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黎
摘要: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動了我國教育對人才培養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格外重視,特別是對兒童早期教育重視程度更大,小提琴學習作為兒童早期教育階段的一大選擇,需要重視初級階段的教育方式,既能讓兒童掌握初級階段小提琴演奏的技巧,又能樂于練琴。初級階段的小提琴學習面臨著音準和發音雙重困難,而只有將這兩大困難有效地攻克,才能為小提琴學習奠定好基礎。本文就小提琴初級階段的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提琴;初級階段;教學
一、引言
時代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于我國教育事業改革也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社會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家長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尤其是對于兒童早期教育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家長選擇讓兒童學習小提琴,但是只有對有效的初級階段教育方式進行應用,才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小提琴的興趣,使其掌握良好的演奏技巧。因此,本文主要對小提琴初級階段的教學進行探究。
二、小提琴初級階段的教學重點
小提琴初級階段的教學是為今后接觸更高級別的小提琴學習奠定基礎,所以初級階段的教學重點首先需要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小提琴演奏姿勢,做好音準學習,并且在逐漸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一些比較復雜的聯系。還需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知識,重視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善于引導,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小提琴的目的,并且引導學生既然選擇了學習小提琴,一定要堅持練習,踏踏實實地練習。此外,在小提琴初級階段教學中,還要為學生精選一些優秀的小提琴音樂作品,讓學生加深對小提琴演奏的認識,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思想層面上了解小提琴演奏,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小提琴初級階段的教材
對于初學小提琴的孩子來說,教材的選擇也很重要,筆者在這里介紹幾種教材僅供參考。《新編初學小提琴100天》是一本帶有講解的初級小提琴教材。作者張世祥教授力求將小提琴的學習過程正規、嚴謹化,并努力探求小提琴教學的正確方法。“著重注意學習小提琴的科學步驟,強調正確的演奏方法。”是張世祥教授編寫這部教材的宗旨。《鈴木》是一本適合兒童練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小提琴教材,作者鈴木鎮一是一位有豐富教育經驗的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開塞》是琴壇公認的入門教材。該書將小提琴左手與右手的訓練進行了有序的安排。
四、小提琴初級教學的重要意義與價值
當前多種因素的存在,導致小提琴教育目前仍處于拔苗助長的情況,而其中最為嚴重的因素實際上就是教師和學生等方面。這是由于,目前很多的年輕教師基本上只對一些基本的教育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進行過學習,沒有良好的理論支持,所以導致小提琴教學中存在較多的問題。比如,教師對于各個年齡段的學生應用的語言方式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其次,教師的教學更多是憑借自身的學琴經驗對學生學習進行教學。在進行小提琴初級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實際上沒有掌握演奏的基本原理,只是通過模仿的方式進行教學。就拿學生在練琴過程中經常出現聲音發虛的問題而言,教師通常要求學生使勁地將琴拉響,以聽覺對于問題進行解決,但是,學生在使勁拉琴的過程中,經常會自動的握緊持弓的手,那么整個右臂會非常緊張。此外,僅以學生而言,普遍存在著惰性問題。若教師教學方式不良,還會導致學生疲于思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學習時,也只能機械地進行模仿,沒有自身的個性與特征。所以,通過有效的小提琴初級教學,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小提琴練習方法,培育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五、小提琴初級教學的特征
第一,發展性。對于教學中的發展性來說,要求教師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就這方面而言,教師對學生演奏姿勢方面的要求就需要注重到發展性這一方面。眾所周知,只有好的、科學的演奏姿勢才有利于演奏者演奏。第二,趣味性。首先,小提琴初級教育的對象一般是5~10歲的兒童。兒童的天性是玩樂,當然兒童也是通過玩樂來學習新鮮事物的。所以作為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關鍵的。對于兒童來說,先接觸音樂比先接觸小提琴這種樂器要好得多。利用音樂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覺和理解能力。第三,激發潛能。要知道兒童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是驚人的,這樣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時能幫助他們理解音樂中的情感。而在小提琴初級教育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深入思考這一課題。第四,調整性。調整性可分為作業量的調整和對樂曲選擇的調整,總體來說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不斷進行調整。對于7歲剛開始上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新的生活環境會極大地影響到學生練琴的狀態。例如,一年級后,上學占去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并且家庭作業也或多或少地占去了學生晚飯后的空閑時間。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要以能完成的作業量來給學生布置作業。
六、小提琴初級階段的教學過程
(一)加強小提琴基本功的教學
