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本身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一般設置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領域內應用。本文通過分析核心素養指向的“以用帶學”美術教學策略在“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主題教學內的應用意義,結合當前教學現狀,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所得結論僅供參考。
關鍵詞: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核心素養;以用代學;教學策略;主題教學
就實際情況而言,當前《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教學方式陳舊、教學內容脫節、教學手段及理念落后的情況,這一現狀對學生的就業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本文主要探討,核心素養指向的“以用帶學”美術教學策略初探——以“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主題教學為例,分析如下。
一、核心素養指向的“以用帶學”美術教學策略在“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主題教學內的應用意義
教育不僅僅是繼承,也是發展,以往“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教學過程中,蘊含了學生的協調觀、價值觀、思維及認知、實踐能力。重新審視“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教育,從根本找尋其教學規律,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貫徹以用代學的觀念,可培養出全能型的廣告人[1]。
在此基礎上,結合美術教學策略的應用,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轉變學生的審美觀念,以此加速廣告行業的發展,提升“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教學效率及質量。
二、核心素養指向的“以用帶學”美術教學策略初探——以“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主題教學為例
(一)轉化教學理念
教學模式本身是在教學思想、教學理論指導下建設起來的,屬于一項相對穩定的教學活動,具備一定的結構框架及活動程序。結構框架中,要將教學活動整體與要素之間把握清楚,明確其關系與功能。活動程序要將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及可操作性凸顯出來。教學模式要將教學理論及教學思想反映出來,規范教學行為,提供理論指導。不同的教育觀念選擇的教學方式也不相同。
在《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開展細致研究、全面討論,清晰其共性,明白其普遍性。藝術教學階段,要注重其個性,引發學生單獨思考,產生介性。教學階段,還應當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在共性內尋求個性,明確其差異,分析其不同,選擇可創新的事物及方式,以此獲得最佳結果。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切實將學生能力及素養提升,將《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教學作用發揮到極致[2]。
(二)結合理論實踐
不斷的練習可獲得一定的任務動作系統,以此判別技能的熟練程度。結合行業需求,培養綜合素質高、綜合技能高的平面設計師,促使其掌握專業技能,具備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可為自身后期的職業生涯奠定良好基礎。
就該環節教學,筆者認為可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布置一些調研任務,促使學生親臨現場,進行現場制作廣告,體會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兩者銜接的作用,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為各個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引導其選擇調查方式、創新實施方法,體會企業、公司對廣告的要求,探索廣告設計理念的誕生,促使《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趨勢,掌握其廣告創意。
(三)創設三位一體
在“構思”教學階段,要啟動學生的想象力,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涵蓋多個思維體系,結合多種思考方式,逐步擴散出發點,開展相關聯想。比如:伏特加酒廣告、海飛絲洗發水廣告等。
將構思、草圖與創意進行三位一體,破舊立新,組合原本舊要素,超越自我,超越常規引導,釋放思想與能量,可開展深入思考,強化實踐,以此展現新穎、創造的想法。
(四)培養思維能力
優秀的廣告,其創作者擁有良好的思維方式及思考過程,教師要注重學生這方面的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廣告創作能力。通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能夠提升學習效率,以此更好地開展廣告創作。
只有具備較好的思維方式,正確思考,考慮受眾程度,才可更好的接受知識。一般情況下,廣告創作包含了四個方面:第一,開始階段,能夠展現廣告整體形象,并在頭腦內形成最初的印象,凸顯視覺關鍵;第二,廣告外在特征及廣告內涵連接過渡階段,為揭示廣告內涵奠定基礎;第三,廣告高潮部分,也是整個廣告的關鍵階段,可將創意內涵展現出來;第四,收尾階段,完善整個廣告。
學生只有領會這四個關鍵點,才可制作出優秀的廣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實際,按照此關鍵,合理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最佳教學手段,提升《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教學質量及效率[3]。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積極轉化教學模式,采取實訓結合的授課方式,強化理論知識與技術的銜接,創設三位一體,可培養學生思維,促使學生正確思考。在《廣告招貼設計與制作》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納入核心素養理念,選擇以用代學教學模式,以此開展針對性的主題教學工作,確保教學質量及效率。
參考文獻:
[1]趙雯欣.批判性思維視野下的中學美術教學思考與設計——以《一版多色版畫》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8(18):35-36.
[2]劉艷.高中生審美判斷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3]陳吉橡.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美術學科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19(6):59-60.
作者簡介:鄭麗斯,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