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坤
摘要:我國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了形形色色的文化遺產,并且其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占比較大,這些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即便是在今天依舊具備著極大的價值。但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影響及沖擊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及保護卻面臨著極大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從活態傳承的角度出發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及應用,本文也正是圍繞這一點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開發應用
一、活態傳承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敘述
活態傳承,從其本質上來看,就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環境中實現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種方式,換言之,從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生產中來年傳承及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了如下的定義:被各類團體、群體有時是個人視作其文化遺產的各類實踐、表演形式等及與之相關的工工具、工藝品等方面。從這一概念出發,可以總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包括如下的幾類:第一,口頭傳統及其表現形式,這其中也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第二,表演藝術。第三,社會實踐、儀式以及各類節慶活動。第四,和自然、宇宙有關的知識及實踐。第五,傳統手工藝術。
二、當前非遺產品開發的問題所在
(一)部分技藝傳承面臨著斷層問題
就目前的情況看來,國內的大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已經老去,其平均年齡達到了60歲之上,在年齡逐漸增大的影響下,傳承人在視力、精力等方面出現了顯著降低,這會直接影響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及其工藝創作的開展。除此之外,在年齡逐漸增大的影響下,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就會逐漸降低,導致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的開發上會出現與社會審美及需求脫節的問題,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及進一步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與此同時,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技藝專業要求較多、制作所需周期頗長,這就導致傳承所需的時間較長,但在傳承方式上卻是家庭或者是師徒傳承,完全無法滿足活態傳承的需求。
除此之外,諸如御窯金磚制作技藝之類的歷史資料搜集及整理工作力度不足,導致與之相關文字及實物資料相對較少,對于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及產品開發產生了巨大的阻礙。
(二)產品開發及宣傳力度較小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部分都是經過歷史考驗的文化珍品,但在其產品的開發上卻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諸如蘇式鹵汁豆腐、蘇式糖果等在內的傳統飲食制作技藝,內容展示十分單一,這就導致對于人們的吸引力有限且無法持續。除此之外,針對藝術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依舊缺乏符號化的研究,換言之,在文化市場中很難看到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衍生產品,并且部分項目很難在公眾面前出現,更遑論媒體及廣告上的宣傳,導致有關信息渠道十分不通暢,即便是開展了民俗文化活動,但依舊停留在展示的表面上,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及產品開發一度陷入停滯狀態。
三、活態傳承下的非遺產品開發策略
(一)重視非遺產品代表性傳承人的扶持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及其產品的開發,其載體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民間傳說的講述者也好,技藝高超的工藝美術大師也罷,還是禮儀節慶的組織及實施人員也罷課,在傳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可以說技藝就在他們的身上及血液里。為了更好地以活態傳承視角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有關部門需要重視非遺產品代表性傳承人的扶持,使得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可以在得到國家支持的前提下將技藝做到代代相傳。政府部門需要在發揮領導帶頭作用的基礎上,集合社會及個人的力量,成立一個專門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專項資金,并交由政府部門使用接受社會范圍內的監管,通過款項的年度劃撥及財務公開,確保為非遺產品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技藝及開發相應的產品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同時,還需要為其傳授技藝提供場地支持。
(二)設置非遺生態保護區
活態傳承視角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產品開發,并非是需要注重單一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而是需要將整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環境盤活,任何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結果。為此,國家需要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型、發源地及流派等為基礎,設置相應的非遺生態保護區,在還原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環境的基礎上,使其得以在人們的生活中傳承發展。
四、總結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需要做出活態傳承以此來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力,但其中卻存在著部分技藝傳承面臨著斷層的問題、產品開發及宣傳力度較小的問題。為此,只有通過重視非遺產品代表性傳承人的扶持、設置非遺生態保護區以及強化宣傳力度的方式,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
參考文獻:
[1]呂中意.活態傳承視域下的非遺產品開發[J].藝術百家,2019,35(03):185-190.
[2]章運,許海峰.越窯青瓷技藝活態傳承與產業化發展策略研究[J].陶瓷研究,2018,33(06):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