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物流的支持。然而從目前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來看,物流專業人才的缺乏成為限制物流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強物流行業人才的培養,是現代社會發展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國物流行業人才培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如何進行現代物流行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物流;人才培養;問題;對策
隨著近些年我國物流經驗的積累,再加上加入WTO以后外資物流的涌入,我國物流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與發達國家的物流行業相比,我國物流業的發展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在經營方式還是效益與發達國家物流業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造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專業人才的缺乏。因此,培養物流行業專業人才,成為物流行業發展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目前我國物流行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高校培養與企業所需人才存在差距
我國物流教育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但物流教育滯后,物流行業人才培養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標體系。各高校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材選取、培養方向等方面有偏頗,培養出來的人才參差不齊。高等院校培養出的人員知識面較窄,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弱,不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對物流行業人才的要求,往往需要用人單位另外補課和經過較長時間鍛煉或調集不同專業的人員協同作業。這就造成用人單位在人力資源上投入多、成本高、效率低。國內企業根據各自不同的業務,需要實用型、操作型或技能型物流人員,而具有系統性和綜合性復合型物流行業人才很難求得。
(二)社會物流職業教育培訓達不到應有效果
我國物流企業基本上是由原來的運輸企業轉制,或者由生產企業的倉儲運輸部門改造而來,并且從事物流研究的大學和專業研究機構很少;企業層面的研發更是微乎其微,大多是一些物流概念和名稱的炒作;現有物流人員基本上是由原來傳統的交通運輸、倉儲等專業人員改變而來,知識結構不適應現代物流要求。因此,盡管在單一的運輸、包裝等行業內有不少高級人才,但現代物流綜合性人才,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作操作等現代物流行業人才嚴重匾乏,絕大多數從業人員缺乏對現代物流的認識。
(三)資格認證缺乏統一制度
目前我國物流行業人才的培養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正規的學科專業教育,二是考物流職業資格證書,短期培訓課程,這兩條路構成了物流行業人才的培養體系,而該體系存在著不合理性:一方面物流專業學科教育發展比較緩慢:另一方面對從業人員的職業培訓也不夠完善,沒有找到合適的發展道路。物流從業人員的在職教育,特別是大專以上人員的繼續教育,目前面上已經鋪開,但缺乏指導、比較混亂,上崗資格培訓進展相對緩慢。特別是社會上不少物流培訓項目由于受商業操作的影響,培訓計劃不規范,培訓質量參差不齊,無統一標準體系,物流培訓的質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證。此外,我國物流從業人員職業培訓和社會化認證工作薄弱,現有少量培訓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內容單一、培訓面狹小等問題,目前還沒有內容全面、系統的社會化培訓考核和統一的認證標準。
二、我國現代物流行業人才培養方法研究
(一)完善高校物流行業人才教育模式
1、優化高校的物流課程體系
高校應與物流企業進行溝通,明確物流行業人才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針對性地開設課程,并增設國際物流相關的專業課。第二,重視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接觸物流工作的實務,熟悉物流業務流程和先進的物流技術工具,為日后工作奠定基礎。第三,實行訂單教育。高校與企業建立產學合作共同體,高校作為理論培訓基地,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技能,企業作為實訓基地,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保證畢業生與企業需求零距離。
第一,重視物流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對物流行業人才的培養,師資是關鍵。要努力造就一大批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是應選派教師到專業物流公司掛職學習、鍛煉,為其構筑一個實踐的平臺;二是選送教師到國內外院校進行進修,學習國內外的物流先進理論和教學經驗;三是積極鼓勵教師參加物流科研實踐,在科研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選聘國內外物流專家來校進行學術講座和短期培訓或擔任專兼職教師。
第二,積極改革現有的教育模式和專業課程設置為適應現代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物流教育要側重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系統整合能力、主動適應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應積極改革現有的教育模式,努力采用“多品種、小批量、復合型、涉外性、保重點、出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第三,應用性極強的科學,實踐性極強的產業,理論性極強的學科,離不開產學研結合。要建立現代物流的研究、開發與教育的新型機制,物流研究咨詢機構、高校和社會團體,應面向市場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切實做好有關咨詢、研究、培訓、服務等項工作。
(二)校企聯盟培養企業需要的物流行業人才
目前,高校與企業缺乏必要的溝通和聯系。校企聯盟的教學方式可以改變我國物流專業教育的窘態。通過校企聯盟,企業可以使高校轉變成自己的人才供應商,還可以將其內部培訓外包給高校,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優化培訓質量;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操作平臺,調整教學方向,培養出企業所需人才。校企聯盟教育模式是我國物流管理教育成功的有效模式,也將成為我國物流行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方式。
(三)強化物流行業人才在職培訓
提升在職物流人員素質的主要途徑是在職培訓和從業資格認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開展多樣化的在職教育,適應不同人員的需要;二是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將基礎理論和專業培訓結合起來;三是選拔富有實踐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培養出優秀的高級物流管理人才;四是建立和完善物流培訓市場機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統一的資格認證制度。同時,充分調動物流企業和教育部門的積極性,實現物流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
結 語
本文通過分析出物流行業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根據目前國情提出建議及措施。有針對性的從企業和高校兩方面對物流行業人才的培養方式進行了改善,有效對物流行業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決。物流行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而長遠的工程,只有不斷探索與完善,才能培養出與國際接軌。滿足市場需求的、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高素質物流行業人才,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流行業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
參考文獻
[1] 張林.物流行業人才培養的對策研究[J].物流技術,2018.7:34.
[2] 曹日升.中國物流發展現狀的研究[J].中國市場,2018,45:7-8+26.
[3] 李力峰.正確認識物流行業人才荒與學生職業素質提升的問題[J].現代商業,2016,02:277.
作者簡介:呂游,女,學歷:大本,職稱:工程師,單位(學校):中鐵國際多式聯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