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
摘要:文化館是由政府設立的,且具有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文化館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根據政府的要求開展一些非盈利的文化活動,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在的文化館從傳統的文化館漸漸向新時代的文化館開始過渡,本文首先會闡述在新時代背景下提高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必要性,在對傳統文化館公共服務中常見的問題進行描述,基于對新時代公共服務館的職能需求對新時代的文化館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文化館;公共文化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在生活水平得到滿足后,人們開始追求精神層次的滿足。文化館是具有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它屬于政府在對文化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文化組織機構。文化館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國民素質的提高,還能推到現代化城市的建設。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政府、文化館的管理者等人都應該意識到文化館的必要性,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將文化館的文化職能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方式更好地展示出來,發揮文化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一、基于新時代背景提高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的必要性
公共文化服務不僅能讓人們的日常生活多樣化,還能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公共文化服務對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具有時代性的意義。因為文化館的內容是具有多樣性的,它是為了滿足大眾基本需求而存在的,政府通過對文化館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讓人們在閑暇的時候體驗到有關文化的經歷。隨著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與進步,文化館也在相應的發展。文化館的初心都是服務于人民,開展的工作都是根據大眾的意見,使得文化館的文化服務一直在貼合時代的發展。
二、傳統文化館文公共服務常見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不完善
我國各級政府對于公共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都是十分得看重,不過由于各種因素,使得政府對公共文化的預算、經費往往是不多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文化館文化服務水平有一定的限制。另外,因為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文化水平是具有差異性的,所以公共文化體系的建設并不全面。當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時候,各地對公共文化的投入也會有區別。常見的現象就是城鄉之間因為文化業務經費具有差異化,所以文化活動的種類型就會有區別。
(二)服務內容、形式過于傳統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是以文化服務為主,其本質就是為全部的社會成員提供豐富有趣的文化產品以及文化服務。由于文化館會受到經費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文化館的文化服務內容是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在形式上,提供的文化產品以及文化服務也是過于的單調,這樣的服務是不具有吸引力的,從而滿足不了人們對文化服務的期待。
(三)從事人員專業能力、服務水平較低
通常情況,想要構建完整的公共類服務體系的建設是需要高素質的具有文化專業的團隊。但是傳統文化館的人員配置來說,雖然在人數的數量上是有保證的,但是這些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以及服務水平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由于文化館的人員配置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的,所以文化館的人員配置處于失衡的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使得團隊的專業能力以及服務能力也處于下降的狀態。
三、新時代文化館的發展策略
(一)打造以文化館為主的聯動服務機制
近些年,在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下,對精神文化有需求的群眾開始積極參與各類活動,因此使得群眾文化交流和合作也不斷融合,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化館可以通過打造以文化館為主的聯動服務機制,這樣不僅能提高文化館文化服務的效能,還能夠為文化發展提供更好的空間。除了需要對資源進行整合之外,還需要創造、建立、發展一個具有群眾文化的品牌。在對區位資源進行整合的同時,結合自身地域的特色,完善相應的文化設施,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避免重復性的建設。要讓文化活動具有群眾性,不應該局限于某個區域,比如說可以舉辦全市范圍的活動,讓人們可以到文化館進行比賽。這是將文化與群眾活動有效結合的最好方式,群眾的才能也可以在這樣的舞臺上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將文化館的工作數字化
數字化是通過數字化的技術手段,通過采集、整合的方式對內容進行篩選,然后再通過數據化的平臺展示給群眾。銅陵市文化館的文化館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對數字化文化館平臺的打造上,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將互聯網與文化服務結合起來,實現了文化公共服務的數據化,通過對群眾文化需求的差異化慢慢建立起相關的數據庫,讓群眾可以通過輕松的操作就高效的獲得所需要的文化產品以及文化服務。
(三)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
為了打造具有高素質文化的團隊,文化館應該按照新時代的專業標準對現有的人員進行調整。在吸引人才方面,可以通過制定優惠的政策來吸引優秀的人前來參與。對于已工作的人員來說,應該定期地展開培訓工作。通過打造一支具有專業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團隊來滿足大眾對文化的不同需求。
四、結語
文化館服務的出發點應該是群眾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保證文化服務是能被群眾接受的。新時代背景下的文化館,應該積極舉辦群眾性的文化活動,充分給予群眾活動的空間。還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提高文化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讓群眾能體驗到公共文化服務所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馬征.淺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背景下的文化館建設[J].大眾文藝,2017(23):18-19.
[2]沈小冰.強化文化治理職能優化服務管理效能--在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提升文化館發展水平[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2):197-198.
作者簡介:張笑,銅陵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