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華新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在原有思想品德課基礎之上誕生的新課程,而對其進行有效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則是保障其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本文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從不同方面對如何開發和利用相關課程資源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開發
開發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是基于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相關理論,以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學任務所出發,切實為促進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的有效實施所服務。目的和意義則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依法治國理念在義務教育中的滲透和落實,培養兒童青少年良好規則意識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開發生活化道德與法治資源
建構主義表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會受到自身個性化認知特點的影響,來對學習內容進行選擇和加工,甚至賦予其新的意義。因此,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應該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生活元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滿生活氣息的教育是學生所需要的,教育者要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充分結合,設計并開展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教學。
首先,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多采用一些生活元素來喚醒學生內心潛在的道德意識。例如,在“家是最溫暖的地方”這一單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在放學回到家后,家里人都在干些什么,可以用日記的方式來記錄下來,長此以往不免會看見家人在自己不斷成長的背后所默默無聞付出的一切,使學生學會感恩。除此之外,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也更應該回歸生活,讓學生深感孝順是一個人的首要品質,在生活中所經歷的每一件小事都值得回味和思考,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正是在這些不知不覺中慢慢塑造和形成的。
其次,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理解不太到位的部分,幫助他們更正認識。一個人每每在認識到自己錯在哪里適,往往比了解自己擁有多少正確的東西更有益。這對于兒童成長發展階段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更加重要。犯錯誤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甚至可以說人的一生都可能在即將犯錯誤或是犯錯誤的過程當中,這對于兒童來說更是如此,而教師要知道的一點是,學習的過程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個不斷發現和更正錯誤的過程,最終得到的經驗是不可替代的。例如,在“我們在公共場所”這一單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平時校園里和生活中都會有哪些隨處可見的不良現象,學生會想到隨手亂丟垃圾、大聲喧嘩、追逐打鬧等等,在反思的同時也使其意識到了這些行為的錯誤性,進而培養其一個良好的規則意識和行為習慣。
二、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厚的哲學、人文、教化、道德等思想理念,既在為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啟迪,也在扶植建設著偉大的祖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中的精髓,而在教育領域也是極具珍貴價值的德育資源。再從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來看,其也肩負了傳播、繼承、創新和發展中華文化的作用,因此教育者有必要在課程教育過程中挖掘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帶入到課堂之中,充分完善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先為學生滲透性的講解一些較為經典的古典文學,充分發揮其啟蒙作用,給學生以精神力量。比如《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體現著中華民族為人處世價值理念和行為準則的書籍。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上講一些充滿哲理的小故事,以起到案例輔助講解理論的作用,給學生以深刻的警示。比如《揠苗助長》《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等等,培養學生的規律意識和變通思想。除了這些以外,優秀的古詩文、戲劇以及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也都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和提升其審美和感悟能力有著積極意義。無論是對于哪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和運用,都要本著培養小學生民族和國家意識,促進其心靈覺醒的目的出發,以此來增進學生對于本民族的文化認同感,促成其良好的人格素養。
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
充分開發和選用一些充滿正能量的網絡資源可以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加充實,也能夠為教師的教學過程提供些許便利。多媒體和網絡信息資源本身所具有的便捷性特點使得教師可以隨時為學生呈現出所需要的內容,也能夠更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的靈活性,改變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此外,網絡平臺的便利還體現在課余時間中,比如在網絡共享平臺上布置作業、分享資源等等。而在備課時教師同樣可以利用網絡來搜集更多的素材,集聲音、文本、動畫、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為一體,來為學生呈現更好地課程內容,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也能夠很大程度上減輕教師的工作量,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自實施以來,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還存在著些許不足,亟待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進行提升和改進。為此,筆者也在課程特征基礎之上對于相關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貢獻微薄之力,以期為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郭德光.如何開發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素材資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1):45.
[2]李桐. 小學一年級教師實施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調查研究[D].聊城大學,2018.
[3]張維革.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效利用時政資源[J].中國教師,2018(04):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