在這首間奏曲中,通過多旋律線條和主導動機貫穿的涌現方式,呈現出劇中人物形象復雜的內心情感以及嚴謹的邏輯結構。在1-16小節,主題第一次呈示,對應劇中主人公點餐環節,并通過內聲部旋律對位為后期人物情緒變化埋下伏筆;17-29小節,通過對比主題的模進,積累劇中人物的內心情緒;49-56小節旋律以三對二特殊的節奏呈現,以此刻畫劇中多變的人物形象特征。在這其中主題曾多次以倒影、內聲部等方式顯現,但并不明顯,這在劇中不僅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又不會過度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影響觀影效果。
B段中,第65-70小節,旋律首先在內聲部出現,其后移至高聲部,使音樂情緒由低沉、內省走向高漲、熱情,沖動之中略帶抑制。表現出劇中人物內心想要爆發的沖動,但又因為生計不得已克制住自己的復雜情緒,最終忍氣吞聲的離開。這也通過高聲部的柔美旋律線條與低聲部的暗流涌動表現出勃拉姆斯晚年生活中隱忍的心理狀態。
(二)調性變化與內心活動的契合
在間奏曲Op.118,No.2中通過調性的變化與對比,以此突顯人物在劇中的內心變化。整部作品基于A、B、A的復三部曲式結構而創作,在A段中(1-48小節),調性主要以A大調為主,同時通過減七和弦的間斷性使用,襯托出了劇情一步步推進的層次感。首先劇中人物本就失落無奈、而后由于不適應西餐而產生各種抱怨,隨著B段轉入#f小調,因打碎杯子被要求高額賠償,人物的內心活動變得焦躁、生氣,想要宣泄,最后又因生計而不得已隱忍下去。隨著音樂最終回到再現段A,一切又恢復平靜之中,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
三、結語
通過對電視劇《一代梟雄》第13集中對影視配樂的解析,闡釋了影視配樂與人物形象刻畫以及故事情節發展中存在的內在聯系,無論是基于兩者時代背景的相似性,還是不同音樂本體屬性對劇情的勾勒及鋪墊,都證明了影視作品中音樂選材的重要性。適合的配樂不但能烘托氣氛,還能推動劇情發展,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使劇本更加縝密賦予極強的邏輯關聯,同時也能使觀眾引發“聯覺”效應,提升影片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雪.影視純音樂的魅力——電視劇《一代梟雄》音樂賞析[J].當代電視,2014(5):64-65.
[2]孫偉.淺談影視音樂與畫面的契合[J].電影評介,2007(14):13-14.
[3]豐欣欣.音樂審美視閾下聯覺理論對電影音樂運用的啟示[J].電影評介,2013(7):64-67.
[4]曾麗華.論勃拉姆斯《間奏曲》OP.118 NO.2音樂風格特點[J].藝術教育,2015(5):197-198.
[5]何貝貝.論勃拉姆斯鋼琴作品(OP.118)中體現出來的音樂風格[D].南京藝術學院,2009.
作者簡介:張琳,身份證號為13052719970806****;劉文浩,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