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簫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充斥著各色的細節,正是這些細節構筑了課堂的靈魂,而在這些細節中隱藏著的內在本質確實最容易被忽略的。就像兒童人物畫中一顆顆碩大的紐扣,雖然經常出現在美術課堂上,卻也時常被忽視,殊不知一粒粒紐扣中隱藏著一個龐大的“童畫王國”。
關鍵詞:課堂細節;教學本質;紐扣現象
人物畫作為一種繪畫題材一直為世人所追捧,理所當然的人物畫也受到了孩子們的青睞,在他們看似怪誕的涂鴉當中隱藏著一個龐大的“童畫王國”。在孩子們的筆下有朝夕陪伴的家人,有一起玩耍的伙伴。在他們的畫面中有奇形怪狀的身體,也有夸張搞怪的表情,更有許許多多我們未曾解讀的秘密。世人總喜歡“解剖”大師的作品,構圖、比例、用色、思想、內涵,卻很少有人用心解讀藏在孩子們繪畫中的世界。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在孩子的涂鴉人物中經常出現一粒粒與畫面極其不成比例的碩大紐扣。而這些紐扣是在我們成人的作品中最容易被忽略的。
如果說世人對紐扣這樣的細節可以視而不見,而作為教師的我們卻沒有這樣的權利。因為正是這些課堂中的細節才構筑了教學的核心靈魂,它們往往映射著孩子們內心深處的想法和對課堂教學的反應。正如美國著名成功學教育家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 抓在細微處,落在實效中”。誠然,教師的成功與學生的成功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對學生課堂細節的關注與思考是締造成功人生、鑄就優秀課堂的必備。所以對于教師而言專業知識的增長、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沒有對于問題思考方式的轉變來的重要,而這種思維是為人師表所必備的敏銳和細致,是透過現象發現本質的能力,是常懷思考、研究的意識。踏入教師行業以來“紐扣現象”一直出現在我的課堂中,而真正思考和挖掘這一細節背后的本質讓我對于美術教學有了更深的認知,讓我對各種課堂上司空見慣的細節視而觀之,觀而見之,見而思之,思而列之,列而行之。
一、課堂細節的奧秘
(一)課堂細節中隱藏著孩子的困惑與訴求
紐扣中的兒童世界是異于成人世界的,成人認為理所應當的事情與現象,在孩子的王國中并沒有我們想的那樣輕而易舉和理所當然。就像這顆小小的紐扣,孩子們之所以把大大的紐扣畫的那樣顯而易見是因為他們每天都要與紐扣們“斗爭”。對于他們未發育完全的神經系統以及動作平衡能力而言每天扣好胸前的幾粒紐扣是那樣的困難以至于他們對這些小小的東西傾注了如此之多的關注和情感。
課室里孩子們的課桌總是低于講臺,課堂外教師也有著更高更遠的視野與視角,繪畫世界中孩子對教師抬頭仰望?!斑@就是我們應有的美術教育嗎?”我不禁捫心自問。作為美術教育者的我們是否知道他們的小手需要很努力才能握牢畫筆?我們是否了解他們歪歪扭扭的筆觸已是盡力而為的產物?我們是否能夠體會他們用心扣紐扣的那份辛苦?雖然我們不能小看他們,但卻一定要“看小”他們,在每一個細節中發現他們的困惑,滿足他們的訴求。
(二)課堂細節彰顯著孩子們的興趣所在
在成人的美術作品中很少有紐扣的立足之地,不是我們看不到它而是我們選擇了對其“視而不見”。在認知理論中,教育心理學把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稱不隨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預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稱隨意注意。[1]而小學階段的兒童更多的是采用無意注意的認知方式,所以兒童的紐扣王國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因為孩子們的無意注意讓他們被“紐扣們”所吸引。所以,當他們被許多我們認為無關緊要的事物所吸引,請不要粗魯得打斷他、急切得糾正他,因為他在構建他的紐扣王國,使之更加富饒。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我們是否真正從細微之處關注到了孩子們的興趣所在?身為教師的我們也許有著極強的有意注意認知能力和超群的分析總結能力,甚至是卓越的描摹再現能力,然而想要幫助學生擴展其紐扣王國的廣度,就請先對“紐扣們”視而見之,構建我們自己的紐扣王國,進而才能引導和幫助孩子們不斷豐富其紐扣世界。
(三)課堂細節中承載著孩子們的個性與夢想
