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聲樂教學當中,少數民族歌曲是重要的內容,它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還可以使高校學生樹立起民族自豪感。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課程思政”的號召,在高校聲樂教學當中滲透與融合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已經成了一個重要的趨勢,這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校需要培養更多優秀的聲樂教師,同時對聲樂教學的內容進行調整,并在這個基礎上加強聲樂實踐教學、注重信息化手段的運用。
關鍵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高校教育;聲樂教學;滲透與融合
一、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滲透與融合的必要性
(一)可以為高校聲樂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少數民族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音樂文化,無論是民歌、舞蹈還是器樂和說唱,都具有豐富的內容,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這其中,民歌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民族音樂的基礎。我國少數民族勞動人民當中有很多音樂藝術的愛好者,他們將民族特色元素融入了藝術創作當中,并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高校是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地和發展地,需要勇于承擔起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的重任。將這些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當中來,不僅可以為課程建設提供大量優秀的資源,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各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可以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更多選擇
當前,在高校聲樂教學的過程當中,很多學校都以本地音樂作為特色,同時將發展本民族音樂作為教育準則。在這個基礎上融入多民族音樂文化,可以使聲樂課程變得更具特色,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與此同時,將具有不同風格和不同特點的少數民族音樂作品作為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實現視野的拓展,為他們打開一扇新的音樂之門,幫助他們了解更多的音樂文化,同時為他們的興趣培養提供多范圍的選擇,這樣不僅可以適應學生差異性的發展特點,同時還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特點學生多樣化的要求,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滲透與融合的策略
(一)培養更多優秀的高校聲樂教師
在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是學生的引路人。為了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當中來,高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培養。首先,要引進更多的少數民族音樂教師。這些教師具有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教學的優勢,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的同時還可以為他們普及文化背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其次,還需要加強現有音樂教師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使他們在領略少數民族文化魅力的基礎上實現對學生的教育。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到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文化實地考察,深入到少數民族當中聆聽他們的音樂、感受他們的文化。
(二)調整高校聲樂教學內容
當前,部分高校在聲樂教學的過程當中,會將教學重點放在西方音樂文化上,無論是在音樂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將西方的音樂思想和器樂作為重點。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更好地融入現有的教學體系當中來,就要對聲樂教學的內容進行調整,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民族音樂情感。首先,在理論教學當中,要增加關于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提升該部分內容在學生心中的存在感。其次,在實踐教學當中,也要增加少數民族歌曲和器樂的教學,營造適合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普及的環境,使學生在受到少數民族文化熏陶的同時主動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最后,學校還需要引進更多的少數民族音樂器械,還可以建設少數民族音樂教學的專用教室,幫助高校學生培養民族文化音樂情感。
三、結語
總的來說,在高校聲樂教學當中,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元素具有較強的優越性,它可以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于高校來說,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可以體現民族責任感,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獲得良好的口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校需要與地方發展情況相結合,為學生開設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民族音樂文化課程,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承。
參考文獻:
[1]阿依夏木古力·吐爾遜,米揚.論雙重樂感體系下《維吾爾民歌元素與風格訓練》課程的構建[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6(01):132-138.
[2]李曉艷.鄂西南地區傳統民歌引入地方高校音樂類專業教學的實踐——以三峽大學為例[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40(04):106-108+112.
作者簡介:李廖娜(1990.04.18),女,壯族,籍貫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右江區,碩士研究生,教師,百色學院,研究方向為藝術學理論民歌傳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