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摘 要:會計職業起始甚早,隨著會計職業的發展,其細分的領域也逐漸增多。為了處理在經濟領域和社會方面的環境問題,綠色會計職業隨之產生。綠色會計要學習社會學、經濟學、會計學等等學科的內容,并且將其相互融合。雖然說我們國家的綠色會計出現的比西方發達國家要晚,但是我們也在其上面做出了一些成績,經過20年的發展,我們國家一直緊追世界的步伐,不斷發展。本文簡單的將其背景的產生、與傳統會計不一樣的地方、通過實際的研究探索來說明如今綠色會計的現實處境和其問題所在和提出一些有利于綠色會計不斷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綠色會計;問題;策略
一、綠色會計理論
(一)綠色會計的含義
綠色會計的計算方式里面考慮著科學的環境,在現代的經濟理論的支持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支持下來進行企業擁有的自然資源進行評估,衡量企業的自然資源的價值,用貨幣或以文字的形式進行報告。綠色會計平衡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本的成本價值,然后綜合反映自然資本和企業社會福利的會計學科。其主要分別為自然資源損耗的成本、環境污染的成本、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和所產生的環境成本的評估這三部分的內容,而且不只是遵從利潤最大化的傳統原則。
(二)綠色會計的特征
綠色會計在進行計算的時候也會將環境因素包含進去,所以說綠色會計也具有與傳統會計不一樣的特別之處,其中就是因為環境的不穩定性,使其具有不確定的因素,這是因為環境的問題包含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在其中,不僅僅是單純的一個問題,它是一個很復雜的一個問題。它不僅多樣,而且在資源利用率,從而導致綠色核算存在不確定性的方面非常復雜;第二個是該循環是難以測量。經濟業務涉及環境因素是復雜的,有很長的周期。不同于普通的經濟業務,它是簡單和易于操作。環境經濟業務的周期是難以衡量的,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第三,是因為其綠色會計在研究問題的時候并不單一,它擁有著很多的研究方法。在學習綠色會計的路途中,我們要涉及到許多種學科,比如經濟學、自然環境學等等,還要將其融合,具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綠色會計具有多樣性。
二、綠色會計在我國推行存在的問題
雖然綠色會計在我國有了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就整個發展前景來說,綠色會計的推行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
(一)我國在綠色會計方面的相關制度建立還不完善
1979年我國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和管理自然資源,頒布了許多保護環境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包含了各種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相關的國際公約。超過了全球上百個國家的環境保護標準。2014年在第12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修改并通過,在2015年實行。因為沒有綠色會計的相關的法律強制的要求企業,所以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的時候并不會考慮到自然環境問題,也沒有人跟他們提出,造成了企業家不愿意因為保護環境而增加自己經濟活動的成本,而且因為在環境方面對環境造成了破壞,企業家為了自己企業的企業形象,并不會對社會揭露企業進行經濟活動的時候對環境造成了破壞,向社會隱瞞對企業不好的信息,在一些對社會印象良好的企業在年底的報告中對這一方面的報告也很少,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環境報告的不規范,報告內容的過少,缺少可靠度和面對社會的透明度,人們對于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率都比較狹隘。我國在環境保護的執法過程中不嚴格,使得環境保護法變成一張空白的紙,法律法規在處理一些破壞環境的企業時變得十分無力,使得一些企業鉆進了法律的空子。而且我國在處理破壞環境的企業上處罰在企業看來小于獲得的經濟效益,因此,中國的懲罰破壞環境的企業是過輕,導致許多企業認為,以犧牲環境可以大大彌補企業后獲得的好處。
(二)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感淡漠
美國杜邦公司有句名言:“盡量不要在地球上留下腳印”,以少用不可再生資源,將排放物減少到最低為企業發展理念。美國著名的星巴克咖啡宣稱,只要是綠色咖啡,星巴克就愿意出高價購買。[5]星巴克咖啡的CEO奧林.史密斯說:“星巴克的最大成績之一,就是說服顧客付3美元的高價買一杯‘有社會責任的咖啡。”與國外的這些企業相比較,我國的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上比外國企業要弱很多,在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方面,我國企業的天平向經濟效益方面傾斜,因此在我國提倡環保成本比較大,因此,我國的企業家從內心上并不愿意投資建立和環境保護相關的設備,就算是建立了也是將其廢棄在一邊,在經濟效益面前寧可做和環境保護背道相馳的活動。
(三)研究內容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
建立綠色會計體系需要考慮到多種方面,需要有相關的理論支持著,然而從面前結果上看已經實現了,但是大多數報紙還是只關注某一個方面的環境會計理論和環境會計理論的結果作為一個系統和一個整體。許多學者探討了在環境會計研究中沒有寫過一兩篇文章,他們就無法研究問題或系統的深入研究。輸入的利益往往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平衡環境成本的好處,可能在不同程度上產生或多或少的經濟損失,當環保的成本小于實際獲得的利潤后,許多公司就不怎么注意到環保的成本了,他們看中的是實際的經濟效益,因此,很難有一定深度的力量出來。在研究方法方面,有許多文章,屬于規范性研究,但不實際操作。有幾篇文章實證研究,缺乏整體意識。特別是,宏觀環境會計的會計領域的研究很少涉及,這不利于環境會計制度的建立。從當前環境會計研究內容,多數學者更多關注理論強大的環境會計理論的研究,如環境會計的目標、對象、基本假設,等等,以及如何運用環境會計實務的操作會計問題。沒有具體的研究。此外,研究環境會計制度規定也相對較弱,使得環境會計的實踐不是標準化的,阻礙環境會計的發展。
(四)綠色會計的管理相對滯后
就目前而言,綠色會計的工作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是因為受到綠色會計管理體系的影響,其制約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位置。在我國,實施審計監督的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內容:在國務院設立直隸與國務院的審計機構,由同級的人民政府直接負責,在全國范圍內,由地方審計機構對上級審計機構直接負責,兩重負責,兩重領導,地方審計機關向上級審計機關匯報工作,最后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上進行備案整理。各級審計機關實施人權管理辦法,主要由本級政府負責財務。權利,這就使得政府所屬的審計機關、在政府領導下的審計機關在同級政府的領導下,對政府的工作效率、效率和審計效果進行審計。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審計機關的獨立性。工作沒有保障,往往在政府壓力下,在相應的層面上不真實地發表審計意見,很難發揮審計監督績效的作用,因此需要改革。
