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利
摘 要:小學是學生思想道德養成的重要階段,但是長期以來學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時效性并不高,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忽視了學生的美育教育。我們知道,美可以啟“真”,美可以儲“善”,美可以促“健”,美育不僅是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育”,也是一種和諧的整體的反映式教育。因此小學教育應重視小學生的美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教學;美育;教育
學校教育是真善美的學業,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全面發展的新人就是要具備完美人格的人。這樣的人格,是感性和理性相統一,真、善、美相統一的理想人格,是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幾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發展的結果。本文將主要分析小學教育工作中的美育教育。
一、建設美的環境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對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變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惡丑行。”中國晉·傅玄《太子少傅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些都說明環境對人具有教育內化功能。優美的學校環境具有榜樣和誘導的力量,具有正面的教育功能。
學校環境作為學校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的重要承載者,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學校環境建設是一種文化建設,是一種美學建設,是一個完整的、立體的藝術品,它反映了學校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水準。為了突出學校環境文化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在進行學校環境文化的具體建構過程中,我校結合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學校的已有元素進行學校環境文化規劃,實現校園環境序列化、個性化、精品化、人性化,構建班級文化環境,形成“一班一品”的格局,讓學校環境文化處處透射出獨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呈現出鮮明的風格特色。學生在這樣美的環境的熏陶下,天天感受著美,學生的品味和素養不斷提升。也以獨特的視角從多側面、多角度、多視點捕捉校園精彩的瞬間,展現學校師生精彩的生活片段,學校開展“捕捉精彩,魅力實小”校園攝影比賽。學生在追逐光影的過程中,用純凈的心靈把周圍的世界作注解。攝影作品主題鮮明,主體突出,構圖大膽奇特,把一個個精彩的瞬間定格成永恒,把永恒化作了美麗,讓所有師生及家長領略了一場美麗的攝影盛宴。
二、構建美的課堂
課堂是實現美育的主要途徑,傳統觀念中,人們認為美育主要在藝術課程中體現,其實并非如此,美育具有十分廣泛的內容,同樣可以在其他課程中實現。每一門課都包含美育的元素,因此在教學中,班主任要注意盡量用藝術的方式將課程內容展現給學生,將課程中的知識要點和技能同美育結合起來,為此教師需要做到:(1)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挖掘課本中美的元素,并且在授課之前確定美育的具體方式;(2)上課時要注意以美的形式展現教學內容,要求語言美、聲音美、情景美、板書美、以求給學生美的感受。以課文《北京的春節》為例,該課程主要講述中國傳統節日,目的是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弘揚民族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美的元素,教師在備課時要對這些美的元素進行挖掘。例如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屈原的愛國精神就是美的元素;再比如《三月桃花水》一文。它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不僅文字優美,而且意境清麗。在引導學生學習最后三個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深刻,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結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學生體會出:因為桃花水與農村生產息息相關,所以比金子還貴;因為它純凈透明,所以比銀子還亮;三月桃花水讓所有見過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無比的桃花水流進我們的心里,讓我們永遠銘記;結尾表達了作者對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贊美和無比熱愛之情,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塑造美的教師
教師自身的素養是開展美育的關鍵,因為處在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會不自覺的模仿老師的行為。因此在實施以美育促德育教學策略的過程中,需要加強班主任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在課堂及課外的形象,增加師德評價的內容。首先,教師要注意自身形象的包裝,要著裝得體,言談舉止有素養并且自信,從而增加學生對教師的好感,并學習老師美的行為。其次,教師要有感情上的吸引力,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付出感情,愿意親近學生,寬容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再次,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特別是班隊活動時,教師要能夠用自身積累的知識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給學生美的感受,主動產生對老師的尊敬、崇拜的心理。最后,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品德,這也是塑造美的教師中最重要的一點,因為教師的品性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特別對小學生來講,教師對他們的影響是最深、最長久的,有的甚至會影響一生。
總的來講校園就像一個七彩的萬花筒,把美育教育工作根植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立足于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身邊的小事、細節、環境、人物切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審美知識,增強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學生能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在學習中感受美,展現美,追求美,以美熏陶行為,以美潤澤生命,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語文能力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玲芳.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體驗美[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13,(7):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