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劇院是舞臺表演藝術的根基所在,是藝術產品完成被消費過程的重要場所。由于影視藝術和娛樂文化對于觀眾文化消費市場的侵占,高雅藝術與表演藝術的中堅陣地劇院曾陷入過較長期的經營困境。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日益進步,各行業與互聯網相融合都取得了成效?;ヂ摼W時代下,表演藝術行業的中堅陣地劇院,將如何立足于當前、著眼長遠,推動自身科學、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需要我們進行前瞻性的思考。
關鍵詞:劇院發展;互聯網
一、劇院的特點及影響
從建筑學角度講,劇場是指觀眾觀賞演出的場所。有時又稱劇院,是指永久性的建筑體構成的表演場所,亦可作為表演場所的總稱。劇院的特點會使其在特定的環境下受到一定的影響。首先是空間特點,劇院屬于密閉性的空間,人流量大且集中,觀演過程中大量觀眾需要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這一特點使得劇院在以往各類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中比較容易受到波及,遇到突發情況會對業務開展造成不利影響。二是劇院的業務形態,劇院作為建筑場所,一直以來在業務經營上都是傳統的線下、面對面式經營。與科技和互聯網結合程度尚未成熟,一旦線下業務暫停將會對其自身的經營造成巨大影響。三是劇院的觀演屬性,劇院所進行的藝術演出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具有獨特性。觀眾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段和特定的場所才能觀賞到一部演出。與影視作品相比,劇院中的藝術演出更強調現場感,觀眾可以在劇院直觀的感受演員的能量、連貫的感受演出的劇情以及藝術性的舞臺空間設計等。這些身臨其境的觀演感受是觀眾喜愛到達劇院觀賞演出的重要原因,這也使劇院的受眾相對清晰,它擁有著相對固定的忠實觀眾群體以及追求更高精神需求的潛在觀眾群體。
二、互聯網時代下全球劇院的經營現狀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短視頻和直播模式的迅速發展,在內容創新、市場開拓、演藝產業鏈的完善等方面的進步和探索,為傳統劇院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借助互聯網和相關技術的成熟,劇院為尋求創新突破和轉型升級,紛紛開展了互聯網業務的新嘗試。在我國,各大劇院的官網利用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開啟了線上“云劇院”的服務,將一些之前有存檔的劇目上傳至“云劇院”平臺與觀眾重見。近期廣州大劇院與騰訊視頻達成合作,聯合推出了線上直播版的《等待戈多》,演出單場吸引了18萬觀眾同時在線觀看。在這樣線上的觀演過程中,處于不同時空演員與觀眾、觀眾與觀眾,通過彈幕完成了共情和交流。為豐富廣大觀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和旅游部也舉辦了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網絡展演,共計22臺優秀劇目的全劇視頻上線在文旅部官網。其中不乏像《天路》《永不消逝的電波》這樣在線下一票難求的劇目,讓許多遺憾錯過演出的觀眾能夠觀看。在國外,各地區的劇院同樣開展了多樣的線上活動。倫敦西區的麥金托什劇院聯動其他11所劇院,進行了“在線代碼觀劇”活動;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開放其片庫,在全球范圍內免費提供以前的歌劇和芭蕾舞表演的現場錄制視頻。
可以看出,互聯網時代下劇院即使遇到無法開展線下的經營活動的情況,依然可以借助網絡將經營業務轉至線上。目前來看這樣做有諸多好處:一是在于劇院將保留劇目進行線上展演的行為提升了劇院的活躍度,線上觀看的方式具有方便、廣泛和靈活等特點,在吸引觀眾方面既能鞏固原有的觀眾群體又能吸引更多的潛在觀眾,有利于確保劇院重開時的觀眾基礎。二是在于劇院采用劇目線上展演的方式,拓寬了文藝院團的傳播推廣渠道,發揮出了網絡對促進文化藝術資源共享和交流的重要作用。三是劇院利用互聯網做出的線上展演的嘗試,更加推進了“互聯網+演藝”平臺的建設,為探索新型文化消費和服務的業態提供了重要方向。
三、對互聯網時代下劇院未來發展的思考
(一)推動“互聯網+劇院”
目前來看,依靠互聯網技術的大多數劇院在線上演出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嘗試,但依然體現出劇院與互聯網、相關行業融合的盈利模式尚未形成的態勢。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各行業都離不開網絡。通過劇院做出線上展演的嘗試,已經可以看到劇場和互聯網相結合的良好成果。建議劇院在之后的發展中,推動線上劇院和數字劇院的開發和建構,利用前沿的AI、4K+5G等技術,切實加強劇院的信息化建設,從而打造線上反哺線下、線上助推線下的劇院文化發展新業態。利用前沿的互聯網技術,更新劇院新業務,開創新模式,拓展新客戶,傳遞給觀眾群體更加個性化、人性化、方便快捷的服務。
(二)明確發展定位,加強人才培養
隨著線下經營業務受阻,大多數劇院逐漸將保留劇目發布至線上,開展了各式各樣的線上活動,形成全球的劇院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來到網絡這片公共場地開展競爭的態勢。面對如此局面,劇院需要更加明晰自身定位,樹立劇院獨特品牌,打造良好口碑,從而吸引更多的觀眾前來觀看。而劇院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拓寬傳播推廣渠道的同時,更要注重相關團隊的建設。劇院需要引進和培養既懂得藝術又擅長玩轉技術的制播人才,推動劇場的現代化、信息化、精準化,從而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
作者簡介:王穎慧(1996.9-),女,漢族,中國音樂學院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