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離不開農村文化人才的大力支持,文化人才是農村文化發展的主力軍。本文通過分析農村文化人才的現狀,找到農村文化人才現狀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推動農村文化人才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文化人才;建設
新時期,黨指出要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推動人才隊伍的建設,從而提升我國文化的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農村文化人才是社會主義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加強農村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村社會發展的需求。
一、農村文化人才的現狀及原因
(一)農村文化人才總量不足,流失嚴重
從中國目前的城鎮化建設中可以發現,大多數農村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往城市發展,只有少數老年人、婦女和兒童留守在農村地區,人才的總量存在明顯的不足。與此同時,雖然有部分農村文化人才愿意在農村地區開發建設,但是由于目前基層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旺盛,思想變得更加多元化,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影響之下希望獲得更好的個人發展。然而,農村本身缺乏經濟基礎和產業鏈,發展空間狹小,工作環境較差,沒有良好的激勵機制和管理機制,致使文化人才難以落實較好的待遇,許多文化人才都不愿意長期待在農村,流失現象非常嚴重。
(二)農村缺乏專業化和高層次的文化人才
在我國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城鄉二元結構,城鄉之間發展的差距較大,所以造成了文化建設跟不上城市的速度,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也難以跟上時代的發展。由于農村基礎設施差,政府投放的資金力度不夠,對農村人才隊伍的關注度較低,導致專業化、高層次的人才不愿意留在農村發展,大多流入到城市的建設當中去。農村的文化事業一旦缺乏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就會因為思想守舊、業務能力不強、專業水平較低而無法推動農村文化建設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三)農村文化人才的創新能力弱
由于農村本身基礎條件較差,政府對文化人才的重視程度不高,極少對文化人才進行培訓,讓他們吸收創新文化理念。而且,大部分愿意留在農村發展的文化人才一般會存在專業不對口、年齡較大的問題,他們的工作作風較為老套,知識體系更新較慢,不愿意主動學習新的知識,所以在面對農村豐富的文化資源時不知道如何去開發,缺乏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如果農村地區的文化人才無法進行文化創新,那么就難以做好農村文化建設工作。
二、加強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途徑
(一)重視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從工作上落實到位
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強調,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思想,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農村地區本身文化產業落后,缺乏高質量的文化隊伍。因此,各級部門要從思想上重視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充分認識到文化人才隊伍對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將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不斷完善待遇保障、文化培訓、機構編制等措施和政策,還要在政府和各級黨委的工作考核中納入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相關內容,真正地將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落到實處,加大社會各界對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監督力度,推動優秀文化人才的建設。
(二)優化文化人才隊伍結構,健全人才引進制度
農村文化人才結構必須全面優化,才能滿足新時期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需要。要保障專業型、創新型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就必須健全人才引進制度。一方面,要鼓勵高學歷、高素質、專業化的文化人才加入農村的建設發展中來,特別要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創新,選派優秀的人才到農村去指導文化建設工作,激活農村文化建設活力;另一方面,政府要積極選拔社會中的文化能人和文化業務愛好者到農村來支持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給予這些文化人才更多施展才能的機會,創建完善的人才引進制度。
(三)加大文化人才培養力度,穩定文化人才隊伍
要建設一支優秀的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就必須重視對農村文化人才的培養。一方面,要給予農村文化人才自學和進修的機會,增派一些文化干部到相關的文藝團體、高等院校中去鍛煉,鼓勵他們擴寬自己的知識面,擁有更多的文化創新意識;另一方面,要建立農村文化培訓網絡,定期為農村文化人才提供培訓機會,提高農村文化人才工作的積極性,加強農村文化人才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梁衛忠.芻議“三區”文化人才支持計劃工作與基層群眾文化的合理對接[J].大眾文藝,2019(14):2-3.
[2]魯可榮.農村文化資源傳承創新視角下村落社區組織人才培育機制分析[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4):407-411.
[3]趙新戰,張曦堃,屈波.自媒體時代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9,39(12):182-184.
作者簡介:李雪(1993.03-),女,山東莒縣人,大學,群文助理館員,莒縣文學藝術創作室,研究方向為戲曲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