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的建立,不僅是提高高校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同時也能夠實現高校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在新時期的高校教育過程中,需要充分運用發展的眼光去優化教育模式。高校輔導員是指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形成完善人格的關鍵,而專業課老師則是提高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關鍵,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能夠使高校真正實現全面育人,從而推動高校教育改革的落實。
關鍵詞:高校;專業課教師;輔導員;協同育人
引 言
全國教育大會是我國新時期教育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會議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這是繼黨的十八大、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黨的十九大等重要會議后,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再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立身之本就是立德樹人,就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用價值觀引領知識教育。
一、協同育人的現實意義
教育部指出,新時代高等教育所有工作的主題和目標都是提高質量。除了改革與創新,教育就沒有實實在在的質量提高。而當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浪潮奔騰而至,這是一次全方位的變革。它給高校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能夠有效促進高等教育自我改革和不斷創新。專業課教師與輔導員作為高校的育人主體,應認清新形勢下大學生群體面臨著更大的學業和就業壓力以及各種網絡輿論影響,共同制定育人任務,落實育人要求,拓展育人途徑,深化育人效果,促進雙方協作交流、優勢互補,共同加強與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鑒于此,探索專業課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的實踐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現狀
(一)協同育人意識淡薄。高校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在高校育人體系中都有著傳統的“責任田”,雖然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以后,各高校推動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系的氛圍越來越濃,各崗位教職員工育人意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輔導員著力提升履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的能力,專業課教師著力挖掘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課程融合,但兩支隊伍對于如何加強協作、實現優勢互補進而提升育人實效,尚未能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也缺少研究與實踐。
(二)缺乏協同育人交流的平臺。專業教師與輔導員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缺乏良好的交流機會,難以形成協同育人的有效平臺。一方面,高校師生普遍重視第一課堂的傳道受業解惑,將專業學習與思政教育割裂看待,這也導致專業課老師缺乏對學生課堂行為管理和思想引領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更有甚者,任課老師自身政治站位不高、覺悟不夠,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然而,輔導員參與第一課堂的形式不明確,教學路徑不清晰;另一方面,第二課堂欠缺明確的育人規劃、功能定位模糊,與第一課堂銜接不緊,導致專業課老師與輔導員無法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協同育人。
三、構建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的路徑
(一)組建專業團隊,加強交流合作。由于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思政課教師與專業教師、輔導員分屬于不同的管理體制的情況,故高校可以在校院之間組建由思政課教師與專業教師、輔導員組成的協同育人工作團隊,發揮三者優勢互補,形成協同效應。為此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突破各單位單兵作戰思想瓶頸,化解理論和實踐的結構性的矛盾,定期展開培訓,強化三者協同育人的意識。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將三者交流學習規范化、日常化,形成凝心聚力的團隊精神,同時著力將教師隊伍打造成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團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發揮老師的模范引領作用,言傳身教,成為青年學子的引路人和知心人,為學生的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二)明確協同育人工作目標,提高協同育人思想認識。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習總書記多次在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這就明確了專業教師和輔導員的共同目標是以德育教育為基礎。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過程,緊靠思想教育工作者盲目的“單兵作戰”,很難切實有效地完成育人目標。專業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是高校加快推進思想政治工作而形成的新思路、新舉措。此觀點,意在引導兩者共享資源、互相輔助、協同育人。
(三)構建輔導員與專業教師協同交流機制。溝通可以提高對于信息的傳播,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高校可以開展一些相關的會議,在這些會議上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大家一起開始討論,這樣的會議可以增加學生、輔導員和專業老師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在會議中大家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經過討論會形成一個更加準確的答案。在如今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對于學生們的教育也需要不斷的進行改善。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社交軟件也越來越多,輔導員和專業老師的交流也越來越方便,他們沒有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例如,在貼吧中,輔導員和專業老師可以通過匿名的身份對問題進行討論,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人都可以發言,也沒有了太多的顧慮,這樣的交流會更加的順利,也可以更加的根據自己的內心進行發言。
(四)搭建高校協同育人平臺。高校開展協同育人工作時,需要以學生的需求為基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具有思想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相結合的平臺。協同育人平臺中可以將高校發生的優秀事跡、學生就業信息以及專業技能的社會實踐機會等進行結合展示,并在平臺上建立一個可以供輔導員、專業課老師以及學生的交流溝通模塊,從而提高協同育人的互動性。協同育人平臺還可以將學生的全面情況予以綜合記錄,如學生在專業課上的紀律情況、成績情況,還有在生活當中的思想道德情況、實踐參與情況等多方面的內容,使學生和老師能夠通過協同育人平臺更好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協同育人機制的實施效果。
(五)完善協同育人的考核評價方式。《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因此,高校要樹立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協同育人工作理念。當前,很多高校沒有完善的協同育人的考核評價方式,打擊了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積極性,所以,高校必須完善協同育人的考核評價方式。
結束語
為了實現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共同的工作目標,促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合作育人,高校必須推動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將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德育與智育統籌起來,共同發展,提升高校育人效果,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水平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華,張新惠,靜行,王聰,邢洋,閆曉望.課程思政背景下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機制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97):101-103.
[2] 苗露露,郭瑞瑞.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文化學刊,2019(10):142-146.
[3] 趙宏文.新時代高校協同育人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8):210-211.
[4] 牛建平,張紅娟.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問題審視與路徑建構[J].北京教育(德育),2019(Z1):147-150.
[5] 王長恒.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4):77-79.
作者簡介:周揚 (1981-),男 ,籍貫:遼寧省沈陽市新民市,民族:漢族,職稱:講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