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楠
摘 要:柔道是依靠摔技和地面控制技的一種格斗術,對抗性強、競爭激烈,對運動員的柔道技巧和自身力量的要求極高,在柔道的訓練過程中,增強運動員的綜合力量、提高力量的使用技巧是訓練的重點。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身體正處在發育期,骨骼和肌肉還未發育成熟,在此階段,選用科學、有效的力量訓練方法是提高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力量的重要途徑。本文概括了影響青少年力量的決定因素,并分析了力量訓練和青少年柔道運動員身體特點之間的聯系,有針性的提出了幾點力量訓練的方法。
關鍵詞: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力量訓練;訓練方法
引言:柔道是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近年來,我國在國際柔道比賽中的成績不斷提高,國家也加大了對柔道項目的投入,開始重點培養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專業的柔道運動員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包括身體柔韌性、靈活性、爆發力、體力等,尤其是在力量方面,應該具備絕對的力量優勢。運動員的力量優勢不僅有助于提高運動的整體素質,而且有助于提升運動員對柔道技術的掌握能力。因此,力量訓練對于青少年柔道運動員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是決定其運動生涯成績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一、影響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力量的決定因素
(一)肌肉組織
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肌肉橫截面積,決定了肌肉組織中蘊含的力量大小,肌肉的橫截面積和肌肉力量呈現正比例關系,肌肉的橫截面積越大則蘊含的力量也就越大。為此,青少年在剛接觸柔道訓練時,首先要針對身體肌肉組織進行有效的訓練,增加自身肌肉的橫截面積,增強力量。
(二)神經組織
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中樞神經組織,有增強力量的作用,柔道運動員在比賽中情緒高亢、興奮,中樞神經的興奮度提高,會直接增強運動員的力量,運動員要在日常訓練中注意比賽情緒的調動,以此來維持自身情緒狀態,在比賽中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三)肌肉組織控制和協調
運動員對于全身肌肉組織的控制和協調能力,決定著力量的發揮情況,運動員的肌肉包括主動肌、協同肌和對抗肌, 在完成柔道動作過程中,主動肌收縮,對抗肌舒展,協同肌協同主動肌活動,三者協調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肌肉的力量,通過系統的組織協調訓練,能夠促進運動員身體各肌肉組織間的協調能力,從而增強運動員的力量[1]。
二、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力量訓練時的注意事項
(一)遵從訓練程序開展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對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身體造成較大負荷,在每次進行力量訓練科目前,要組織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做好準備活動,使身體組織達到興奮狀態,然后再進行相應的力量訓練;力量訓練過程中,教練人員要時刻關注運動員的訓練情況,適當增加或者減少力量訓練的強度和時間,以免因強度過大或者肌肉疲勞對運動員造成損傷;訓練結束后要及時做整理活動,放松身體,將興奮的情緒和緊張的身體組織恢復到一個平穩的狀態,盡快緩解疲勞,保證力量訓練的效果。
(二)循序漸進的進行力量訓練
針對青少年柔道運動員進行力量訓練時,要逐漸的提升力量訓練的強度,首先,力量的訓練由輕到重,強度由小到大,接受柔道訓練的青少年運動員,身體力量不強,力量控制能力差,無法直接承受大強度的力量訓練,容易在訓練過程中受傷,影響狀態。所以,在每一次力量訓練時,都要保證力量訓練的強度由小到大,在積累一定訓練量的前提下,再逐漸增加力量的訓練強度;其次,力量的訓練時間要科學,青少年的身體仍然在發育階段,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中,力量的訓練時間要有計劃、有調整,隨著青少年的身體發育變化來制定科學的訓練時間,使訓練達到最佳效果[2]。
三、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方法
力量訓練是有效提高青少年柔道運動員肌肉力量、爆發力、耐力、對抗性的訓練,通過長時間的力量訓練能夠全面提高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有助于更好的掌握柔道技巧,發揮自身力量,提高競技狀態,更好的完成日常訓練和比賽。力量的訓練要有針對性的對運動員的不同肢體和核心部位進行訓練,力量訓練包括以下三個訓練方面:
(一)上肢力量訓練方法
青少柔道運動員的力量基礎較差,各組織肌肉力量和自身核心力量沒有得到全面的開發,所以要有針對性的全面去開發青少年的力量,首先是針對上肢力量的訓練,柔道項目在競技比賽中,上肢的使用次數最多,因此上肢力量在整個柔道項目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日常的上肢力量訓練中,可以使用舉杠鈴片、俯臥撐、立臥撐、器械練習等方法來增強上肢力量。俯臥撐練習要規范動作,每組做15-20次為宜,組間休息1分鐘,連續做4-5組,然后簡單放松進行下一個力量訓練;舉杠鈴片和器械練習,要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情況設定練習重量,先進行小重量的練習,身體適應過后逐漸增加重量[3]。
(二)下肢力量訓練方法
與上肢力量相比,柔道運動員的下肢力量主要起到一個穩固下盤的作用,在柔道比賽中提高自己的對抗能力,不被對手輕易絆倒,增加比賽獲勝幾率。柔道運動員的下肢力量訓練,主要是針對運動員腿部和臀部肌肉進行訓練,增大其腿部和臀部的肌肉面積,增加肌肉收縮后的強度。運動員下肢力量可以通過跑步、跳繩、負重深蹲、蛙跳、交叉跳、并步跳等方法來訓練,訓練過程中要提前制定好訓練方法、訓練時間以及訓練強度,勞逸結合,在保證訓練強度和時間的前提下,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實戰對抗來檢驗訓練效果。
(三)核心力量的訓練方法
柔道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可以增強運動員整體的力量能力,可以將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充分的發揮出來,核心力量的訓練要有適當的訓練方法,切忌盲目的普遍性訓練,要對不同運動員有針對性的制定訓練方法。常用的方法有(1)超等長收縮訓練運動員在訓練時先讓肌肉做離心式的拉長,然后在做向心式的收縮,通過動作反復的轉換,來增強運動員肌肉組織的彈性功能和牽張反射功能,身體多個部位參與到收縮訓練中,訓練的動作與比賽中使用的動作比較相似,有助于提高運動員的核心力量。
(2)等收縮訓練
進行等收縮訓練需要借助專業的練習器械,使柔道運動員的肢體保持不變的運動速度,將肌肉盡可能的擴張到最大限度,訓練時要多注意肌肉的等張和等長方面的聯系。
(3)等長訓練
等長訓練也可稱之為靜力性訓練,運動員的肌肉以等長收縮的形式去對抗固定不動的阻力,或者使運動員自身保持固定狀態,這種練習方法在肌肉靜止的長度上做緊張用力,有助于增加運動員的肌肉力量和對抗外力的耐力,對增加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起到重要作用[4]。
四、結論
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是最為重要的訓練項目之一,柔道講求的是力量和技巧的結合,為此,教練員應結合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身體發育情況,制定科學、可行的力量訓練方法,將力量和技巧充分融合在一起,提高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對力量和技巧的綜合運用水平[5]。
參考文獻:
[1]賀莉莉,關洪林.青少年業余舉重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重要性及方法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9(03):61-62.
[2]杜云鵬.對青少年競走運動員力量訓練的認識與方法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07):8-9.
[3]付金芳.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方法與手段[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4):31+33.
[4]孫龍江.試論青少年柔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10):71+76.
[5]宋虎成.青少年柔道運動員技術訓練的基本原則及訓練方法[J].青少年體育,2017(0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