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應堅持適應性和展現性相結合的原則,不斷深化課堂內外的教育教學方式改革,高度重視教學經驗的階段性總結,開展多樣化結題思維訓練。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和保證。學好數學對于學生學好各門學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教育,進而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石,因此,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小學生是各項認知技能都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和人群。在這一年齡階段,其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會隨著其興趣而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堅持適應性原則和展現性原則相結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問題,它必須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一致和協調,那么,我們就必須必須遵循和執行一定的原則。一是適應性原則,在小學數學教育的日?;顒又校瑢W習興趣是關鍵,教師需要以此為原則來引導該年齡階段的學生朝著獲取知識的方向努力。例如,現在小學階段,小學奧數比賽之風盛行,眾所周知,奧數比賽并不符合學生發展需要,也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知識結構,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范圍。但這在校園里卻是一種很普遍的風尚,這種錯誤的潮流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使他們發出唯數學發難。這樣的學習榜樣值得肯定,但不適宜在推廣而后實施,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二是展性原則,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來結合社會的生活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雙重因素。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知識結構,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要聯系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到有挑戰性,又有娛樂性和成效感。由此,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中不但能學到一定的知識,還能激發學習興趣,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不斷深化教學方式改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需堅持針對性、創設性和持續性的特點。既要做到發展課堂內涵,又要堅持做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就是課堂教學與課外思考、課后作業評價等環節都得進行深入地改革。
一要讓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以所教知識與學生的現有認知水督為基礎,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
二要充分發揮激勵作用。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和爭強好勝的特點以及榮譽感,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來加以表揚。特別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更應該給予鼓勵和表揚。從而使學生們不斷保持學習興趣。
三要實施趣味性課堂活動。要重視直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授“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制一型小工具,使其在謀堂上玩耍的過程中就獲取了知識,同時也便學生學習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為了保持學生在課堂中的熱情和興趣,盡量不要給學生的課外生活布下陰影。課外作業以質量為準。適量的人性的家庭作業能夠使學生對數學這一重要學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視。所以我們在給小學生布置數學課外作業時,必須對題量和題型做細致的考察。
三、著力加強課外數學學習活動
教師應當在課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預測哪些知識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應采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理解,并認真寫好教案設計。教師在課外做好這些工作就會減輕自己和學生在上課時的負擔,學生們學習的時候也會很輕松。從這一點來看,教師的課外工作的重要性絕不亞于課上的工作。
四、高度重視教學經驗的階段性總結
對于任何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不可能一開始就把教學工作做得完美無缺,而是在一次次地教學中不斷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學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總結出哪些經驗適用于所有的教學情況,哪些經驗適用于哪種特殊情況。從而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好地把握教學的方向。同時要借鑒其他教師的方法和經驗,尤其是那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取得過優秀教學成績的教師,他們身上著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習、反思,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改學能力不斷進步,讓學生也跟著自己一起進步。
五、開展多樣化結題思維訓練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實踐,探索多種解題思路,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將運用于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讓他們通過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就有能力通過這種解題思路和方法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進而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也就是說,數學教師應當提倡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和想法,提出多樣化的解題思路。同時,要讓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教師要做好科學引導,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一些問題和懸念,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開展自覺探索,不斷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從而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強化開放性思維訓練。
作者簡介:楊亞莉(1980.10.01),白銀市平川區復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