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裝縫制工藝課是職高服裝專業培養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主要學科。它是以實踐教學為主要形式,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操作技能。因此,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有較深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動手能力,還要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教學實習這一重要環節,以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功的訓練、各個部位的縫制方法作為本課程的教學任務。
關鍵詞:職高;縫制工藝;教學方法
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進入職高學校的學生,其文化基礎相對來說要薄一些,一般在學習上存在著自信心不足的問題,遇到困難時容易產生急躁情緒。因此,在服裝工藝教學中激勵教學方法成了提高學生興趣的首要環節。 對剛剛接觸工藝課的學生采取由簡入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先進行基礎縫紉的學習和練習(手縫和機縫)。在機縫中,先讓學生熟悉縫紉機的使用性能,做簡單的直線、幾何圖形的縫紉訓練。然后是平縫、來去縫、內包縫、外包縫等進一步的學習。當學生對縫紉機的性能較熟悉之后,再教學生制作零部件,逐步過渡到完成成品服裝的制作,并且由簡做到精做,工藝過程也循序漸進。在教學過程中當發現學生有了進步和成績時,要不失時機地鼓勵和表揚,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好專業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化整為零,分步演示法
將某一典型的服裝成衣的縫制工藝流程分為若干個獨立的基本工序或工步,化整為零,各個擊破。每一堂實習課講授、示范、訓練其中的一項,讓學生在坯布上模擬學習這一零部件的制作方法,做到學習一個理解一個,初步掌握一個,強化基本功的訓練,形成局部技能。在此基礎上,再合零為整,完成成品的制作,最終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組合的整體技能和技巧。這樣既能使所學知識技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提高和應用,又能增強知識技能的連貫性,大大降低成品制作的難度,提高成品制作的質量,實現工藝實習教學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襯衣的制作過程中,首先講授襯衣零部件襯衣領、襯衣袋、袖口在坯布上一一制作出來,使學生掌握了襯衣制作的難點、重點,然后再進行成品的制作,這樣襯衣的制作就非常簡單了。
三、循環教學,舉一反三
循環教學法適合班額較大,接受能力差距大的班級。其特點是:分步驟,不定時,反復講,隨時聽。
具體做法是:把一個教學內容按講解、演示、指導三步為一循環反復進行。首先教師先把要學習的內容,按操作步驟、要點講述一遍,對于已聽明白的學生,自己先獨立實踐,沒聽明白的學生,再看老師演示操作,在操作過程中隨時看明白,隨時可以離開,待學生都能進行獨立操作時,教師再深入下去檢查指導學生的實踐。在指導實踐中,隨時發現問題,隨時集中起來在進行講解和演示。
這樣做有以下優點:
(一)使學生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快的往上進,慢的往上趕,不等時間,人人都有學習內容。
(二)一遍沒聽清沒看懂的還有機會再聽、再看,循環聽講,加深理解。
(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速度和掌握情況聽課,隨意性強。
(四)在循環講解中,教師發現講解力度不夠或效果不佳時,可以隨時調整。
循環教學法是因材施教的方法,它特別適宜中職高一、二年級的服裝縫制工藝教學,它充分顧及到了學生接受能力和技能操作的差異,讓學生自己選擇聽和看的時機,使他們學得有興趣,沒有統一教學形式約束的煩惱。先領會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發現了新的問題,回過頭來再學習,達到鞏固復習的目的,收到“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效果。
四、多種教學手段 提高教學效率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教學設備越來越豐富、先進服裝教師應緊跟時代的發展,利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電腦及互聯網等)輔助實習課教學,提高服裝工藝課教學的效率。服裝工藝的具體操作過程比較復雜,單純通過課堂上教師的講示范操作,很難讓學生一次性掌握制作過程,而教師在教學中采用錄像,幻燈片、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再結合樣品這些直觀教具,不但可增強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強化記憶,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把互聯網融入專業教學中,創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通過建立服裝教學專用網站,實現教學內容的實時開放,隨時更新、補充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構件開放型的學習環境。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使服裝工藝教學呈現很強的靈活性、擴充能 夠性、及時性、和交互性,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我們的目的就是采用符合技能形成規律的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法,有效地提高服裝工藝課程的教學效率。
職高服裝縫制工藝課是服裝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為了教好這門課程,多年來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和改進,總結出以上方法進行教學,深受學生和社會歡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研究探討職高服裝縫制工藝課的理論及教法,為職業教育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胡憂,歐陽心力,主編.現代服裝工藝設計圖解[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2]孫麗,李鳳云,主編.服裝制作工藝[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謝菲,湖南省邵陽縣工業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