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春利
摘要:中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書畫藝術源遠流長。書法與中國畫之間有著許多密不可分的聯系,僅從淺層的筆墨紙硯等工具使用就可以發現他們之間的共通性,本文接下來會從書法與中國畫的基本含義,展開書法與中國畫之間的關系探討研究。趙孟頫畫上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可見書法繪畫之間的相同性,繼續從書畫同源、書畫同法以及書畫之間創作與臨摹的關系進行論述,得出相應的見解。
關鍵詞:書法;中國畫;相互關系
一、書、畫的含義
“書”可有書寫、文字文本,書法和書法作品的含義,“畫”有涂畫、圖畫、圖像,繪畫與繪畫作品的意思。從書畫的含義中進行對比分析可得出,書寫對應圖畫;文字和文書對應圖畫和圖像;書法對應繪畫;書法作品對應繪畫作品,前三組的關系分別是動詞、名詞和名詞,最后的書法作品與繪畫作品更是密切相關了。例如,書跡對應畫稿和法書對應畫作一樣的意思,需要在不同的環境去應用。在這幾組書與畫的關系中,雖然含義是有所區別,但他們之間的關系有著密切的聯系。文字可以通過是用工具書寫形成的文書,而繪畫也是同過工具進行圖畫形成的圖畫與圖像,在相應進行探討與考究,加入藝術的涵養價值與自身情感,最后匯成書法作品和繪畫作品。
二、書畫同源
追溯書法和中國畫的起源,兩者之間有太多的歷史淵源了。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用“獸毛制作的筆、以黑線在彩陶上構成種種神態生動的動物紋樣和符號;至春秋時代繪畫才從紋樣符號中獨立出來。”
元代趙孟頰提出“須知書面本來同”,書法與繪面是相互影響、互相補充的。早期書法與繪畫不分,是同源的,書法體現在象形文字上、繪畫則體現在巖面和地曲等涂鴉畫上。隨后,文字由象形發展成為語言,而繪畫則通過八卦、圖騰等形式等表現。雖然隨著時間地發展,繪畫會一定的形成獨立的體系,文字與繪畫的源頭來自刻畫符號,書法就是表現文字的方法及藝術,重在創造文字的藝術造型和情感表達。書和畫的產生,還源于對自然物象的觀察、了解及描繪和創作。如:“伏羲畫八卦”“倉頡造字”等等。無論在哪個時代,書法與中國畫的產生源于生活,來源于人民的生活體現與感悟,或者是基于某些自然現象產生的靈感產生的。關于“書畫同源”曹植曾說:“蓋畫者,鳥書之流也”。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也提出:“是時也,書畫同體而遠為兮,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按字學之部,其體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書,四佐書,五繆書,六鳥書。在幡信上書端象鳥頭者,則畫之流也。顏光祿曰:圖戴之意有三:一日圖理,卦象是也;二曰圖識,字學是也;三曰圖形,繪畫是也。又周官教國子以六書,其三日象形,則畫之意也。是故知書畫異名而同體也。”這里可以看出,漢字與繪畫有著同源同體的關系,起源于畫褂、象形字與鳥書。
三、書畫同法
(一)同—文房四寶的使用
1.中國的書法與繪畫和文房四寶有著與生俱來的親緣關系。因為書法與中國畫使用的工具相同,在使用文房四寶上是十分相似的,其次兩者在技法和用筆上更是親緣的關系,審關取向密不可分的關聯性。
在相同的工具使用上最初表現形式是所用筆墨紙硯等工具材料的一致,最突出的都是用毛筆來書寫或者繪畫,一支支大小不一的毛筆可以書寫大或小的書法作品,也可以完成或大或小的中國畫作品。墨,是書法與中國畫的紐帶,書法用墨就可以完成作品,二中國畫用墨即可完成惟妙惟肖的畫作。畫顏料的使用原理與墨的使用也是相同的:書畫載體材料的紙對中國書畫來說更是有著重大意義,兩者的不同對水墨的滲化有不同的效果,書畫的氣韻全由它來體現。這樣書畫在從原始的“書畫同源”基礎上,由于創作工具和它們賴以存在的材料一致性從而導致了兩者筆墨技法的相似。
2.毛筆,毛柔軟但書寫時表現剛健有力,它最得力處在于中鋒行筆,這樣書法的線條在繪畫中大量出現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中鋒用筆是創作好作品的關鍵,而運筆的提按、粗細對比是保證中鋒運筆的重要手段。
