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
【摘要】我國自古就有將音樂與德育教育相結合且取得積極效果的實例,在近現代教育史上,著名學者王國維首次提出教育宗旨應兼顧“德、智、體、美”四個方面,并提出,音樂作品的特殊功能不僅在于培養感情和練習技能,同時可以起到輔助修身以及陶冶人意志的作用。所以,如何將音樂作品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音樂作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音樂作品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基因共性。首先,二者的根本目的相一致。對音樂作品而言,其根本目的是通過提升音樂審美培養高尚、完美的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音樂作品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點同樣是培養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其次,二者的教育內容相互交融。音樂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性與思想政治傾向,我國音樂作品要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既要體現遵循其學科特性的科學性原則,也要體現其反映政治、經濟發展要求意識形態的思想性原則,由此可見,音樂作品具有社會主義性質與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涉及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道德觀及法制觀五個方面。音樂作品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皆是在“以人為本”原則指導下,通過不同的方式與途徑,實現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核心目的,由此可見,音樂作品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方面相互交融。最后,二者情感相互聯通。音樂作品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有施與方與接受方,雙方并不是單向的內容灌輸,而是雙向的情感互動,通過情感有效交流溝通,提升育人效率,實現育人目標。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音樂作品是重要的載體與教育資源。音樂作品具有承載性、可控性、中介性、階段性及目的性等特征,這符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特點與標志,由此可見,音樂作品可以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音樂作品的載體功能主要通過歌詞來實現,音樂作品歌詞不僅可以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意志,還可以對反映客觀世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音樂作品的歌詞是對詞作家對客觀生活的概括與提煉,反映著詞作家的審美理想與情感,例如《歌唱祖國》中寫道“我們勤勞,我們勇敢,獨立自由是我們的理想”,再如《團結就是力量》中寫道“團結就是力量”,在歌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其傳遞的價值觀。人們可以通過音樂作品歌詞展開對相應藝術形象的聯想,激發自身調整道德行為的意志,歌詞的這一意志激勵符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且這一激勵效果優于傳統的思想政治說教。
首先,將音樂作品充分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將音樂作品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充分體現寓教于樂的教育思想,音樂作品融入教材,可以有效提升教材吸引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推動理論教育的實踐轉化。音樂作品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對教師綜合素質及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要針對音樂作品融入打造優秀師資隊伍,完善教學模式。其次,加強音樂作品融入的校園文化陣地建設,要為音樂作品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加強相關校園網絡陣地建設,并針對音樂作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最后,要加強音樂作品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應用。音樂作品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的是紅色歌曲的融入,通過鼓勵學生對紅色歌曲進行分析,或到革命遺址進行紅色歌曲教學,強化音樂作品在大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應用,使音樂作品所蘊含的紅色文化根植于學生心中,提升教育功能。此外,校方可以為學生搭建服務社會的平臺,在社會服務過程中融入紅色歌曲表演內容,使學生在服務社會、他人的實踐中對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形成更深刻的體會。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會及他人對紅色歌曲的理解,在完善自我精神建設的同時,對社會及他人也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崔玉賓.略論思想政治教育的音樂維度[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15):26-27.
[2]李新,李菡,盧萌萌.論音樂作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1(24):62-63.
[3]趙繼偉,袁曉輝.論音樂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01):19-22.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高校思政研究專項課題“主旋律音樂作品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功能及實現路徑研究”(GS1810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吉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