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互聯網+”思維與鋼琴重奏教學進行了有機的融合,結合不斷更新的教育理念,通過對智能化鋼琴教育產品分類闡述,對高校鋼琴重奏課程的現狀和優勢進行分析,并簡述了模擬鍵盤類app、鋼琴游戲類app、鋼琴曲譜類app、鋼琴教程類app四類軟件鋼琴智能化產品在高校鋼琴重奏課堂中的應用,最后論述了網絡平臺在高校鋼琴重奏教學“云合奏”的使用,強調重視藝術實踐的創新要進行多方位的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鋼琴重奏;教學模式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鋼琴重奏教學與網絡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智能鋼琴的出現和鋼琴智能化教學為高校鋼琴重奏教學提供了便利,也促進了鋼琴重奏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鋼琴智能化教學”是人們將通過互聯網技術研發的一系列鋼琴教育類智能產品運用于教學中,突破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模式,把產品智能判斷、大數據針對性推薦教學資源等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引入鋼琴教學中,逐漸形成新的教學模式。
一、智能化鋼琴教育產品分類
(一)硬件類鋼琴智能化產品
可分為兩類:
一是智能鋼琴,即以數碼鋼琴為基礎,對其結構和功能進行改造與拓展,融合云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項信息科學技術,設備中的app集鋼琴樂譜、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用戶在計算機設備的輔助下進行鋼琴學習和練琴。
二是將傳統的鋼琴與智能設備相連,通過安裝在鋼琴上的智能設備對用戶的彈奏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并呈現出用戶的彈奏和學習狀態。
(二)軟件類鋼琴智能化產品
軟件類產品主要是指各類鋼琴教育app,即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下載并安裝獲得的有關鋼琴教育資源的第三方應用程序。有模擬鍵盤類、鋼琴游戲類、鋼琴曲譜類、鋼琴教程類、鋼琴陪練類等多種app應用程序。
二、高校鋼琴重奏課程現狀分析
高校鋼琴重奏課程的教學形式有四手聯彈、雙鋼琴重奏和多鋼琴重奏等,既有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也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突破了傳統鋼琴教學“一對一”的枯燥模式,以帶有一定競爭性質的集體課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互相配合的合作能力以及應變能力。高校鋼琴重奏課程是鋼琴獨奏課程的拓展和延伸,其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除了常規的鋼琴技能技巧外,更多的是對鋼琴演奏者之間的配合與協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在高校開設鋼琴重奏課程進行教學,既改變了單一的傳統鋼琴教學模式,又讓學生通過聆聽、觀摩別人彈奏,并在與他人的相互合作和磨合中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進行學習和創新。
三、引入“互聯網+”思維融入高校鋼琴重奏教學
模擬鍵盤類app:這類產品適用于鋼琴程度較低的鋼琴輔修生或是在外準備參加演出、比賽的學生。在沒有鋼琴的環境中,通過移動設備中的模擬鍵盤進行練習,熟悉鋼琴鍵位和樂曲旋律。
鋼琴游戲類app:讓學生通過瀑布流模式的游戲體驗,在短時間內熟悉一首樂曲的旋律,在彈奏和使用app的過程中可以起到熟悉鍵盤把位的作用,通過對琴鍵位置的記憶完成作品。在一首樂曲初學時,可使用此類app產品,幫助學生快速熟悉樂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鋼琴曲譜類app:曲譜類軟件會在平臺上發布海量樂譜,并依據曲譜的風格、作者、時期、特征等進行詳細的分類.如按風格劃分:古典、流行、動漫、輕音樂、古風、等。在古典板塊中又按作曲家,如莫扎特、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搜索,可找出其專輯曲目。有的app也會通過大數據對用戶最近的搜索和喜好進行分析,推薦風格相近或難度相近的曲目。
鋼琴教程類app:有錄播課教學視頻和慕課(國內承載網絡課程的慕課平臺為《中國大學生慕課》,該平臺中囊括了經濟管理、計算機、文學、藝術、音樂等各領域優秀教師錄制的精品課程)。在高校鋼琴重奏教學中可以借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做出相應調整。可以提前讓學生對課堂新教學內容進行預習,通過在相關app中查找曲目的示范視頻和分析視頻進行自主性學習。教師按照學生的重奏組別進行分類,將同一組別的學生建群,在群中學生就彈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互相討論和交流。
四、結論
針對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出的強化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互聯網使高校鋼琴重奏的教學方式更加的多元化和多樣性,使傳統的鋼琴重奏教學模式融入了現代創新的手段,積極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通過對“互聯網+”思維下的高校鋼琴重奏教學進行研究,旨在適應國內外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進一步加強高校對于實用性、綜合性高素質鋼琴人才培養工作,達到在發展中尋求和諧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東泉.智能交互背景下的鋼琴教學分析[J].北方音樂,2017(7):209.
[2]高玉燊.智能交互背景下的鋼琴教學研究[J].戲劇之家,2018(23):156-157.
基金項目:漢口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高校鋼琴重奏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作者簡介:程詩(1981-),女,漢族,湖北武漢,碩士,漢口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鋼琴教育與演奏,鋼琴文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