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若蘭


摘要:字體設計課程是民辦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現代平面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固有的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模式與社會形勢脫節,迫切需要改革與創新。本文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現有研究基礎上,將任務型教學模式創新性的融入字體設計課程中,解決目前傳統教學模式的現存問題。從多元的任務類型設計、階段性的任務型教學、靈活的教學課堂控制管理、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與教學方式以及多角度的任務教學評估機制五個方面來闡述任務型教學在字體設計課程中的創新應用,為構建更加靈活的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提供參考經驗。
關鍵詞:字體設計教學;任務型教學;創新應用
一、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概述
“任務型教學”發展于20世紀80年代末,由勃雷伯從教學的角度提出來,是一種以“任務”為靈魂,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實施任務型教學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學生的參與、體驗、互助、交流合作等學習方式來完成課程的學習。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任務型教學成為教育部認可的方法用于各個學科的建設。
任務型教學模式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更符合社會的發展。其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由傳統的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任務應用在教學中,減少理論的枯燥乏味。第二,教學過程具有真實性和創新性,任務的設計來源于生活,學生在過程中感受自己的角色,使學生對任務產生興趣并有效地完成任務,激發學生的尋找資源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創意設計能力等綜合能力。第三,任務型教學的任務在完成過程中具有連貫性,要完成任務,需要完成一個個的次要任務,注重前階段、中階段、后階段的連貫性,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并運用所學達到目的。
目前“任務型教學”的研究集中在語文、英語等學科,對“任務型教學”如何運用在字體設計課程的研究較少。本文將在任務型教學研究的基礎上,更全面和深入的探討 “任務型教學”如何創新性的應用在字體設計課程中,為課程的開展和教學實施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二、字體設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一)理論基礎知識與實際脫節
字體設計課程在歷史發展及基礎字體的講授部分,以理論為主,而要掌握基礎字體的類型及間架結構就需要學生做大量臨摹練習。盡管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都會結合大量圖片講解,但學生對這部分的興趣始終不高,理論與實際脫節,基礎字體的特點上緊下松、左緊右松、穿插避讓等只是一種口號,沒有被學生深刻理解,學生的字體基礎知識不牢固,從而也會影響到后面的字體創意訓練。
(二)教學方式傳統單一
字體設計課程的教學主要采用圖片案例講授法以及輔導學生練習,學生被動接受老師所傳達的知識,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僅僅是圍繞文字的結構、文字的夸張變形等技巧訓練,不能主動去思考作業的目的是什么,不能去考慮到字體的使用環境、使用人群、字體風格與功能是否匹配等。被動的學習不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
(三)課程內容缺乏連續性
字體設計雖然是獨立的課程,但它與版式設計、招貼海報設計、標志設計、網頁設計、APP設計、書籍設計等課程都密切聯系,并且都可結合相關商業項目做實戰訓練,而傳統字體設計課程的作業安排幾乎不涉及字體在各種實際項目的具體運用,課程內容缺乏連續性,導致學生的作業創意性及實用性不夠。
三、字體設計課程中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在字體設計課程中導入任務型教學模式是全新的嘗試,研究并保留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優勢,構建適合字體設計課程的教學體系。辯證看待任務型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模式本身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在運用時也應有其相應變式,不能一味地照搬或模式化。
(一)多元化的任務類型設計
任務型教學法是以任務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任務”的設計,任務的布置是否有效是至關重要的,任務的布置要分析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根據現有教學素材、不同的學生層次、不同的教學內容量身定制不同任務,需要教師盡可能地豐富任務的類型,讓任務多元化,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課程的設計與交流。字體設計課程在任務設計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及專業教學目標來設置任務,例如中文創意字體設計,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現代文字創意構思方法與表現方法,任務可設置與生活實際相關的主題,也可引入比賽項目或實際商業項目,讓學生從字的含義與運用環境出發,主動分析與設計字體,更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參與感,圖一體現了四川傳媒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本科班級部分學生的字體課程任務多元化。
威利斯認為,任務設計可以分為列舉型、排列與分類型、比較型、問題解決型、交流個人經驗型、創造型[1]。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水平,基礎較弱的學生可設計“列舉型”任務,基礎較好的學生可設計“創造型”任務。這樣的教學安排讓學生參與到任務中來,體會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二)階段性的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法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分為任務前階段、任務中階段以及任務后階段。字體設計課程中的任務前階段為準備階段,在課程講授之前,要設計任務導入,帶領學生熟悉任務,導入的方式增加互動環節,要引起學生的興趣。任務中期階段為進行階段,確定好任務和目標后,學生可開展有效的分組討論,提出問題,解決措施以及完成計劃的步驟等,如將實際商業品牌標志設計作為字體設計課程任務,學生根據選題自愿分組討論,學習其他同學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不同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拓展創意思維,同時與老師溝通交流,不斷改進、優化設計,保證方案的可執行性。方案制定后,學生運用所學開始實施方案,可以一組分別設計多款標志,并運用多媒體制作PPT提案,如圖二,與甲方進行溝通,充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任務后階段為反思階段,在完成設計任務的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評來發現問題,改善不足,也可加入項目公司的評價。
(三)靈活的教學課堂控制管理
任務型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對課堂實行更加靈活的管理與控制,包括教學任務類型,學生的能力與任務的適度控制等,教師控制任務的難度和任務的角色,如學生查找主題資料的難度、分析的難度、設計的難度等,在過程中由學生自己熟悉主題,激發學習的欲望。教師是決策者,控制整個過程,教師要走下講臺,圍繞在學生周圍,判斷難度是否適度,任務是否有效,并指導學生完成。
(四)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與教學方式
任務型教學模式既保留PPT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同時加入更多網絡背景下可行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感興趣的案例用更加新穎的方式進行分享,例如APP、微信等。學生也可以線上收集整理資料并學習,課堂上將講臺交給學生,以設計師提案的角色向全班展示成果,課堂下深入到公司企業內部進行溝通交流,將交流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分享。
(五)多角度的任務教學評價機制
任務型教學法提倡評價的方式與學生主體多元化,從多角度去完成教學評價。不同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有不同的評價方式和標準。首先,以學生為主題的任務教學,也應該從任務的三個階段出發,由任務準備情況,任務實施情況以及任務完成情況來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其次,評價的角色可以是學生互評、學生與教師互評、學生與企業互評,完善多角度的評價機制。
四、結語
在字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入任務型教學模式,并根據字體設計課程的特點靈活變化,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合理的任務,幫助學生理解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加強了對字體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提高了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字體設計課程需要融入多元的任務類型設計、階段性的任務型教學、靈活的教學課堂控制管理、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與教學方式以及多角度的任務教學評估機制等,本文研究的以上幾方面,為構建更加靈活的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提供參考經驗。
參考文獻:
[1]李鍥.大學英語教學的多元化任務教學模式建構[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3,36(2):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