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運
摘要:音樂作為一種美妙的事物,為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增添了些許樂趣。而戲曲作為我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我們的日常閑暇之余活動,從而促進我國戲曲音樂的創造性發展。眾所周知,司鼓是戲曲擊打樂的主要樂器,是一個樂隊的指揮官,也是掌握整個戲曲舞臺效果的主力軍。因此,司鼓藝術在戲曲音樂舞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獨樹一幟的,它不僅能夠掌控舞臺音樂節奏,從而使戲曲演出錯落有致、整齊劃一,還能將指揮與表演集于一身,使戲曲表演發揮得愈加淋漓盡致。由此,在現代化音樂時代,我國相關部門應重視司鼓藝術在戲曲音樂中的地位與作用,以提高司鼓藝術在戲曲音樂中的影響力。
關鍵詞:司鼓藝術;戲曲音樂;地位;作用
一、司鼓在戲曲音樂中的舞臺指揮作用
司鼓是戲曲樂隊的靈魂所在,一旦沒有司鼓的指揮與表演,戲曲音樂舞臺效果也會令人嗤之以鼻。由此,應把司鼓藝術納入戲曲音樂的重要環節,促使戲曲表演展現出水乳交融的顯著特點。在一個戲曲舞臺指揮中,司鼓主要通過邊鼓、手板等基礎工具發出聲響與做出標準動作來指揮整個舞臺表演。這就要求司鼓在掌握司鼓藝術的基本理論的前提下對指、揮、拋、領等動作進行日常規范式訓練,并且要有規律性律動。倘若他的一舉一動未能嚴苛要求,樂手對音樂的輕重緩急也難以正確、精準地處理,從而造成情緒渲染上的缺失[1]。
一位優秀的司鼓既要擁有標準規范的指揮動作,還應對每一位演員的興趣愛好、動作風格、唱腔類型等充分掌握。同時,戲曲表演所具有的真實性特點要求司鼓還要定期與演員溝通與交流,從而了解每位演員對戲曲的真實看法。因此,在司鼓對戲曲音樂演員的指揮過程中,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與綜合素質,豐富工作閱歷與專業知識,從而對數百個鼓點做到耳熟能詳的程度。同時,每個不同性格的演員演繹什么的角色與舞臺,也應采取針對性工具與鑼鼓點不斷調整嘗試,從而把握戲曲表演的基調與氛圍烘托效果。最后,由于現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對戲曲表演提出新要求,由此,司鼓在戲曲表演的舞臺指揮中,還應將每個人物的內心情感與全劇情相互貫徹,通過音樂、策劃方案等外界因素的調整來適應戲曲表演的內心世界,進而促進演員表現力的最終爆發,展現司鼓藝術在戲曲音樂中的舞臺指揮作用[2]。
二、司鼓在戲曲音樂中的舞臺控制作用
戲曲表演一般由文場與武場組成。武場由于具有較強的攻擊性、防御性,主要使用打擊樂來展現形神兼備的效果。而就一個戲曲舞臺表現力而言,大多數司鼓通過控制節奏、力度、音色、速度等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由此,司鼓在戲曲音樂中的舞臺控制過程中,應注重打擊樂在舞臺控制的作用,從而利用司鼓藝術強化人物的內心獨白,渲染舞臺環境氛圍,從而促進戲曲表演效果的完美呈現。同時,隨著我國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飛躍式發展,戲曲表演也能借助多媒體展示歷史戰爭的激烈場面與英雄人物的豪邁氣概,塑造緊張的環境長面,從而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的視覺與聽覺盛宴。以著名的《三岔口》為例,它是打擊樂的典型代表。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司鼓一方面能夠根據演員的表演動作進行聲音與動作上的控制,如:在氣氛凝重的時候重打,從而促使觀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氣氛詭異的時候輕輕擊打,進而引出情感上的轉折點;在兩人即將接觸時突然急奏,以推動戲曲表演高超的來臨。另一方面司鼓還能通過自身的工作閱歷與業余知識對表演的環節提出創造性策略,從而使戲曲舞臺表演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鼓不僅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打擊樂器,還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而司鼓的控制藝術則是促使戲曲表演量變到質變的重中之重。由此,司鼓者應用熟練的指揮動作、指揮語言給戲曲演員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案,從而使戲曲每個表演配合默契,呈現拍案叫絕的舞臺效果。同時,在戲曲音樂控制的環節中,盡管很多劇團對基礎設施完善補充較多,司鼓在戲曲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還是難以撼動。由此,鼓者應在演員的唱、跳、做、打與樂隊的形、神、聲兩部分合理控制,并通過一些“暗介”控制演員的節奏,進而提高演員的舞臺表現力,最終促使戲曲表演效果的完美呈現[3]。