中鋒用筆,提按,粗細對比的自然的狀態在繪畫的要求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中鋒用筆,繪畫的效果呈現的意境更加豐富與自然。當然繪畫的用筆要比書法用筆豐富,但在筆法本質上是一致的: 墨分五彩,焦、濃、重、淡、輕,水墨濃淡干濕的變化表現出不同的神采,書法作品上同樣也需要相應的重、淡的自然變化,這是書畫家所共同追求的,書畫方面的一致性。在過去的幾千年中,隨著圖畫文字由圖案化的形象符號逐漸演變為由線條構成的文字,人們也提高了對于線自身表現力的認識,并逐漸發展用毛筆的技巧,形成了獨立的書法藝術。而運用毛筆的線條來描繪圖像,也正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特點之一。從已出土的馬王堆吊畫及畫像石、畫像磚來看,早期的中國繪畫藝術已經形成“以線造型”的基本特征,在工筆畫前的白描更是對線的要求甚高,在長期的民族審美實踐中,線條感已經成為書畫追求的目標。中國畫是由線條渲染構成,書法則以線條表現的。因此,中國畫與書法在形式的表現語言上的融合性與協調性明顯地體現在線的構成因素上。書法和畫是兩個密不可分的有機組成部分,繪畫作品的質量高低取決于書法功底的深淺,來自對毛筆的把控,來自對中鋒用筆的把握,最終歸結于對線條感美的呈現度。因此,中國書畫很注重線條的力度,惜墨加金,用筆簡練。
(二)同—意在筆先
雄逸,不得臨時無法,任筆所成、則非調形廚心。這里指出:如果不假思索、不講法度、拿起筆來就寫就畫,其作品的質量就可想而知了,書法和繪畫都講究“意”和“筆”的先后關系。東晉時期,衛夫人在《筆陣圖》中就指出:“意后筆前者敗”,意前筆后者勝”。這是因為,寫字和繪畫一樣,手和筆都要聽從大腦的指揮。就好比鄭板橋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最終的手中之竹是要通過胸中之竹的過程,就是藝術體驗到藝術構思再到藝術表現的過程。唐代張彥遠說的“手隨意運、筆與手合”,宋代黃庭堅所說的“心能轉腕、手能轉筆”,下筆前的這種構思,由于每個創作者的水平與思維的敏捷和技巧的熟練程度不同,在時間上有長有短,但意前筆后的順序是不能變的, 會相應地影響作品的水準,更缺乏韻味與境界。
(三)同—書畫的美學思想
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六法: 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書法與中國畫在這六法上的運用是一脈相承的,這些正是“書畫同法”之處。中國畫與書法有相通之處,中國畫是以追求“氣韻生動”,這是繪畫創作的最高目標,最高的境界。繪畫的線條也是透露出形象姿態的,在書畫工具相仿的條件下。如1949年長沙出土的晚周帛畫,它的形象是由線條組成的。而書法講究線條的藝術,線條成為兩者之間聯系的紐帶,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匯和協調。簡單來說,是借助中國書畫的工具,筆墨表現的。在書畫的美學思想的共同之處,書法講究的是結構、用筆與章法,書畫的境界在追求線條美的情況下,還有骨法用筆,強調用筆。張彥遠說:“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這里就講到了骨氣與用筆的關系。
書法與中國繪畫的空間意識的關系。每一種藝術都可以表現出一種空間感型,中國畫的空間意識是怎么樣的呢?宗是書法的空間創造。中國繪畫以書法為基礎,就如同西畫通于雕刻建筑的意匠。書法寫得好,用筆有骨法,這是一件好的藝術品。倘若字里行間能做到陰陽結合,俯仰相間,錯落有致,粗細、虛實對比。那么,這幅作品如同是動人的舞蹈和感人的音樂。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因悟草書;吳道子觀將軍舞劍二畫法激進。書畫都通于舞。因為,意見優秀的藝術品,必然表現空間感,一切的動作以空間為條件和間架。如中國畫的一枝竹子,幾片花草,就可以組成一個畫面,即使不畫背景,以小見大,風光日影,如繞前后。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書法與繪畫的關系密不可分,書畫同源、同法,在審美、思維構思和用筆技法上有著相似之處,在美學思想上也有著相通之處。我們要善于觀察與總結,得出相應的結論,借鑒古人的經驗,繼承和發揚中國書法和中國畫文化中的藝術精髓,具有重大的意義。作為文藝工作者,不斷地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提升自我文化涵養,升華作品的藝術魅力,從而提高作品的藝術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祖送.“書畫同源”命題的生成與書畫關系論述的話語邏輯[D].東北師范大學,2018.
[2]韋承宗.中國書法和繪畫的聯系與區別[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1998(3):75-76.
[3][唐]張彥遠.歷代名畫錄[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4]徐金堤.試論書法與繪畫的關系[J].齊魯藝苑,1988(2):13-16.
[5][唐]韓方明.授筆要說[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