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塞姆基弗對中國藝術的發展在80年代后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徐曉燕作為那個時代的藝術家,也受到了他的影響,今天我們就倆探討一下關于他們之間的故事。
關鍵詞:基弗;徐曉燕
一、基弗在中國
安塞爾姆基弗是德國當代著名藝術家。他的藝術不僅在西方產生了不尋常的影響,而且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認可。基弗的藝術觀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反思基礎上的。他的藝術創作在架上繪畫、攝影圖片、綜合材料、行為、雕塑和裝置之間自由轉換和嫁接,始終堅持在觀念與語言邏輯高度統一的前提下發展演變。基弗的藝術無論采用何種技法和媒介,都滲透著他對歷史、哲學、宗教和文學的思想和要求,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個性。就藝術家及其作品而言,基弗的作品無論是在其個人文化背景與哲學思想的體現,無論是在其材料選擇與技法的運用,抑或是其作品的呈現方式的選擇,都是與我們的習慣認知或是由文革而來的經驗有巨大的差異和不同的,在某個階段的或單純審美模式上的認同才是形成這種無意的契合,從而形成巨大的影響至今的關鍵所在。文化與社會的差異會形成彼此認知的差異甚至錯位,審美上的解讀則形成了某些被無意而成的契合式的認同。
二、徐曉燕個人分析
徐曉燕是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異軍突起的一位卓有成就的女藝術家,其在架上繪畫的造詣令人刮目相看,人們仿佛在一夜之間從當時的各類專業刊物上認識了他。尤其是他的早期作品《玉米地》系列,人們不難從他的壓低的天際線,平遠的構圖以及粗礫的富有力量感的筆觸與厚重的畫面肌理中尋找到基弗的影子,從而能夠感受到她在早期受到了基弗早期作品的極大的影響。徐曉燕是女畫家中少有的極具力量感的女藝術家,她的早期作品中沒有太多女藝術家慣有的漂亮色彩與日常的題材,而是更多的作為一個敏感的人在感受并描繪自己生存的環境及其變化。某些作品中充滿舞臺燈光的氛圍營造又將其作品從對基弗的作品借鑒中拉開出來。雖然基弗的作品只中也有強烈的舞臺感,但更多的是立足于畫面的構成相當于更趨于平面性一些。因此,也可見徐對其所受的藝術教育對她的影響,以及她對傳統并未完全的擯棄與疏離,最終,在她的中后期的《蔬菜》系列,《大望京》系列之中,她已開始主動地有意疏離并淡化基弗地影響了,不過在旁觀者看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從而記住她的還是《玉米地》,《大地肌膚》系列等作品。溫暖而壓抑的色彩之中,明快響亮的對比與厚重深沉的色調,和諧的澆在了一起,極富力量感的筆觸與氣勢宏大的氛圍營造使其與同時代的諸多女藝術家拉開了足夠的差距,在90年代的當時畫壇引起了一定的震動。其實還遠非如今之網絡時代,但凡是對90年代之畫壇有記憶者,莫不驚詫于她的出現。
徐的藝術軌跡是比較簡單明了,其中后期的作品中自求變趨于更加具象寫實的描繪風格逐漸淡化更接近女性本身的關照。也更加白平和與接近日常生活般地恬淡,純粹地寫實技法的研究與表現逐漸取代了對生命與環境的關注。今天我們提及她和她的繪畫更多的則是其就是一個國門打開的以為青年女藝術家充滿熱忱的學習與借鑒基弗的作品,從而逐漸找尋到自我并逐漸背離的過程選擇的鮮活案列,雖然不能單純地判斷去選擇是否成功或適當,但確實當代藝術家中一個獨特存在的個體,其畫面之中所傳遞出來的鮮活的個性與足夠的才情實在令人記憶深刻。2012年,一代才女倏然而逝。
基弗的作品特異之處就是其作品的材料運用,方法選擇與呈現方式都有著極大的跨越度與對前期作品的相對延續性,從我們慣常認知的題材與內容的選擇到對材料運用的極限突破,莫不如此,尤其是在其階段性的裝置作品中或是繪畫作品里,或是近期的鉛和架上繪畫相結合帶來的視覺觀感的沖擊和呈現樣式的突破上了許多人們對以往藝術、藝術樣式或藝術作品的認真。在對自己作品地不斷地否定與更新中延續了自己藝術創作的原本動力,以更新更復雜的前所未見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使人們從其作品中解讀出出更多更深的反思和思考。以不斷更疊加方法于形式源源不斷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三、總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弗對徐曉燕油畫表現力的發展起到了全方位的影響。他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油畫藝術創作中對材料的運用上,更體現在畫家的藝術創作思想上。對于徐曉燕油畫表現力的發展,從藝術媒介價值與視覺形式的聯系上進行論述,在藝術創作中內容與形象形式的聯系、創作理念的滲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啟示。通過對徐曉燕畫家代表作的列舉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徐曉燕油畫表現力發展的過程中,她的創作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布和油畫的媒介,也不再局限于客觀、簡單的對象描寫,但在安塞爾姆·基弗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下更大膽地探索繪畫語言,運用多種媒介材料,并結合國內實際,通過不斷地思考,使作品更具思想性和精神性,并在創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作者簡介:粟民,四川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