(五)缺乏對綠色會計核算成果的審計和監督
在監督方面,政府具有環境保護和促進的作用,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促進和規范;企業一些重要的支出,應該建立資本支出環境項目,充分反映環境的長期影響的問題。雖然綠色會計和傳統的會計不一樣,但是從根本來看,綠色會計還是屬于會計中的一員,所以,我們在考慮綠色會計的問題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到傳統會計的問題,從會計的角度看綠色會計,要求我們理解會計系統的基礎思想,基礎理論,通過會計的方法來思考問題,嚴格的把控社會的環境和自然資源,提高企業在社會上的責任感。不能單一的從一個方面看問題,需要全面的進行評價和管理自然資源的評估。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的上市公司中的環境問題就是能不能真正的計算和確定自然資源的資產和負債情況,能不能在報告企業的實際經營的業績和利潤。所以綠色會計在進行考察得出來的最終結果,需要進行審計,為了保持其自然環境透明化信息,需要對其進行監督。
三、綠色會計的可持續發展與完善
(一)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為我國綠色會計的建立和實施指出方向
綠色會計在進行計算的時候,需要按照國家的相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嚴格的進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主,符合相關的會計制度的要求,正確的執行會計的計算與合理的評估,幫助企業與環境的天平不在嚴重傾斜。政府的有關部門應該嚴格把控企業的環境自然資源,努力將其對環境的傷害保持在最小,對于企業的自然資源信息強制性的要求其進行透明化,支持企業對人民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關于環境的信息,對這一類的企業進行獎勵。
(二)完善社會責任的考核體系,加強社會對綠色會計的監督
企業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來思考,這樣是不夠全面的,不能完全的把真實的情況透明化,而綠色會計就是幫助企業完成企業社會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政府的有關部門往往要加強對于綠色會計的監督,這些監督包括了在行政方面和審計方面的監督。需要通過注冊會計師審核或者國家審計部門的審計,對于綠色會計,更加需要安裝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的統一的標準。在揭露企業環境會計工作的時候,具有合法性、合理性的評估。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幫助企業在環境會計信息上進一步透明化。
(三)建立我國健全的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
建立并在我們生活中推廣綠色會計是相對困難的,單單其需要考慮到環境的復雜性和社會的種種問題就注定其與其他傳統會計問題不同,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它涉及廣泛的問題和復雜的內容。為此,有必要制定中國綠色會計準則的實際情況,確定中國的實際情況,完善和恰當。會計制度和情況的會計準則。從目前的研究來看,至少在環境審計體系中,傳統的會計信息和綠色會計信息,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機制,綠色會計人員的在職教育體系,綠色會計獎勵整合與協調體系,懲罰體系等需要建造。綠色會計制度的核心是提高綠色會計準則,建立綠色會計制度,使綠色會計準則相匹配。綠色會計制度按照綠色會計準則規定的相關環境原則設計,使綠色會計運作,便于會計人員掌握。環境內容可以添加到會計要素中,公司需要在報告中披露,由獨立的第三方審計。因此,可以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并且可以對相應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標準化,使企業會計人員能夠快速掌握和實施實際操作。
(四)加強綠色會計宣傳,提高財會人員素質
我國綠色會計的發展也屬于早期階段,因此提高綠色會計的宣傳力度,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尤為重要。綠色會計在社會的不斷宣傳下,不斷出現在大眾的面前,這一行業正在一步一步的被人們所接納,綠色會計的出現讓企業更加具有社會責任感,保護自然環境,讓自然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如今,綠色會計和傳統的會計有很大的不同,它包含著許多學科,由許多學科交叉形成,想成為綠色會計的人需要具有專業的知識,還要具備各種綜合類的知識。由國家專門的部門審核產生,對于綠色會計這一職業進行更加強有力的監督。
四、結語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重要講話后,我國推動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已提升到了新的層次。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在我國越來越得到提高,中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內容。環境保護政策,方案和計劃及相關法律規范和完善,政府監督,促進,形成了實施我國對外政策的綠色核算基礎。多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環境法律制度,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主體,包括相關法律法規,環境標準,環境法律制度。中國除環境保護法外還頒布了環境法,還包括預防和控制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的法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漁業法”,“農業法”等等;主要法規有環境噪聲防治規定污染,自然保護條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環保法規等。總而言之,就單單從會計的環境這一方面來看的話,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已經給予綠色會計的生存空間,這也表明了在我國,實行綠色會計的時機已經開始成熟,具備了必要的條件,綠色會計的前途可以看的出是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1]蘇君.關于綠色會計的思考[J].北京商學院學報,2019,(5)34—37.
[2]李祥義.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綠色會計的系統化研究[J].會計研究,2015,(10):24—28.
[3]侯紅杰.淺談實施綠色會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經濟師,2015(4).
[4]陶月英.我國綠色會計實施存在的阻礙因素及其對策分析[J].中國農業會計,2018,(10).
[5]王苾.綠色會計模式構想[J].甘肅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