每個孩子都懷揣著自己的紐扣來到學校接受教育,這些看似普通的紐扣卻包含著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它們有方有圓,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色彩斑斕、有的節奏單調,但每一顆紐扣都有著獨一無二的靈魂。
遺憾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在美術學習的道路上丟掉了屬于自己的紐扣,換上了整齊劃一的拉鏈,因為它更便捷、更普遍。而這一現象的出現,我們教師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看似有著完美結構、融洽師生關系的程式化課堂在教師的強勢引導下終于成了扼殺孩子個性的剪刀手,剪掉了各式各樣的紐扣,讓他們失去了創造力賴以生存的土壤。只有真正個性化的美術教育才能讓這一顆顆形狀各異、色彩多姿的紐扣們各放異彩。也只有仔細觀察、剖析、欣賞每一粒紐扣的教師才能做到針對每位孩子進行不同的美術教學。幫助和引導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認識自己、發掘個性、豐富知識,讓他們的紐扣越來越獨特越來越美麗。
二、如何發現課堂細節
(一)語言交流
言語是最直觀的表達方式。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表達,將課堂的主體真正落實到學生;把更多的機會給更多的學生表達,雖不能面面俱到,卻可以分類管理。根據性別分類、根據個性特征分類、根據學生所座位置分類,讓每一類型的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有針對性得給需要表達的學生表達,每個班級中都有特別需要關注的學生,每個問題下都有獨特想法的學生;引導學生合理高效得表達,清晰的問題對清晰的表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示范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減少重復性的表達使得課堂表達更加高效。
(二)無聲的言語
學生的每一個眼神配合肢體的言語隨時隨地都在訴說他對新知的反應?;蚴桥d趣所在給他們帶來的驚喜,或是與舊識斷代所產生的疑惑,抑或是對無趣的表達所展現出的漠然。學會察言觀色,及時捕捉學生對課堂的細微反應,隨時調整課堂結構和授課方式,以適應學生的心理,滿足他們的訴求。而教師的目光則需要堅定又渙散,堅定的審視目光中心的孩子,探索他細微的肢體與神態語言,讓他有被關注之感和更強的課堂參與感。渙散的目光則輻射整個班級,甚至班級外的情況也要留意到。如此一來由點及面,捕捉學生無聲的語言。
(三)繪畫心理
細節藏在學生每一筆的創作之中,每一抹的色彩之上。心理學家在繪畫作品解讀中發現色彩、畫法、內容以及構圖等細節都可以反應畫者內心深處的想法。美術教師雖不能做到用繪畫探究每個人內心深處的秘密,卻應當具備解讀繪畫作品背后心理特征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學生作品背后的困惑,了解他們隱藏的需求,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反饋。
三、巧妙利用課堂細節
變課堂細節為教育教學資源。隱藏著學生獨特想法的課堂細節是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因素,合理得利用可以讓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和有針對性;根據課堂細節及時調整教育教學方法與課程結構。課堂細節中有學生對課堂的真實反應,體會學生的感受有助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困惑之處等對新授知識的反應,從而對教學策略做出適時的調整;透過課堂細節充分了解班級結構、人員構成以及氣質類型有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和課堂秩序的維持。
只有當我們俯下身來,站在一顆紐扣的高度,以孩子的視角審視世界,觀其所觀;只有當我們透過一顆紐扣探索兒童豐富多彩的美麗世界,想其所想;只有當我們手捧一顆紐扣,用心觸碰它們的獨特的靈魂,求其所需才能真正做到“一切教育為了孩子,一切教育適合孩子”。這一切的一切都請先從細節入手,小處著眼,落在實處。
參考文獻:
[1]林海亮,楊光海.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