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意恒
摘要:在物資生活水平提升的推動下,民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漸提高,特別是在國家大力倡導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群眾文化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繼續,文化活動形式呈現著多樣化的特征,公園鍛煉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娛樂的重要形式之一,群眾文化對公共的影響力也逐漸提升。舞蹈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其具有鍛煉群眾身體素質和豐富群眾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舞蹈活動中,由于舞蹈輔導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群眾文化的發展。對此,本文將對發展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方式進行分析,為群眾綜合素質的提高創造條件。
關鍵詞:群眾文化;舞蹈輔導;創新路徑
文化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積累的精神與物質財富綜合,其集中展示著不同地區人們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以及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內容。群眾文化則主要是指人們在業余生活中自娛自樂的社會性文化,該文化產生的主要目的在于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發展群眾文化舞蹈輔導方式的創新路徑進行分析,以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高效展開,為群眾業余生活質量的提高創造條件。
一、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必要性
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必要性,主要表現為:一是群眾文化素質培養的需要,與群眾舞蹈參與者而言,其對全總文化活動的青睞并不依靠獎項的獲取,而是更傾向于借助群眾文化活動愉悅身心,而在眾多舞蹈形式中,廣場舞具有節奏輕快、簡單易學的特點,相較于其他舞蹈形式而言,群眾對廣場舞的接受度會更高,但是,若缺少專業輔導人員的指導,群眾過于依賴個人摸索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群眾學習舞蹈的難度,進而對舞蹈文化活動的作用產生影響。此外,通過在舞蹈中融入文化元素與民族元素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二是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效率,通過強化舞蹈輔導的方式,能夠提升群眾舞蹈學習的效率,為各項文化活動的展開創造條件,同時,還能夠有效避免群眾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走彎路,進而實現舞蹈豐富群眾業余生活的目標;三是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群眾舞蹈文化活動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其涵蓋有其他群眾文化的共性,主要表現為社會地位的平等化,主要是指無論群眾文娛活動的參與者在生活中扮演者何種角色或是肩負何種職務,當其參與到社會群眾文化中時,其與其他參與者處于相同的位置,再加上舞蹈輔導能夠讓舞蹈活動真正惠及每個人,進而達到促進和諧社會的形成,此外,舞蹈活動不僅能夠用于滿足群眾的休閑活動訴求,還能夠讓群眾借助舞蹈了解和傳承民族文化[1]。
二、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特點與要點
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一是中介性,主要是指群眾舞蹈文化作為基層舞蹈,一般具有簡單易學的特點,但是,由于普通群眾并不具有良好的舞蹈基礎,使其在學習相關舞蹈動作時具有一定的難度,而舞蹈輔導者作為舞蹈的教授者,扮演著群眾與舞蹈中介的角色,對此,在進行舞蹈輔導活動時,舞蹈輔導員應當立足于群眾的實際情況,盡可能選擇群眾接受度高且簡單易學的舞蹈,此外,在選擇舞蹈類型時,應當以群眾的實際需求為基點,并選擇群眾接受度更高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能夠有效促進群眾對教學活動接受度的提高;二是適應性,主要是指舞蹈輔導者輔導的范圍較廣,會面對不同地區的群眾,群眾的風俗習慣也具有較大的差異,對此,舞蹈輔導應當具有較高的適應性,舞蹈輔導員在展開舞蹈輔導活動時,應當先對當地的風土人情與風俗習慣進行了解,并以此為依據找尋與當地文化相貼合的舞蹈類型,