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兵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文化水平也不斷在進步,人們對于日常文化娛樂活動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我國目前的群眾文化娛樂活動正處于創新發展的時期,近年來,隨著人們藝術審美水平的提升,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偏好已經由單一化發展為多樣化,這就提高了音樂舞蹈創作工作的難度。群眾藝術中的音樂舞蹈創作不僅要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還應該在貼近群眾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更高的藝術價值,促進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本文將從基于基層群眾的音樂舞蹈創作活動的意義、影響基層群眾音樂舞蹈創作活動的因素、基于基層群眾的音樂舞蹈創作活動開展策略以及基于基層群眾的音樂舞蹈創作活動要點分析四個方面進行相關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群眾;音樂舞蹈;創作活動;開展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基層群眾的文化水平也不斷提高,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多的群眾選擇將日常娛樂活動投身于群眾舞蹈的學習和娛樂中去,經過多年的學習和發展,人們對于舞蹈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同時也對音樂舞蹈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音樂舞蹈創作應該堅持創新發展的理念,合理選擇舞蹈創作的主題,不斷提升基層群眾的藝術創作意識,提升群眾的藝術欣賞水平,滿足現代人們對于基層文化活動的需求,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
二、基于基層群眾的音樂舞蹈創作活動的意義
音樂舞蹈創作能夠提升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的質量,同時促進社會主流文化體系的形成,通過文化交流的方式加強不同地區之間的群眾交流,建立和諧的關系,相互促進其群眾文化的發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小部分地區群眾文化發展程度較為落后,要想對其群眾文化舞蹈的形式進行創新,就應該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去,吸取大眾的意見借助音樂舞蹈創作的方法對群眾文化體系進行完善與加強。對于一些基層群眾來說,音樂舞蹈這樣的藝術表現形式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較大,很難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此時就需要提升創作人員的專業能力,不斷豐富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表達方式,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
三、影響基層群眾音樂舞蹈創作活動開展的因素
(一)創作門類受到限制
對于基層群眾來說,他們在開展音樂舞蹈創作時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和限制,比如創作題材的局限就會對創作者的裝作興趣產生影響。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基層群眾在進行創作時主要針對小說以及詩歌等門類,對于音樂舞蹈創作領域的涉獵不深。盡管藝術門類之間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但是很多群創作者只是專攻其中一項,在創作門類方面存在限制。
(二)創作人才較為缺乏
通過大量的創作案例調查分析能夠發現,我國基層群眾音樂舞蹈創作中還存在創作人才缺乏的問題,參與舞蹈訓練以及表演的群眾人數眾多,但是能夠進行音樂舞蹈創作的基層人員卻寥寥無幾。以某次基層群眾音樂創作為例,在場參與的人員基本上都是在校藝術教師,盡管作家協會的群眾具有較強的創作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字功底,然而由于創作的門類不同,此類創作者在進行音樂舞蹈創作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困難,導致很多創作者都不愿意參與到音樂舞蹈作品的創作中。
(三)創作受限于經費
開展基層群眾的音樂舞動創作活動對于經費的要求較高,因為一個好的舞蹈作品不僅會涉及前期的音樂選擇與創作,還會涉及后期的服化道以及舞臺問題,這就需要更多的活動經費才能夠完成一個舞蹈節目。對于基層文化組織單位而言,提供持續且大量的經費支持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受到經費的制約,音樂舞蹈創作活動開展受限。
四、基于基層群眾的音樂舞蹈創作活動開展策略
(一)提升基層群眾的創作意識
