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剛
摘 要:供應鏈金融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融資模式,對于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供應鏈金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新途徑以及供應鏈金融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重點對供應鏈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對策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路徑
中小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社會就業、帶動經濟發展以及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近些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壓力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資金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制于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特點,中小企業往往難以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支持,存在嚴重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業的進一步健康穩定發展。近些年雖然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來積極扶持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但是相對來說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供應鏈金融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金融模式,其以供應鏈為基礎,將分散孤立的多個中小型企業聯系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基于供應鏈核心企業的資金規模和征信評級,有效緩解了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為中小企業的發展開辟了新的融資途徑。
1供應鏈金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新途徑
由于中小企業生產經營規模有限,管理理念較為落后,可用于進行貸款質押的不動產明顯不足,導致中小企業難以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支持,增加了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壓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中小企業的進一步健康穩定發展。供應鏈金融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融資模式,其以供應鏈交易為基礎,通過供應鏈核心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和征信評級,為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1]。從企業層面進行分析,在供應鏈金融信貸模式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弱化了對中小企業生產性規模以及財務報表等傳統項目的重視程度,主要是依托供應鏈核心企業的金融風險識別和防范來降低新的風險,提高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從銀行層面進行分析,通過將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與核心企業的資信進行捆綁,有效緩解了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了信貸風險,有助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業務得到進一步拓展,提高盈利能力。
2供應鏈金融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中的融資功能有待于進一步增強
就現階段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很多核心企業都在加快自身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但是在該過程中,商業銀行并沒有發揮其主導作用。統計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占比還不足5%,在業務拓展過程中商業銀行沒有充分發揮金融專業性優勢,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明顯不足,限制了其在供應鏈金融中的進一步發展。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是建立在真實的商品貿易基礎上,商品貿易各個環節的有效信息均可以作為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的憑證。但是在具體時間過程中,供應鏈核心企業通常情況下不會向商業銀行開放相關的財務以及物流信息,而開放的一些信息容易受到商品價格變化所帶來的價值波動,這在很大程度上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供應鏈金融業務和產品有待于進一步整合
在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大多數商業銀行都是在獨立奮戰,沒有形成行業之間的聯動性,其業務范圍只是覆蓋供應鏈金融上的某幾個環節,進而在供應鏈金融產品的開發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同時我國產業供應鏈的整合性也存在一些問題,雖然近些年供應鏈金融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對于企業來說其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并沒有跟上,供應鏈條上各個企業之間更多還是關注自身的經濟利益,并沒有形成緊密的協同合作關系,特別是供應鏈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之間并沒有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協同管理制度,中小企業對供應鏈核心企業缺乏忠誠度,這些都對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具有不良的影響??傮w來說,當前我國的供應鏈金融還處在行業摸索階段,還需要進一步進行資源整合。
2.3金融科技在供應鏈金融中的作用有待于進一步指導
近些年隨著金融行業與科學技術的不斷融合,形成了一系列金融科技技術,包括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技術等[2]。但是目前這些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并沒有實現市場化。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物流、信息流以及資金流的閉環管理,那么不僅難以提高供應鏈金融的效率,同時也會增加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服務對象為中小型企業,具有融資額度低、融資頻次快以及融資業務量大等特點。這就需要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要進行多個系統的復雜操作,如果對現有的運營系統不進行創新變革,那么將來有效滿足供應鏈金融進一步發展的需求。
2.4國內金融的風險控制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優化
雖然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通過將中小企業與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征信進行捆綁來進行授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貸風險。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中小型企業方面的數據難以收集,對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評價存在較大難度,導致在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征信數據不全、數據挖掘能力路以及風險定量評估能力不足的問題。特別是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供應鏈核心企業產生信貸風險,將會迅速波及到供應鏈的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而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產生巨大的破壞。
3供應鏈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對策
3.1提高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主動性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具有較高的專業性,需要采用專業化的運營和管理方式。而商業銀行基于自身的資金優勢和專業化的管理模式,在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更好促進金融資源嵌入產業鏈條,實現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之間的有機結合,在有效控制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信貸支持。商業銀行依托區域產業優勢,應該將產融供需的共同價值作為出發點,通過資源整合和服務集成,來進一步深入挖掘產業鏈條的客戶價值,進一步釋放供應鏈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
3.2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在供應鏈金融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金融科技在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基于自身情況,應用科學合理的信用科技,對供應鏈條上的核心企業倉儲物流企業以及上下游企業進行有效對接,并對物流、信息流以及資金流實現一站式閉合管理,有助于進一步簡化操作流程,實現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多方共贏[3]。比如利用互聯網平臺可以實現信息共享,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有助于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更加系統合理的解決方案,提高交易效率。同時先進的金融科技技術還有助于對供應鏈金融風險進行有效預警,提高信貸風險防范能力和控制水平。
3.3提高供應鏈金融發展的資源整合與行業協同
在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應該積極推進信息交換系統和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充分收集與中小企業相關的稅務、海關、市場以及征信等多方面信息,提高對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評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信息識別以及分析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多渠道信息之間的交叉驗證,保障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同時政府應該積極作為,建立供應鏈金融企業信用標準評價體系,便于對供應鏈條上的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行綜合評價,為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提供依據。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不僅是供應鏈條上的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從廣義角度進行分析,供應鏈金融是產業當中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組成的一種供應鏈結構形態。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基于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來進行融資,包括物流、信息流以及資金流等方面。為了進一步保障供應鏈金融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應該積極推動金融科技下新型產業要素之間的組合。
3.4完善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控制機制和運營機制
在金融發展的過程中,金融風險管理一直是核心內容。因此提高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水平,對于供應鏈金融的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該從結構管理、流程管理以及要素管理等多個方面入手,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來有效提高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能力。不同于傳統的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在于鎖定了還款來源,對整個融資過程進行閉環操作,可以有效降低信貸風險。供應鏈金融通過對接第三方信息系統以及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有助于及時全面準確了解中小企業的交易數據,包括生產經營狀況、倉儲信息、物流信息以及資金流動等,并基于這些信息形成系統完善的風險預警管理機制,提高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能力以及供應鏈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了保障數據來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過程中要進一步拓展風控數據的來源,除了供應鏈條上相關企業的數據之外,還應該將產業鏈條上下游產業以及宏觀經濟數據納入風險監控的范疇,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的穩健性。
參考文獻:
[1] 白偉東. 供應鏈金融對小微企業融資約束的緩解效應研究——基于Logit模型的實證分析[J]. 甘肅金融, 2019, 490(1):30-36.
[2] 衷鳳英. 供應鏈金融背景下的小微企業融資風險研究[J].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 2017(6):14-17.
[3] 姜維權, 范鐵光. 供應鏈金融助力中小企業融資[J]. 銀行家, 2018, 199(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