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賢春
摘要:當今是一個多元化視覺要素、圖像傳達信息的社會,藝術設計專業隨之發展為比較熱門的一個學科,在學校專業中也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藝術修養是設計思維的源泉,情感審美意識是設計創造的原動力。因此,只有提高審美修養才能促進藝術設計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技工院校;藝術設計;審美素養;設計水平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大部分技工院校目前都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發現,技工院校學生的審美素養普遍不高,在日常設計中只知道追求“新奇、怪異、特別”,沒有認識到藝術設計作品本身美的品質,導致設計的作品無美感、品位低,導致學生畢業素養不高,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提高審美素養對于技工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一、什么是審美素養
審美素養是人的素質結構中重要部分,是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審美素養體現在經驗、能力、興趣、個性等綜合因素,是綜合素質的體現。審美素養的提高是接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隨著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日益強烈,審美品位不斷提高,這對設計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藝術素養與審美能力的要求。
二、提高審美素養的重要性
藝術設計是改變世界,使其變化、增益、更新、發展的創造性勞動,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學科。它涉及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審美標準也隨著這些的變化而提升改變。藝術設計是一項創作實踐活動,設計過程就是對美的追求及表現的過程,這就決定了設計本身的藝術性。但是在我們身邊的設計市場經常可以發現一些形式呆板、色彩單一、比列錯亂、毫無特色的設計,此類設計之所以品位低俗主要就是因為設計者的審美素養不高。在藝術設計中,設計師的審美修養直接決定了設計的水平,能否設計出有內涵、有品位、有美感的設計作品,關鍵在于設計人才的培養,這為我們的藝術設計教學一個警示,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不單要掌握藝術設計技能,更要提高藝術素養與審美能力。
三、藝術設計專業審美素養的現狀
(一)美術基礎薄弱,審美素養能力較低
由于社會的需求與發展,近幾年各類企業對形象推廣的重視及房地產室內裝飾行業的火爆發展吸引越來越多學生報讀室內設計、平面廣告、新媒體等藝術設計類專業。目前很多學生都缺乏藝術基礎和審美素養,以筆者任教的東莞技師學院東城學院為例,19級招收的新生在中學階段參加過特長生考試(藝考)的學生幾乎沒有,在中學階段除常規美術課外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的美術基礎訓練,導致大量沒有美術基礎及審美素養不高的學生進入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習,這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教學難度。
(二)課程形式單一,課時設置不夠合理
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大部分都強調學生的設計技能(電腦軟件的操作能力)。很多人都認為,電腦設計類軟件掌握熟練就能符合設計公司的崗位需求,包括目前的很多各種設計類競賽如果在限時內可以完成現場作品的基本可以獲獎。這樣便造成了在課時設置上非常重視計算機房的設計軟件操作訓練,美術基本功的訓練時間所占比例很小,美術鑒賞(設計鑒賞)課程甚至是沒有;更有甚者打著適應社會的旗號主張學生參加各種設計類的考證,從而從教學設計上就忽略了學生美術功底的夯實和審美素養的提升對藝術設計的重要性。
(三)教學師資不足,任課安排不夠優化
當今中小學已經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而在技工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并沒有以審美素養(設計美學)為核心進行課程設計,造成了現有師資結構中缺乏基礎美術及審美素養的專業教師。美術基礎類教學師資不足、現有教師自身審美素養水平的限制導致了無法科學安排教學課程,由此造成教學體系的不健全,最終影響了學生審美素養的提高。
四、如何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審美素養
審美素養并非先天的,它具有極大的可塑性,伴隨不一樣的實踐活動可以形成不同的審美個性、審美趣味、審美思想。
(一)加強基礎教學,夯實美術功底
室內設計、平面廣告、新媒體等藝術設計專業雖然方向不同,但是素描、色彩、速寫、構成等在所有藝術設計中的基礎地位是同樣的,只有具備繪畫基礎知識,才能將設計中各種理念表達出來,這是培養學生設計意識和設計表達能力不可缺少的環節。美術基礎訓練不僅僅是繪畫技巧上的學習,更是審美素養的積累。沒有美術基礎做后盾,根本無從談起審美素養的提升。所以在教學課時的安排上,在入學第一年的課程80%的都必須安排美術基礎教學,打好美術功底,提高學生的基本繪畫表現能力,是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審美素養的首要環節。
(二)注重傳統文化,學習經典藝術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藝術設計雖然隨著社會發展不斷發生變化,但它與我們的歷史文化傳統、古典園林建筑息息相關。
但目前學生因為受現代和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審美觀“西化”影響較大,他們自身對傳統文化了解程度有限,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傳統的東西已經過時,在設計中一味追求“新、奇、特”或表現現代、西方的風格。其實任何藝術設計都離不開傳統的文化,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應當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加強學生對傳統優美古典建筑園林及各類設計的學習,感受傳統經典藝術的美,在設計中向傳統學習,借鑒優秀、舍棄糟粕,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開闊視野,提高審美修養,為以后的設計生涯積累知識。
(三)開設美學理論,提高審美趣味
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好的設計師,必須有較高的美學理論素養,必須了解中外藝術化發展史,必須熟讀中外優秀藝術作品。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就要充分了解客戶需求,把握所設計內容的形式美法則,設計出極具文化品位的設計作品,有文化品位的設計才是持久的、永恒的。所以在我們日常教學中,要適時開設一定數量的美學知識理論課程,讓學生接受藝術的熏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趣味。
(四)注重自然體驗,培養審美感知
歷史上眾多名家大師都是從感受自然、學習自然、表現自然的過程中創作出許許多多經典作品。別林斯基也曾說過“在活生生的現實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確切地說,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現實里。”回到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尋找感受、獲得藝術啟迪,而我們的教學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帶學生外出寫生和藝術考察,從大自然出發,在大自然中提高審美感知。所以在平時教學課程中還需注重自然體驗,設計安排專門的寫生采風、設計參觀等藝術考察體驗活動。
(五)加強師資建設,提升審美教育
學生審美素養的提高,師資力量的強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沒有良好的師資,學生根本無法接受系統的美學教育,教師的藝術素養不高,直接影響學生的審美意識水平。學校應該充實師資力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定期聘請美學及設計類專家教授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升,培養一支具有扎實的美術繪畫功底、全面的傳統文化素養、精深的美學理論知識的教師隊伍,以便教師在學生審美素養提高中發揮作用。
五、結語
雖然技工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入學美術基礎較差、審美素養不高,但是審美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逐步提升的綜合過程。我們可以通過加強基礎訓練、優化課程設計、增強師資力量等各種途徑,切實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真正將學生培養成具有高度美學素養的實用型藝術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尚爭妍,王珊.藝術設計概論(1.1.4篇章)[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
[3]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第四部分第2篇)[M].商務印書館,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