舞蹈創作過程中應該注意提升創新的意識以及群眾創作的意識,讓群眾在參與舞蹈表演時能夠將自己看作是文化創作的主體。可以說創作意識是群眾文化創作的核心,因此要想創新群眾藝術舞蹈,最重要的就是提升群眾的舞蹈創作意識。而基層群眾文化舞蹈一般都具有社會性的特點,能夠體現出較強的娛樂感。除此之外,地域性也是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一大特點,在進行舞蹈創作的過程中,人們應該強化時代意識,關注市場變化,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對群眾文化舞蹈進行創新和展現。
(二)增強基層群眾的創作能力
音樂舞蹈作品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層群眾的創作水平與能力上,只有不斷增強基層群眾的創作能力,提升基層群眾的專業水平以及藝術鑒賞水平才能夠提升音樂舞蹈作品的質量與價值。對此,城市相關的文化部門應該從增強基層群眾創作能力方面出發,鼓勵群眾對專業的創作知識進行學習,進而不斷提升音樂舞蹈作品的質量,創造出更加優質的民族音樂作品。具體來講,文化管理部門應該積極支持基層群眾的創作行為與活動,為其提供支持與幫助,為創作人員提供更好的創作環境,讓創作人員能夠深入民間進行素材挖掘。
(三)培養專業舞蹈創作團隊
就目前來看,我國在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方面缺乏專業人才,因此,只有加強創作專業團隊的培養才能夠提升舞蹈作品的專業性與藝術性?;鶎尤罕娢幕璧冈趧撟饕约氨憩F的過程中具有較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舞蹈作品的藝術性和專業性。因此,在群眾文化舞蹈創作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加專業的人才參與創作。在培養創作專業人才時,更加應該強化人員的創新意識,在創作的過程中還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民風民俗以及地域文化特色,增進文藝舞蹈與居民的關系,提高當地居民的文化鑒賞能力。除此之外,舞蹈創作者還應該對當地的特色進行展示,這樣一來,通過舞蹈的參與,人們就能夠加深對當地特色文化的了解,促進群眾文化的持續發展[1]。
五、基于基層群眾的音樂舞蹈創作活動要點分析
(一)合理選擇音樂作品
在進行基層音樂舞蹈創作的過程中,應該對當地群眾的生活習慣以及傳統文化進行熟悉和了解,其創作隊伍中應該吸納更多的專業舞蹈創作人士,能夠在創作的時候給予人們更多的靈感與幫助。除此之外,人們在進行基層群眾音樂舞蹈創編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選擇適合廣大群眾的音樂作品,這樣才能夠激發群眾的表演以及參與熱情。這就要求創作人員在進行創作時應該充分考慮基層群眾的意見,注重舞蹈與音樂形式的結合,這樣才能夠創作出基層群眾喜愛的作品,體現出創作的廣泛性。
(二)加強舞蹈結構的全面構思
對合適的音樂作品進行選擇之后,創作人員還應該加強舞蹈結構的全面構思。在進行舞蹈形式以及動作設計時,創作人員應該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舞蹈元素,將藝術與生活結合起來考慮不同動作的創編。無論是基層舞蹈創作還是音樂選擇,都應該充分考慮時代感與民族性,力求能夠展示出我國基層群眾的精神面貌。比如由深圳文化館編導的舞蹈作品《咱媽媽在東北》,就能夠體現出南北不同基層群眾的生活習慣與文化,加強了城市之間的交流,同時還能夠給予群眾一種親切感[2]。
(三)注重舞蹈作品的文學體現
音樂舞蹈作為藝術表現的一個種類,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應該重視其文學體現,這樣才能夠提升基層群眾的文化素養,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基層群眾音樂舞蹈作品在創作時都會陷入一個共同的誤區,就是將創作視為高雅藝術發展的結果,因此,在創作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偏離創作的初衷,脫離群眾生活的實際,同時也無法體現出文學性特征,嚴重影響作品的藝術表達[3]。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層群眾音樂舞蹈作品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體現,對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創作人員以及相關文化部門應該通過提升基層群眾創作意識、增強基層群眾創作能力以及培養專業舞蹈創作團隊等途徑不斷落實基層群眾音樂舞蹈創作活動,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還能夠激發基層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興趣,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姚瑤.關于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的幾點思考[J].品位經典,2019(12):16-17.
[2]張敏.淺談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音樂創作[J].大眾文藝,2019(11):24-25.
[3]吳彥.基于基層群眾的音樂舞蹈創作的思考及活動開展[J].大眾文藝,2018(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