在小提琴初級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小提琴的基本功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在小提琴初級階段練習的過程中,必須對音準與節奏進行掌握,此也是練習的難點。想要對于音準與節奏進行準確掌握,需要兩到三年,因為練習周期較長,因此,不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缺乏足夠的耐心,會有拔苗助長現象的出現,從而給兒童學習增添了難度,需要更長的時間對基本功進行掌握,在耽誤整體學習進度的同時,也導致時間的浪費。所以,必須對基本功教學加以足夠的重視,絕對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基本功,才能進行后續的學習。
(二)重視小提琴基本演奏技巧的教學
初級階段的小提琴教學,需要掌握音準和節奏方面的問題。在進行練習的時候,先不要考慮節奏,引導學生將精力集中在音準的練習上,這樣學生的精力集中,所以學習起來也相對比較容易;當對音準良好地掌握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節奏的問題,練習節奏首先跟著拍子試著哼唱,初步掌握節奏,然后分弓慢練,當遇到節奏比較復雜的曲子的時候,可以將拍子適當地放慢,然后練習熟練后再按照原來的節奏進行練習。
(三)應用良好的小提琴教學理念
對于小提琴初級階段教學而言,教師更加習慣使用成年人思維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探究,但是,由于學生年齡普遍較小,因此,在初級階段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做到因材施教。比如,若學生的手比較小,在進行拉琴時就要盡量避免用到擴張指,手大的學生則應該減少緊縮指法的應用。此外,對于很多學生存在普遍性問題而言,教師要從根源上進行解決,不能只是讓學生對教師的拉奏進行模仿。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初級以及中級學生經常出現一些普遍性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識譜與唱譜等方面。特別是對于很多初學學生而言,基本上都能看譜拉奏,但無法唱出音。很多學生在進行拉奏時,呈現在腦海中的僅有手指位置,并非是音高。所以,對于教師而言,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唱譜的重要性,從而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樂曲需要的情感表達,因此,教師要堅持讓學生在進行拉奏前唱譜。
(四)重視樂感
樂感的培養是最不容易掌握的,很多人認為樂感是天生的,但是我認為樂感是可以后天培養,只要掌握了良好的培養方式,首先讓兒童多聽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對小提琴演奏的認識更加深刻,然后多加練習,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對樂曲有自己的理解和表現,長此以往樂感就會越來越強。
(五)加強家長的監督作用
1.在小提琴初級階段的教學中,家長和老師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家長在小提琴初級階段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這個階段家長陪同孩子們練琴的過程中,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們每天要保證練琴的時間(比如:每天必須練習琴2~3小時)。從而培養孩子們養成每天練琴的好習慣,就像他們每天都要吃飯和睡覺一樣。在練習琴以前,家長們要先讓孩子們把沒有解決的事情解決好……,而在練琴的過程中就不允許再中斷了。初學琴的孩子們,因為年齡小,在練習琴的過程中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但孩子們練琴的時間應該在他們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盡可能地延長。(比如半小時或者45分鐘)這樣的話,孩子們既能保證每天的練琴時間又能夠逐漸地培養他們養成非常好的練琴習慣,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最主要的是能夠進一步提高孩子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2.在小提琴初級階段的學習中,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練琴十分重視,嚴格規定、要求孩子們每天的練琴時間。如果每天的練習沒有達到要求,沒有完成的話,第二天必須加倍練習。而這樣練琴的結果往往是不盡如人意……經常是將錯誤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鞏固”。以致于在回課的時候和以后的練習中很難以改正。所以,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家長們要督促、監督孩子在他們練琴遇到“難點”時,家長們一定要幫助孩子們在“難點”處作出標記。監督、督促孩子們每天練琴時先要反復練習作出標記的地方,攻克難點。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練琴效率,而且還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而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能夠讓孩子們在練習中學會巧練。讓孩子們在練習中學會找到練習琴的關鍵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七、結語
上所述,小提琴初級教學主要目的是為以后的小提琴技巧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開展小提琴初級階段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教學方法加以足夠的重視,充分激發學生的小提琴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同時要勤于練習,家長也要加強和教師的溝通,密切配合,絕對不能急于求成,充分結合兒童成長發育特點,提升小提琴初級階段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彭海琴.淺談小提琴初級階段的教學[J].戲劇之家,2018(12):180.
[2]肖彥.淺談小提琴初級階段的教學[J].黃河之聲,2017(20):49.
[3]唐飛.淺析小提琴的初級教學[J].藝術科技,2017,30(11):423.
[4]曲玉.小提琴初級教學薄論[J].新課程標準,2016(8):181-182.
[5]肖艷.淺談小提琴初級階段的教學[J].黃河之聲,2017(20):49.
[6]譚淑珍.小提琴教學的九個問題[J].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5(3):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