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群眾對舞蹈的接受度,提升群眾對舞蹈的理解,進而達到激發群眾舞蹈學習興趣的目標;三是互動性,主要是指在舞蹈輔導過程,不僅是舞蹈動作的教授,更是輔導員與群眾心靈的交互,對此,在實際的舞蹈教學過程中,舞蹈輔導員應當對群眾的心理想法進行大致的了解,并通過溝通的方式了解群眾對舞蹈的實際需求,盡可能編制出群眾所偏好的舞蹈,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群眾與舞蹈輔導員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進而達到提升群眾對舞蹈接受度的目標,為群眾文化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促進群眾文化素養的提高[2]。
三、發展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方式創新路徑
(一)因地制宜,優化舞蹈類型選取
舞蹈類型的選擇對群眾舞蹈學習興趣具有直接影響,對此,舞蹈輔導員在選取舞蹈的過程中,應當格外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明晰群眾需求,在選擇舞蹈類型時,舞蹈輔導員應當深入群眾,通過強化溝通與觀察的方式了解群眾的舞蹈偏愛,并以此作為舞蹈選擇的重要依據;二是當地文化特點,例如一些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舞蹈元素,舞蹈輔導員應當對當地的風土人情與文化內涵進行大致的了解,以此為依據選擇的舞蹈類型更能體現當地的特點,同時還能促進群眾對舞蹈接受度的提高;三是流行元素的融入,在互聯網時代,群眾獲取信息的路徑增加,部分群眾對流行元素以抱有較高的熱情,對此,舞蹈輔導員在選擇舞蹈時,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將流行元素融入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群眾的眼界和擴充群眾的思維,為群眾文化素養的提升創造條件[3]。
例如:舞蹈輔導員在指導中西部地區時,首先應當明晰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數量較多,且其在舞蹈學習上具有一定的優勢,針對中西部地區的群眾,舞蹈輔導員在編排舞蹈時,應當將民族元素和現代元素皆融入舞蹈之中,具體表現為西南地區的腰鼓、鍋莊舞、孔雀舞,西北地區的扭秧歌等民族元素的融入。舞蹈輔導員在指導東部地區的群眾時,應當將更多的元素融入舞蹈中,可以將網絡歌曲作為背景編排舞蹈,但是,在編排的過程中,舞蹈輔導員應當將年齡納入考量范圍之內,針對年輕人群,舞蹈輔導員可以增加街舞等流行舞的舞蹈元素,針對中年婦女應當以廣場舞為主,而針對老年人應當以太極拳為主。以保證各類人群對群眾文化具有較高的接受度。
(二)教學引導,激發群眾的學習熱情
興趣作為提升群眾舞蹈學習熱情的重要保障,輔導方式作為激發群眾舞蹈學習興趣的重要路徑,在輔導方式優化的過程中,舞蹈輔導員應當格外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課前宣傳,主要是指在舞蹈輔導活動開始前,舞蹈輔導員可以聯合當地文化館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讓當地群眾了解到舞蹈輔導活動開始的時間、地點以及內容等各方面的信息,為后續的輔導活動的展開提供必要條件;二是示范宣傳,在輔導活動開始前,為充分了解當地群眾對舞蹈輔導的實際需求,舞蹈輔導員可以組織相關的示范活動,側重于展示不同的舞蹈類型,并通過與群眾進行溝通的方式,了解群眾的實際需求,以此方式選擇的舞蹈類型相較而言群眾的接受度更高;三是教學方式,舞蹈輔導員在輔導過程中,應當及時接受群眾的反饋,以群眾的身體狀態為依據對舞蹈的服務進行控制,盡可能避免舞蹈活動做群眾身體造成損害。
例如:舞蹈輔導員在指導中老年群眾舞蹈時,首先可以采用親身示范的方式進行舞蹈輔導宣傳,并在此過程中引導群眾對舞蹈類型進行選擇,以保證所選舞蹈類型與中老年偏好具有較高的貼合度;其次教學方式,考慮到中老年人身體的靈活度較弱,幅度過大的舞蹈指導極易對中老人的身體產生損傷,對此,舞蹈輔導員在輔導的過程中,應當避免難度偏高或是運動較為劇烈的動作,讓中老年群眾體會到舞蹈的樂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背景下,人們對群總文化的要求逐漸提高,舞蹈作為群眾選擇率較高的群眾文化形式,其對群眾文化素養的提升具有較強的推力,舞蹈輔導作為提升舞蹈文化活動質量的重要路徑,在優化的過程中,應當立足于群眾的實際需求,并通過融入當地文化元素與流行元素的方式,促進群眾對舞蹈輔導活動接受度的提高,一方面能夠為群眾文化活動質量的提高創造條件,一方面能夠有效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世界。
參考文獻:
[1]龍廣.論發展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方式創新[J].戲劇之家,2019(15):113.
[2]陳敏.如何做好群眾舞蹈培訓工作[J].大眾文藝,2018(02):14.
[3]吳榕梅.發展群眾文化的基層舞蹈輔導淺談[J].才智,2017(1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