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教學相得益彰,鋼琴伴奏的能力更是鋼琴演奏能力的綜合體現,本文將討論當前文化館鋼琴伴奏課教學現狀和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相結合的重要性,并對此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鋼琴演奏;鋼琴伴奏;教學;融合
鋼琴伴奏的教學往往被忽視,隨著新課進程的推進和當前社會對于鋼琴的高期待高要求,教師也逐漸認識到鋼琴伴奏的重要性。鋼琴伴奏能力不僅僅是對于鋼琴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對于后期鋼琴曲目的創作和創新起著積極作用。
一、當前文化館鋼琴伴奏課教學的現狀
當前文化館的人員較多,管理制度相較于正式的鋼琴教育機構并不完善,造成教師的鋼琴教學受阻較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著重于鋼琴演奏的教學,通常先進行鋼琴演奏示范,然后就是理論講解,留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較少,以致學生動手能力薄弱。另外,老師上課的側重點偏向于鋼琴演奏,對學生的思想造成影響,學生在思想上并不重視鋼琴伴奏的學習。
二、文化館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相結合的重要性
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是一體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很容易就會發現在鋼琴伴奏中練習的演奏技巧,在鋼琴演奏中也會出現。在現代的音樂體系中,鋼琴往往充當的是伴奏的角色,很少會有鋼琴獨奏的出現,這就表明了鋼琴伴奏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更應該注重二者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三、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的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討
(一)多種手段進行鋼琴演奏和伴奏的教學
有的學生在學習鋼琴時只注重鋼琴演奏的學習,并沒有正確認識到鋼琴伴奏的重要性,這一思想的偏差,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很大一部分責任。因此,各大文化館應該重視在鋼琴伴奏方面的教學,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配置優秀的師資隊伍就顯得十分重要,參與教學的鋼琴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的音樂素養和扎實的彈奏基本功,理論知識也要過關。在進行鋼琴演奏的教學之前,文化館需要完成各個方面的準備工作,如教師團隊的組建、教學材料的準備等。文化館可適當引進一批專業的具備理論素養的鋼琴教師,并開設相關講座對他們進行培訓,以便提高教師隊伍的鋼琴教學水平,也有助于教師有新的規劃,對自己有新的定位。教學素材可通過與高校合作來完成,教師們通過探討制定出一套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材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并提前準備好與本次授課內容風格一致的圖片或視頻讓同學們進行觀賞,可以在課件講解結束后讓同學們自主討論并發表看法,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并把音樂作品更深層次的內容進行講解。為了提高同學們的興趣,教師可根據學生喜好的音樂風格進行分組,在同學們討論過后,由對本次風格感興趣的小組作為發言代表,對此作品中的技巧和知識進行講解并做出賞析,其他的小組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讓同學們了解更多該類音樂風格的演奏和伴奏知識。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自主接受相關知識,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還能夠查漏補缺,使老師找到自己教學中的漏洞,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必要的調整,增強學生們的學習效果。
(二)合理安排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課程
文化館的課程安排相對來說比較松弛,學生接觸鋼琴的機會相對也較少,沒有很多的練習機會,這也妨礙了鋼琴的教學工作。因此,合理安排演奏和伴奏的課程尤為重要。首先,基本功一定要扎實?;竟毢昧耍院蟮膶W習才會更加輕松,演奏的能力和技巧才會提升得更快。其次,音樂作品承載著作曲家情感,因此,也要讓同學們學會如何在作品中準確的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演奏能力的提高并不代表鋼琴伴奏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安排時,也要適當地增加鋼琴伴奏練習的時間。在課程安排中,不能只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也要注重實踐課程的安排,只有在實踐過程才能真正看到同學們的能力的提升和技巧的掌握情況,同學們在演奏時的心理素質以及各方面的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伴奏和演奏的不同教學安排
鋼琴教學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因材施教”,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適當地把注意力分配在學生身上,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也不一樣,老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擅長的內容也不同,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在某些方面著重培養,并鼓勵他們,多與學生交流、互動,幫助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到實踐當中。另外,要注重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不要用特定的內容限制學生的思維,要鼓勵學生進行創造,這種做法更有助于學生的發展,也更有助于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四、結束語
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基于目前文化館鋼琴教學的現狀,我們對于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教學的模式有了新的解決方案。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使用多種手段,合理安排課程,也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黃越嘉.淺析鋼琴演奏教學中綜合能力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6(2):159-160.
[2]李鑫.論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之間的關系[J].明日風尚,2016(4):134-135.
作者簡介:戴阿鵬(1963-),副研究館員,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鐵鋒區文化體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