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鋒
摘要:公共文化服務是由政府部門向公民提供的各種公共文化表演等和服務活動的行為,是面向廣大平民百姓的服務。因此,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系統的過程中,要注重參與者的互動與參與方面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認同感,從而激發他們參與各類公共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現實生活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政府相關部門有密切的聯系,通常都會根據這個問題進行公民的基本文化權利的維護,滿足他們的公共文化的期望與滿足,這樣才能提高公民的參與程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的相關問題,為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合理性的建議。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民參與;建設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現代社會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公民很多文娛活動如讀書、視覺聽覺上的表現都十分重要,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可以起到相關的保障作用。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不僅僅是單向的輸出,公民在建設的過程中還可以達到相關的公共文化的需求,其中還能夠做到監督政府的作用,這對于公民而言也還是基本文化權利的實行。現今,我國公民在參與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表現出很多需要審視的情況,公共文化的建設需要政府部門多方面的改善。在本文中關于公共文化服務主要是站在非營利組織、政府與企業之間配合的角度進行分析,最后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提出相關的建議。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公民參與存在的問題
(一)公民個人參與意識和能力需要提高
公民的思想受到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和傳統文化的影響,公民內心比較保守和落后,因此在公共領域上的參與性不高,大部分公民存在著公共文化建設上的心理建設的問題,沒有真正處理好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因此,公共文化服務要注重參與性的問題,但整體狀況都表現出了熱情不高。很多公民都沒有參與意識,并不知道參與的重要性,參與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混亂的問題,最后導致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舉行整體的參與性與靈活性不足[1]。公民參與的主動性十分重要,公共文化活動公民如果沒有參與性,活動的意義將毫無意義。
(二)社區文化發展不成熟,社區文化服務體系缺乏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社區文化建設占據了重要的發展地位,公民的參與形式也比較多表現在社區文化方面的發展,因此,社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有成熟的運作體系,否則在活動舉行的過程中會出現后續更多的問題。社區文化服務體系要建立好,才能保證在社區文化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保證其中的質量問題,而不能只流露與形式。社區文化的發展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主要是體系上的問題,如果缺乏體系,社區文化服務活動難以取得更大的成就,作為公民在社區文化服務活動中缺乏了參與性,也不利于社區文化的發展。
(三)非政府組織方面存在問題
通常而言,非政府組織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有著依賴,這主要是因為社會力量有限,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往往都會出現多元化的問題,在資源問題得到解決的前提下,需要在非政府組織的問題上進行改善,提高非政府組織在公共文化領域的投入,現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非政府組織、非營利性機構對于公共文化服務存在著體制的完善和監管上的問題。非政府組織發揮的作用比很多營利性組織都要好,很多企業對于公共文化服務活動都抱有懈怠的態度,主要是因為公共服務活動沒有營利性。
(四)企業社會責任感與責任意識缺乏
企業社會責任是任何企業都必須要具備的素質,企業所追求的除了利益還包括社會責任的問題,現代社會除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還需要保證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的問題。現今,我國很多企業都存在著責任上缺少,在教育、扶貧等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仍然存在著各種問題,主要是缺乏責任的有效管理機制,導致企業中沒有對企業的認識和責任的承擔,企業參與公益事業的深入性還不足。另一方面,政府對于企業采取的措施上還存在著趨向,許多企業沒有積極參與到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中,導致到最后公共服務活動甚至還會出現不良的風氣,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首先要維護好公共文化活動在良好的市場環境中發展。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措施與手段分析
(一)公民教育加強,提高參與程度
公民參與意識的問題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關鍵性的問題,公民意識的提高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各個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生活中的各類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都是圍繞公民展開,能夠提高公民的知識技能和文化水平。另一方面,社區、家庭等也要參與到其中,并在公共文化服務的過程中加強對公民的教育,公民的參與程度越高,自身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態度也會越端正,而公民的意識越高,參與程度也會越高。
另外,相關部門對公民的各類文化活動實踐也要給予重視,公民只有在時間中積累經驗,才會提高自身的發展水平,同時也會變得更有自信心。公民的參與程度和民主程度都需要得到保障,讓公民能在公平的環境中進行公共文化事務的開展,鼓勵公民進行各種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的工作,全面提高自身公共文化事務的能力和民主素養[2]。
(二)社區文化深入發展,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有規范性
公民的每種活動都離不開社區的組織,公民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都具有社區文化的特點,因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本質是社會服務文化,在社區文化開展的過程中,公民都有自己的投入性與自信心,豐富公民的文娛活動,這就需要把加強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工作,組織公民進行自發性的活動。
社區性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的進行需要有自身的服務資源供給體系,由于社區公共服務體系是公民自身發起的活動,政府參與程度較少,在物資和體制上都需要有自己的系統,但是相關政府部門、社團組織、企業單位也可以為社區式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提供支持。
(三)部門多樣化發展,保持密切的部門之間的聯系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難以在市場上立足,在很多情況下都會缺乏市場競爭力。因此,很多公共服務活動在沒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都沒有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現今,公共文化活動的建設都需要進行多樣化的發展,在良性競爭的環境中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活動的效益。通常情況下,非政府組織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有著積極意義,很多政府相關部門給予不了的支持,非政府組織能夠進行彌補,這也是為公眾文化服務工作中的建設,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多元化的發展,多部門協作。
另外,營利性社會組織對于公共服務體系也十分重要,營利性社會組織能夠為各類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提供資本上的支持,讓更多公民可以參與其中。同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需要有更多的企業與部門參與其中,提高對公共服務活動的支持,匯聚多方社會資源與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打造更多多樣化的公共服務與公共文化產品,對于公共文化活動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3]。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文化建設是社會全面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性活動,公共文化活動沒有營利性,因此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要堅持,這對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要保證有全面性的建設,對于公民的文化權利要保持尊重的態度,提高參與的程度,這樣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需求。真正的和諧社會是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良性互動的社會,是國家的行政管理與公民的個人自我管理相統一的社會。伴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非政府組織的發展、企業社會責任的增強,政府與社會組織間分工協作關系初步確立。大量與公民相關的社會公共事務理應由社會組織共同承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也理應如此。
參考文獻:
[1]劉文儉.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策研究[J].行政論壇,2010(3):86-89.
[2]周敏.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5(27):173-174.
[3]吳九思,張乾瑾.論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公民參與[J].中國經貿導刊,2012(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