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 李伍清
摘要:與現代主義“技術美學”元敘事相比,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美學”具有多樣性的個體樣貌。本文對其多樣性成因進行剖析,指出其設計方法不是現代主義的藍圖式設計,是開放吸收了地方工藝的構建式設計。
關鍵詞: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地方工藝;構建式設計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是指丹麥、瑞典、芬蘭、挪威這四個北歐地緣國家在設計表現上整體風格相近,具有明顯斯堪的納維亞地域美學共性的設計。不同于現代主義設計所強調的“功能與形式相統一”的元敘事所表現出的整齊劃一的國際風格,斯堪的納維亞設計不僅具有很高的風格一致性,同時其內部也呈現出迥異的個體風格差異,設計師們各具個體風格。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多樣性?其成因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迪呢?
一、地緣美學: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形成
設計風格的形成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有密切關系,前者是設計師的靈感來源與學習對象,后者是設計師精神世界的指南針。
斯堪的納維亞風格就是結合當地實際的自然、人文環境,經歷了幾代人長時間的摸索形成的。在自然環境的條件上,北歐居于高緯度,地廣人稀,長年處在氣候寒冷、黑夜漫長的外界條件中,因此設計師們偏愛在產品上應用明亮的顏色。偏愛使用溫暖的意向進行裝飾,比如皮毛、編織類產品。加上當地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木材便成了設計師最常使用的材料。在人文環境條件上,北歐高度民主的政治體系讓他們更加重視大眾化的設計,以人為中心,力求普通人也能夠使用優秀的設計。
北歐人崇尚人和自然天然的關心與親近,使得他們的產品體現了濃厚的人情味。也正是對“人情味”的堅持,使斯堪的納維亞設計能在當時眾多的現代主義風格產品中脫穎而出,更加受到消費者喜愛。
二、各美其美:斯堪的納維亞設計與現代主義設計
20世紀20年代,功能主義盛行。工業革命是總體的時代背景,影響包括方方面面,尤其是設計業。功能主義者主張設計要適應大工業批量化生產的需要,注重產品的功能性,擯棄一切裝飾。由此在德國產生了現代主義設計,以機械美學為典型特征,總體是為工業生產服務。包豪斯學院是最具代表性的現代設計運動發生地,非常強調產品的功能性,甚至認為裝飾就是罪惡。具有一定局限性,產品多采用簡單的幾何體,偏愛極具冰冷感與秩序感的黑、白、灰三色,使用精密、意外性低的工業機器所生產的產品,雖然在功能和質量上無可挑剔,但是在美觀性和情感交互上存在較大缺陷。個體設計主張服從于專業化的“超級趣味”的框架之中。
工業革命席卷著一陣現代主義設計的風席卷了整個歐洲,當其他國家都在主張,設計應該適應工業發展,一味追求工業化的批量生產、追求功能性的時候,地處北歐的四個國家由于造船業落后,所以客觀上信息的接收相對滯后。當他們后知后覺發現設計的主流已經變成功能至上的現代主義設計,仍是決定選擇性學習功能主義的內容,并把批量化生產與地方工藝相結合,在這個試圖把兩者有機結合的過程中,形成了他們與現代主義設計最大的區別——人情味,也正是由于地方手工業的加入,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產品形態各有特色,區別于工廠流水線上所生產的產品。
三、開放結構:手工藝與工業化生產的結合
北歐地區的民族文化始終強調以人為本,不管是設計領域還是教育領域都充分考慮和展現了情感的價值,正是因為對情感的重視,北歐人的手工業與地方特色就更加容易傳承、保留下來。所以北歐人民的文化傳統,一開始就是與忽視人類情感、漠視民族差異的早期功能主義形成對峙的。
當我們討論斯堪的納維亞代表性設計師時,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設計師們身兼數職,同時是設計者和手工藝者。“中國椅”的設計師漢斯·瓦格納,曾經是一位木匠;“蛋椅”的設計師阿諾·雅格布森在從事設計師工作前受過泥瓦匠的訓練;首創“可彎曲木材技術”制造了膠合板椅子的阿爾瓦·阿爾托是一位玻璃藝術家……由此可見,在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中,設計與手工藝是緊密結合的。
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在程序上是構建式設計,即設計與制造并行,設計方案隨著手工制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改良,同時手工制作為設計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隨機的可能性,在手工藝者和設計師的靈感碰撞中,誕生新的作品。確保產品各項指標合格的前提下,再進行批量生產。而現代主義設計程序是藍圖式設計,即設計與制作分離,由設計師完成圖紙,再交由工廠直接進行批量制作,排除手工藝等“風險性技藝”。
它們的程序方法有根本區別,就結果來說,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設計是不預知結果的設計,現代主義設計是預知結果的程式化設計。地方工藝的參與在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中是不可缺少的,這就是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產品在跟進批量化生產腳步的同時,本土手工業仍能獲得一席之地的原因。相應的,在設計師進行設計與手工業者進行制造的不可預知過程中,使生產出的產品既有地方工業的共性特征,也有設計師的強烈個人色彩。
四、啟發:構建式設計
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產品形態的高辨識度來源于設計業與當地手工業的有機結合,使產品形態具有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整體特征與地方特色。而設計與制作并行的形式為產品形態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與創造性,因此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產品形態百花齊放,各有特色。在當今工業化程度加深人們的情感需求提高的情況下,我們不妨借鑒一下斯堪的納維亞產品的構建式設計方法。在設計圖紙與工廠生產這兩個步驟間留有一些創造性的機會,并聯的設計方法也許能夠為產品提供新的形式。
參考文獻:
[1]李伍清,施妍.設計師品牌的興起、成因和意義[J].設計藝術研究,2017,7(2):53-57.
[2]李伍清.從地點情境到情境產品的創意機理初探[J].建筑與文化,2018(6):48-49.
作者簡介:施展,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李伍清,杭州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