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孜瓦尼姑麗·阿布都熱依穆 阿合買提·海比布 阿布都熱合曼·尼亞孜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應運而生,并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各行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其中,在"互聯網+"時代,農業技術的推廣也受到了影響,互聯網技術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得到了應用。本文對新時期“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的作用與發展前景進行了分析,指出當前農村農業技術推廣前景仍然廣闊,要通過不斷完善農業“互聯網+”技術配套體系、搭建線下農村技術大數據平臺和培育農村技術人才,推動農業技術更好更快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技術;前景
1、“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 1“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中相關制度不完善
互聯網技術正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長,在農業發展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由于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農業"互聯網+"技術的保障機制還不完善。農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主要涉及農業部、工商部、交通部和商務部。但是,所有部門都按照傳統的處理事務的方式獨自工作,缺乏促進農業“互聯網+”技術推廣發展的合作機制。在發展過程中,農業"互聯網+"技術的核心問題難以解決。互聯網農產品缺乏統計和監測,沒有規范和積極引導農業和農村互聯網企業的發展,缺乏政府與市場的融合。這對“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極為不利。同時,農業服務體系和金融體系不完善,“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缺乏資金支持。
1.2、農業"互聯網+"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農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基礎設施建設有著巨大的需求。與現代農業不同,傳統農業發展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不高,隨著農業"互聯網+"技術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落后。農業技術的發展需要更高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支撐農業技術的發展。如果沒有相應的基礎設施技術支持,農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將受到限制。同時,基礎設施也是農業"互聯網+"技術的重要發展因素,在產后銷售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農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至關重要。農村網絡設施基礎設施不完善,如農村間的寬帶網絡問題、智能服務器研發投入不足,與實際情況不符等。農業技術相關信息發展不足,農村技術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不足。農業技術信息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涉農大數據研發中心需要加快建設和支持。
1.3農業"互聯網+"技術缺乏應用技術人才
農民作為農業"互聯網+"技術實施的主體,在從事農業工作時愿意堅持傳統思維,不利于農業"互聯網+"技術的長期發展。農業技術人員大多還是傳統的農業工人,一般農業技術人員都有傳統的“小農”思想,所以很多農民沒有互聯網的前沿意識。我們要把網絡思維的優勢轉移到現有的農業勞動者身上,讓他們接受網絡思維,把網絡技術應用到他們的日常工作中。另一方面,目前從事農業勞動的互聯網技術復合型人才較少,而技術應用型人才是"相互"的。"網絡+農業"在發展農業"互聯網+"技術技術應用人才中尤為重要,不僅熟練運用互聯網技術,而且與農業需求緊密相連。目前,互聯網技術人才較多,但農業"互聯網+"技術應用人才較少,難以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的各個階段。因此,互聯網技術應用人才的缺乏將對"互聯網十大農業"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制約。
2、“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的建議
2.1、完善農業"互聯網+"技術體系
針對農產品市場現狀,明確農業"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性,支持農業"互聯網+"技術的相關學術和政策研究。具體包括以下策略:注重農業"互聯網+"技術頂層設計,加快制定農業"互聯網+"技術發展指導方針。在政府的指導下,我們出臺了"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政策,統籌農業"互聯網+"技術產業的全面發展,使社會經濟各領域都能蓬勃發展。完善農業"互聯網+"技術路線發展規劃,最終實現農業技術基礎領域、科學領域的共同發展和突破。加快農業"互聯網+"技術相關法律的制定,提高農業相關數據的透明度和開放性,加強人才培養,實現北京農業"互聯網+"技術的良性發展。展覽的氣氛。
2.2完善相關布局,加強農業"互聯網+"技術基礎設施建設。
聯合通信運營商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促進“寬帶中國”戰略在邊遠農村地區深入實施,建立以寬帶進村為重點的電信服務補償機制,促進通信運營商在農村地區進一步提速降費,實現農村家庭寬帶升級,加速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廣泛使用。如農村之間的寬帶網絡問題,加大對開發符合實際的智能服務器的投資。以需求為導向,推動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由信息通信網絡建設逐步向裝備智能化傾斜,政府主導主要圍繞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加大投資力度,增強政策激勵,引導農村基礎設施合理布局。基礎設施主體就是要以"互聯網+"技術合作設立農村綜合服務網點,為農村提供農業技術指導、農業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服務。地方政府應為其提供包括電腦、打印機、一體機和海報在內的基礎設施和一定的資金補貼,大力推進新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應用,支撐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
2.3不斷培育農村互聯網和農業技術復合型人才
推進農村"互聯網+技術"人才的職業教育工作,當前我國農村技術人才的培養還主要受經費的制約。為此各級政府應積極對農村互聯網和農業技術復合型人才培育傾斜資金和政策,培養一批能夠適應"互聯網+農業"時代農村地區迫切需求的綜合性、專業性人才隊伍。要根據農村地區商品、貨技術通的特性發展農業技術職業教育。充分利用村委、文化活動中心等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擴大農業技術職業教育規模。農村地區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的傳媒技術,比如電視廣播、網絡視頻教程、報紙、雜志等向農村居民傳授相關的互聯網知識和技術知識。提高現有農村落后地區技術從業者的業務技能,加強對農村落后地區技術從業者的技能培訓,鼓勵富有實踐經驗的農村技術從業人員現身說教,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培養出一批懂理論、會經營、能實踐的新型農村技術人員。鼓勵支持現有從業人員到農業技術體系完備的大型企業實地參觀學習,或者支持他們參加技術相關的學習培訓,了解技術專業知識、掌握農業技術科學信息技術、熟悉農業技術體系的操作運轉,努力將他們培養成為創新型、復合型技術人才后備軍。
結束語
在新的社會經濟背景下,農業技術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概念,它是新型的、圍繞農村地區發生的,滿足農民生產活動和生活需要的、科學規范的技術管理活動。“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實踐是主要的農民生產活動,它的核心是農業“互聯網+”技術優化,打破傳統的技術方式,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節省人力、降低人工誤差,實現農業種植的高效和精準化管理,實現科技對農業的貢獻,促進農業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轉變。
參考文獻:
[1]梁林飛.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優化研究[J].? 河南農業. 2019(13):33-34
[2]劉忠花.“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實踐[J].? 現代農業科技. 2019(11) :145-147
[3]伍莉婷.淺談“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 山西農經. 2017(13):168:171
[4]趙維.“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吉林農業. 2018(04):25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