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有許多的傳統,這些觀念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人們的心中逐漸根深蒂固,特別是老一輩,他們會用很多的傳統觀念去看待現在的一切,這就給年輕一代造成了一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能否做到“自我”。
關鍵詞:傳統;孝順;自我
一、意識形態及其特性解讀
意識形態一詞都有反映或體現特定社會集團利益的含義,是一種與“科學意識”不同的東西。簡言之,意識形態指反映或體現特定社會集團(一般指統治集團)利益的觀念和思想體系。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構成意識形態的有機整體。而其具有三種特性:群體性、系統性、歷史性。由此,將曹保平的作品《狗十三》從三個特性分別進行分析,解讀其中所指的含義。
(一)群體性
即不是個別人的思想觀念,而是已經被某個群體(階級或社會集團)所接受的思想觀念,代表這個群體的利益并指導其行動。
《狗十三》中的重組家庭并不只是一個個體,而是代表著多數人的群體,其中的新生兒到來,重男輕女、重幼等等傳統舊理念思想呈現于此。從昭昭打傷了奶奶這一件事上,就能將很多傳統觀念進行一個充分的展現。昭昭淘氣去打奶奶,已經到了將奶奶打流血的地步,卻依然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反而李玩要求昭昭給奶奶道歉收到了責罵。一句“他還小,懂什么”簡單帶過便可以看出一家人重幼的思想,同時再一句“男孩子嘛,難免淘氣”與李玩在大人眼里不懂事形成對比,體現了傳統的重男輕女的思想。
(二)系統性
即不是支離破碎的想法和觀念,而是形成了體系。
影片中的成長問題不能忽視,不少中國家庭里,衡量一個孩子是否成長的標準,大抵也就是“懂事”二字,對父母言聽計從,按照其所劃定的人生軌道正確成長,仿佛每個人都要按照這樣的系統模式生存長大。在李玩的整個長大過程中,她不斷地為了大人眼中的懂事而舍棄原本的自己,她用自己的血與淚打造一個讓大人滿意的李玩,也逐漸變得沉默,隱藏自己的情緒。沉默即長大,便是對李玩最好的解釋,當影片最后她平靜地看著昭昭學習輪滑一次又一次摔倒沒有人幫助時,看到的也是成長過程中的自己。而此時,她還是面帶微笑,冷靜地看著,哪怕再見愛因斯坦也是笑著離開。她成了大人想要的樣子,卻給自己戴上了一副隱藏的面具。
(三)歷史性
即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的。
《狗十三》結合了歷史傳統性,直面國人青春之痛與成長之殤。李玩的處境,其實是大多數有兒有女,觀念傳統的家庭中姐姐的狀況。家人偏心男孩子,覺得“養兒防老”,如果再加上男孩子還是弟弟,理所當然大的讓著小的,就此解決所有問題。從大人來說護短是天性,他們會理所應當的用那些傳統觀念來維護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寄予厚望的孩子。卻并未想過孩子的行為是否正確,只要不是大錯就沒事,就這樣去傷害別人?,F在這么多所謂的“熊孩子”,便是一個體現。
二、家庭劇價值取向解讀(癥候式閱讀)
家庭劇將每日生活在一起的人的故事進行講述,用真實的故事作為基礎進行展現,是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與經歷的種類,也是最能傳達情感與能量的類目之一。
而《狗十三》作為一部典型的家庭劇,將李玩一家的故事由愛因斯坦進行推進,把家庭之間的普遍矛盾展現在大眾面前。也正是因為家庭劇普遍表現的是較為貼近生活的真實情況,更容易引發大眾情緒共鳴,傳遞觀念與思想。
(一)對時下普遍狀況的反映
中華傳統文化一直倡導孩子對長輩要孝順,這種觀念也一直流傳,但有時它逐漸成了對孩子的一種束縛,甚至是傷害。將孝順簡化為懂事聽話,做個大人眼中的乖孩子,不顧及孩子自己的所見所識,只讓孩子成為大人眼中應該成為的樣子。更是用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將孩子牢牢束縛進長大的牢籠之中。
(二)講述隱藏的故事
家庭劇除了展現普遍的情況之外,它最能打動人心的是在它講述地隱藏起來的部分。這部分是一群人難以說出的心理,是他們一直不愿讓別人看到,只讓自己承受的情緒。就像李玩在經歷了一系列事情之后再遇見愛因斯坦,她沒有選擇相認,反而是笑著離開,直到自己走到了沒有人的地方才能發泄自己的悲傷,但同樣也是克制的。家庭劇便將這類人一直不能表達的那些部分也進行講述,傳遞獨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史可揚.影視批評方法論(第二版)[M].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張楠,四川大學錦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