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芬
摘要:我國是戲劇大國,戲劇發展至今,此類藝術活動很長時間內都備受廣大人民群眾青睞,是民眾最喜歡的文化娛樂活動之一,與此同時,也是民眾的一種精神寄托和精神需求。戲劇慢慢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戲劇思想和戲劇意識深入人心。戲劇舞臺裝置是戲劇表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帷幕拉開后,人物還沒有登場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舞臺布景。景物層次合理性與否以及橫直幕安裝完整等,都關乎著最終演出效果。本文從實際角度出發,對戲劇舞臺裝置作用進行詳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戲劇;舞臺;裝置;作用;分析
應該了解到,戲劇以綜合藝術形式出現,我國戲曲藝術,始終都是用歌舞來演繹故事,所以戲劇是將舞臺性和節奏性以及程式化要素融為一體的一門藝術,與此同時,虛擬化要素也內含其中。戲劇,集合了導演和演員以及音樂、舞美等,是一種綜合藝術。從大體形式上進行分析,場地、環境、演員、人物塑造等均要在舞臺上進行,從而展示出更好更優的表演盛宴。[1]舞臺對戲劇發展和戲劇創新而言,顯得十分關鍵和重要,舞臺美術在戲劇藝術中,可以有力凸顯造型藝術功能和價值,它是一種視覺藝術,可以給觀眾帶來視覺沖擊,與后續表演相互結合,和觀眾產生強烈共鳴。身為舞臺工作人員,需要從實際角度出發,明確本體工作目標,針對性的篩選藝術方案,將戲劇舞臺創設成為豐富且優質的表演空間,通過精心布置使其具備濃厚的藝術氣息,為演員表演和觀眾欣賞營造優質氛圍、場地。
一、戲劇演出
從戲劇演出角度進行分析,主要分為廣場藝術和劇場藝術兩種主要形式。最初的戲劇表演,都是在露天進行的,早期演出中,“行土戲”昵稱形容戲劇表演最合適不過,演員只需要選擇一塊空地便可開始表演,觀眾圍著演員觀看。因為演出次數的增加,很多鄉鎮和地區開始陸續建設露臺,我們通常所說的露臺便是草臺,一般都是臨時的搭建的,多在神廟對面,所以也稱之為廟臺。此種草臺以竹木結構為主,或是固定、或是隨演隨搭。直至民國時期,專供演出的劇院頻頻建設,在露天演出的戲劇開始走進劇場,之后在此基礎上由廣場藝術日漸向劇場藝術過度。劇場藝術是一種精致的藝術,廣場藝術是一種粗獷的藝術,但是無論精致或是粗獷,都歸屬于戲劇演出范疇內,所以說要滿足最為基本的前提要素和先決條件,那就是舞臺。現在的戲劇演出多在劇場進行,戲劇舞臺裝置設置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最終表演成效和觀眾喜好與否,因此務必要做好戲劇舞臺裝置工作,以此提升演出質量和效果。
二、戲劇舞臺裝置作用分析
舞臺裝置是舞臺美術設計的放大,美術設計通常情況下除了一些常見表現為美術想象的一般化現象外,和支點設計通常存在緊密關聯性。設計成功與否,有時候不單單是布景所決定,最為重要的是支點元素,這使得劇本思想和內涵可以透徹彰顯出來,做好支點工作,和演員表演以及導演處理相互契合。若設置不當,自然也會產生一些弊端,例如需要輕松愉悅的內景戲劇表演中,支點是一組八仙桌和幾個太師椅,期間演員會在其中繞來繞去,流暢感不復存在。若要表現縱深且具備層次感的外景戲劇,工作人員所提供的支點只是一條和天幕之間相互平行的橫臺,如此一來,演員調度單一化現象明顯,多表現為“橫沖直撞”,枯燥無味。基于上述所言,此類弊端不是移動位置就能做到全面優化的,所以支點重建勢在必行。相關工作人員要從戲劇劇本思想方面和美術方面下足功夫,通過多方聯合思考,和戲劇導演在藝術上達成共識,提升默契度,支點元素設計才能發揮出原有效能,推動戲劇表演更好更優的發展。
舞臺美術設計,它不是單純進行戲劇演出環境創設與提供,核心點在于彰顯戲劇意境。憑借舞臺色彩線條使用和對光線的合理使用,創造出適合劇中人物表情到位的演出環境與氛圍。期間,要保障戲劇質量和戲劇演出效果,此時的舞臺裝置不能存在半點偏差。純靠力氣必然行不通,亂推亂放更是不可行。軟硬件舞臺場景設計階段,對相關要求和工作細節都要落實到位,做到精準操作。很多特技布景使用過程中,工作人員操控務必要嫻熟,做好充裕的準備,多方聯動配合,演員在臺前的表演才能愈加完整、完美。《焚香記》作品表演中,有一場戲的門窗要自動開閉,《寶蓮燈》劈華山的效果內含機關裝置。上述機動舞臺布景,會給觀眾帶來神奇之感,在一定程度上烘托了劇情,將觀眾帶入節奏之中,關注劇情發展,營造出較為優質的舞臺氣氛,這樣都會獲得觀眾贊許和認可。不容忽視的是,若想獲得更為優良的劇場效果,工作人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舞臺布景道具,看似是一種中介,可以引導觀眾進行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之后在此基礎上讓觀眾感受戲劇創意和中心思想。因此舞臺布景道具其實它和角色同等重要,需要和劇情基礎性需求相互結合,并要為演員表演做好襯托,向觀眾一方交代環境,舞臺布景道具是戲劇表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務必要根據導演要求,為戲劇演員提供恰到好處的表演環境。假設處理不當,極易在表演空間和表演環境上滋生諸多矛盾,難以為演員營造較為舒適的表演空間,演員發揮會受到很大影響。尤其對流動性比較強且演出場次很多的劇團,常會下鄉演出,繁瑣布景便被視為累贅。[2]基于此,布景過程中,要分析到實用性特點和經濟性特點,以少而精為基本原則。工作人員一方務必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讓舞臺設置和演出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