三、司鼓在戲曲音樂節奏中的分析作用
司鼓在戲曲音樂中的地位與作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司鼓在戲曲音樂節奏中的分析作用也不容忽視。戲曲的表演大多以擊打樂為主,因而需要強烈的節奏進行鮮明對比,節奏的松弛快慢又取決于演員的內心情感。以《風流才子》為例,它是一部著名的豫劇,文中就男主角唐伯虎與女主角秋香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上演出一場悲情的愛情劇。在某一個片段中,唐伯虎與秋香因父母的原因開始對唱,其速度明顯不一。這是因為秋香在于唐伯虎的表白過程中,由于女孩子心思細膩,考慮事情比較周全,并沒有完全接受唐伯虎的心意,語速中略顯猶豫與理智,便顯得委婉含蓄;而唐伯虎在面對秋香的行為舉止,心中不禁產生急迫心理,從而在對唱的過程中速度比秋香快了許多。因此,鼓者在對這個典型例子的音樂節奏分析時,應對這兩位主人公的內心情感與所處環境逐一分析并仔細講解,在音樂節奏緊湊與松弛的狀態采取不一樣的唱腔方式,以便將演員的表現能力與唱跳技術完美在舞臺上展示[4]。
而作為一個專業鼓師,還應提高自身的戲曲修養,一方面在戲曲演繹前對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內心情感、唱腔唱調等基本音樂要素借助現代網絡技術多次模擬演練,以豐富演員的演唱動作;另一方面還應結合演員對劇中人物的真實看法,從而將劇中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實地呈現給觀眾,進而給觀眾帶來較強的藝術感染力與震撼力。不僅如此,作為鼓師,還應在意識能動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三維導圖等現代化科技手段,設定特定的情景感受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為戲曲音樂節奏的分析給予啟迪與創新。例如:在《情斷狀元樓》中,女主人公敫桂英由于丈夫的背叛感到悲痛欲絕甚至想一死了之,因此,鼓者在對此人物分析時,應帶入主人公的情感,從而分析情感變化。而隨著這種心態的長期發展,敫桂英不但陷入悲傷的漩渦中難以逃脫,還將這種情緒轉化為滿腔悲憤,以至于最后倒地而亡。由此,司鼓在分析人物內心世界的過程,應深入挖掘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通過場景回憶法,在當時那個特定年代,倘若我是敫桂英,我的內心情感會不會跟她相一致,如果會,又是怎么樣的結局。正是因為這樣獨特的分析,劇中人物的形象也得以完美彰顯,達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因此,我國戲曲表演事業應將司鼓的分析作用融入舞臺表演中,進而給觀眾帶來更加直觀的體驗[5]。
四、結束語
由此而見,司鼓在戲曲音樂中的地位與作用是不容小覷的。舞臺上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都與它息息相關。因此,在現代化音樂技術的支持下,鼓者不僅應深入貫徹司鼓藝術在戲曲表演的每一環節,從而適應戲曲時代發展需求;還應提高自身音樂核心素養與專業技能,為舞臺表演的音樂控制與節奏分析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進而提高演員的演唱技能與舞臺效果。同時,隨著我國精神消費需求的不斷上漲,鼓者還應推動司鼓藝術內容形式與體制機制的創新,從而促使司鼓藝術在戲曲音樂表演中處于優勢地位。
參考文獻:
[1]汪志強.淺談黃梅戲司鼓在戲曲表演中的重要性[J].黃梅戲藝術,2018(01):78-79.
[2]辛志剛.戲曲司鼓的實踐與創新[J].音樂時空,2018(02):70-71+77.
[3]張佑良.一板一眼表演情——淺談司鼓在戲曲表演中的作用與地位[J].戲劇之家,2018(01):17-18.
[4]范衛東.論京劇司鼓的藝術修養[J].黃梅戲藝術,2019(02):68
[5]胡志鵬.傳統司鼓的演奏技巧探討[J].科技風,2018,359(27):55.
[6]徐湘雨.芻議打擊樂在戲曲演出中的作用[J].劇作家,2018(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