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館作為建設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在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促進群眾文化建設和維護人民基本文化中發揮作用。本文著眼于文化館的基本功能,探討了新時期文化館在大眾文化服務中的功能。分析如下。
關鍵詞:新時期文化館;群眾文化
一、引言
文化館是黨和政府設立的組織指導和輔導研究群眾文化活動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提供群眾進行文化藝術活動,并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場所。
多年來,各級文化館一直肩負著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需求和保障著基層廣大人民的文化權利的職能。隨著改革開放,國家強盛,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社會文化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在新時期下,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的需求越來越突顯,對文化藝術項目品種的需求越來越廣泛,對文化藝術檔次品種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二、新時期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服務中的職能作用
新時期文化館職能為:第一,運用各種文化藝術手段傳播黨的方針政策,大力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第二,組織開展具有導向性、示范性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第三,普及文化藝術和科學知識,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培訓活動,輔導群眾文藝創作和文藝演出,指導群眾文藝鑒賞;第四,收集、整理、研究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源,保護當地文物資源;第五,舉辦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因此,要精心策劃、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做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服務。然后思考和謀劃公共文化服務功能體系建設,以便更好地滿足和服務好各階層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所需。
三、大數據時代下數字文化館的服務模式
(一)更加廣泛的服務內容和范圍
科技的發展,促進社會進入大數據互聯網+時代,數字文化館建設的提出,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館服務模式和內容已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其單一性,滯后性,封閉性痹癥顯露無遺,隨著互聯網帶來的開放合作,共享觀念的普及,新型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以其先進性、開放性、便利性和高效性在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找到了突破點。數字文化館的建設,使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通過互聯網渠道為更加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廣泛的服務內容和范圍成為可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便捷流行的公共文化服務成為現實。
(二)多樣化的文化服務途徑
在大數據時代,數字文化館可制作完成各類文化藝術普及數字課件的準備,然后通過文化館數字平臺提供信息交流,在線培訓,互動直播等,這體現出數字文化館的服務具備多樣化的特征。在大數據時代,可以使用移動數字平臺,數字媒體,各種多媒體和其他網絡渠道來實現對整個區域的有效覆蓋,突破文化服務的時間,空間限制,并使文化服務的傳播多樣化。
四、數字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服務上應用策略
(一)強化文化館網絡資源建設
數字文化館是利用當今的數字化技術,將分散于不同載體,不同地理未知的文化館的群眾文化信息資源以數字化的形式儲存,以網絡化的方式互相連接,為文化館工作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獲得國家、省、市、縣(區)文化館數字資源的共享。由于數字文化館是虛擬和顯示相結合的,把大量的群眾文化活動視頻,國家、省、市、縣(區)獲獎節目,藝術講座,傳統文化、非遺項目傳承、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等信息資料制作成精彩的網頁,存儲在網絡存儲器中,通過數字網絡連接形成聯機文化館系統,達到各文化館、文化站、文化活動中心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
(二)重點研發便捷式文化服務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互聯網電子產品的普及,使公眾對文化的需求逐漸將文化館的場館體驗轉化為隨時的互聯網線上體驗。所以文化館的建設必須要重點研發便捷式文化服務。著眼于移動終端功能的開發和文化館內容的個性化配置,以擴展到移動用戶。通過“文化云”“文化一點通”等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終端系統。 在廣場、車站、地鐵等人流密集區域設置電子顯示屏,選擇部分社區和單位,借助其現有電子顯示屏,逐步擴大布點,滾動播放文化服務信息。實現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可發布、需求可征集、內容可觀看、過程可監管、結果可評估等功能。一方面為群眾與政府之間的文化供需搭建溝通新橋梁,同時為人民群眾了解認識本地文化和文化工作提供新窗口。
(三)重視線上線下服務體驗
實施“數字文化館推廣工程”,積極以數字文化資源建設為核心,打造數字文化平臺,拓展公共文化服務傳播渠道。文化館結合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化等新技術應用,開展數字文化館、移動文化館、流動文化館、參考咨詢等服務,惠及最廣大民眾。文化館還須利用重要時間節點,通過組織線上線下群眾文化推廣、舉辦數字文化展覽,開展藝術欣賞、慕課等方式,以及利用新媒體渠道提供文化服務項目檢索,在線參與、活動報名等服務,推送各類文化服務信息,滿足群眾碎片化文化需求,實現全面藝術普及。
五、結語
簡而言之,引領群眾積極參加文化活動,可以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偉大發展和繁榮,是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功能建設的意義所在。提高群眾文化素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成為時代發展趨勢,文化館必須把握公益性方向,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極力探索開創數字化群眾文化工作的新路子,為繁榮城鄉文化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質起到龍頭、陣地和橋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盾.關于健全基層文化館輔導培訓職能的實踐探討[J].大眾文藝2016(13):9.
作者簡介:許軍,遼寧省營口市鲅魚圈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