面對各式各樣的演出環境與氛圍,工作人員需要針對性的做好處理工作,要具備隨機應變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若在體育館內進行戲劇演出,舞臺此時要臨時搭建,身為舞臺工作人員作為先行部隊,要第一時間趕往舞臺進行布置。短時間內,置景工作人員需要在空蕩場地內和幾何架構的天面上進行舞臺搭建,要精確的做好落繩工作和臺框裝設工作以及吊幕工作等,期間要保障所搭建舞臺所有功能正常,保證演出照常進行。此種應變能力和因地制宜的能力是建立在多年舞臺工作經驗基礎上的,要有美學知識作為基礎,這是舞臺裝置走向成功、成熟的必經之路。
舞臺置景過程中,司幕十分重要,司幕工作具備一定藝術性。很多廣東粵劇院中,戲劇司幕工作者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和藝術修養,不僅如此,還要掌握戲劇表現的劇情發展脈絡,正確理解戲劇導演的相關處理方案。司幕工作人員要掌握音樂節奏和對應的鑼鼓節奏等,只有這樣,才能精確做好細節事宜。司幕工作和整體綜合藝術完美性息息相關,若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司幕人,開閉及時是基本功,之后在此基礎上按照戲劇劇情需要適時啟動,讓大幕的開合滿足劇情需要,同時要合情合理,讓觀眾在大幕開關中感受戲劇劇情表演氣氛,讓節目情感變得更加的充裕和飽滿以及動人。《貍貓換太子》、《宋皇告狀》等劇目表演中,司幕最具代表性,讓觀眾進入到劇情中,感受藝術魅力。
三、戲劇舞臺裝置發展趨勢
無論是何種藝術形式均具備自己的語言特性,比如粵劇,粵劇藝術也擁有自己的語言。舞臺藝術造型,通過內容和意境要素等來感染觀眾,戲劇場景和戲劇演員之間的有力配合,才能讓觀眾一方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之后在此基礎上構成較為完整且正規化的動態審美結構。[3]需要注意的是,舞臺布景并非孤立靜態物質,和戲劇劇情和戲劇演員表演聯動起來一同彰顯動態效應,達到氣氛優化和渲染目標。舞臺藝術和布景裝置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二者是緊密聯系的有機體。
舞臺藝術未來的發展和完善,必然要創新,只有創新,未來才能長久發展。粵劇是嶺南文化中的精髓,是藝術瑰寶,也是廣東文化代表。粵劇文化藝術傳承和發揚十分重要,現在已成為了社會各界的一種共識,它的藝術價值不言而喻。發展階段,需要保留原有相關優良傳統,基于此才能進行不斷創新,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去糟取精,而不是完全摒棄傳統,較為正確的做法是,要將傳統藝術和現代科技元素、方法等有機結合起來,如此方可達到傳統藝術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最終目標。
比如說“擋光片”的使用,根據以前的做法分析,就是使用固定硬景,隨著時代和技術發展,活動架被大力應用,一時間令畫面變得靈活多變,通過上述分析,要求我們的舞臺工作人員一定要有責任心,從實際角度出發,掌握充裕知識和技能,擁有雄厚的經驗,旨在實現新舊結合,為戲劇舞臺藝術的創新發展貢獻出寶貴力量。
舞臺效果如何,所涉重點便是裝置工作人員對待工作的態度,一定要具備嚴謹性和嚴肅性,致力于給觀眾營造優質審美空間上,舞臺上的任何部門和機構都十分重要,做事都不得有半點馬虎。戲劇舞臺的潛在正能量巨大,只要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舞臺裝置工作機制,提升對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力度,使其藝術素質穩步攀升,就可以在藝術舞臺上迸發出無限的潛力和能量,為我國未來戲劇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戲劇舞臺裝置工作中,藝術性和技術性兼具,它是藝術性和技術性二者完美結合與匯總。身為舞臺工作者,一定要具備責任心,要了解和遵守相關藝術規律和裝置工作要求標準,與此同時,要嫻熟掌握舞臺裝置專業工作要領,以過硬的技術水平和超高的藝術審美去締造舞臺,為演員提供良好的戲劇表演平臺,為觀眾提供優良的戲劇觀賞氛圍,讓戲劇作品演出在美輪美奐的情境下透徹展現。舞臺工作人員要虛心學習,借鑒同行經驗,厚積薄發,不斷努力創新與學習,使得自己未來成為一個綜合型、合格型的藝術人才,升華自我、奉獻自我,全心全意的為戲劇舞臺藝術演出所服務,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饒勇.淺談與戲劇共同成長發展的藝術呈現形式——舞臺裝置[J].人文天下,2018(12).
[2]秦銘偉.表演元素在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學中的提升作用——以戲劇舞臺實踐課為例[J].藝術科技,2018,31(7).
[3]李祎.舞臺多媒體的戲劇語匯——淺談多媒體在舞臺設計中的視覺化運用[J].歌劇,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