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娟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人力資源培訓管理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在人力資源培訓管理中應用績效考核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本文闡述了在人力資源培訓管理中應用績效考核時的問題,并分析了應用績效考核的價值。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考核;應用價值
企業為了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需要依靠人才力量的支持,為了能夠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業需要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在人力資源培訓管理中應用績效考核可以有效的激發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員工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提高工作效率,進而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保障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在人力資源培訓管理中應用績效考核時存在的問題
當前,一些企業沒有重視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企業缺乏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并且沒有引入績效考核指標,使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導致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影響企業的良好發展。此外,一些企業雖然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應用了績效考核標準,但是績效指標的制定模糊不清,沒有充分的體現績效考核的公平性,管理人員沒有落實好績效考核的工作,導致員工對考核結果的認同感不高,同時管理人員也沒有及時的將考核結果反饋給員工,員工沒有及時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無法進行準確的改正。因此,企業要完善績效考核的制度,落實好績效考核的相關工作,以有效的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
二、在人力資源培訓管理中應用績效考核的價值
(一)提高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
在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管理中應用績效考核,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鼓勵員工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與效率。由于績效考核的結果與員工的薪酬與晉升有著非常大的關系,因此員工會更加自覺的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務,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進而共同營造了一個和諧、積極的工作環境,促使企業各項任務得以有效的落實[1]。
(二)提升人力資源培訓管理質量
在企業進行人力資源培訓管理的過程中應用績效考核,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績效考核的價值,首先要對員工進行系統的績效考核知識培訓,讓員工清楚的了解到績效考核的內容與具體實施流程,明白與自身工作崗位有哪些直接聯系,員工為了獲得更好的薪資報酬需要做哪些努力等內容,在員工清晰的了解了績效考核的相關內容后,會在實際的工作中潛移默化的提升自己的競爭意識。為了追求相應的報酬,員工會努力完善與創新自己的工作方法,提升自己工作的綜合素質水平[2]。因此在人力資源培訓管理中應用績效考核可以有效的提高員工的自律性與創造性,進而使企業保持發展活力,實現穩定、長久的發展。
(三)增加企業員工的工作責任心
在進行完績效考核之后,管理人員應該及時的向員工反饋績效考核的結果,讓員工及時的了解到自身還存在哪些不足,并且要讓員工了解到績效考核結果直接關系到員工的晉升、降職、辭退等,進而提升員工的競爭意識與危機意識,從而重視績效考核的工作,努力在工作中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務,提高員工的工作責任感。同時讓員工提高參與崗位培訓的積極性,了解到只有定期的參加專業的崗位培訓才能夠時刻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水平,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績效考核的作用,需要管理人員落實好績效考核的相關工作,同時企業要完善績效考核的制度、明確績效考核的指標,使績效考核具有公平、公正、公開的特點,管理人員要科學的分析企業各個崗位的價值,進而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與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標準,增加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在人力資源培訓中應用績效考核,不僅可以提高培訓管理的質量,還能夠幫助企業建立健康的企業文化,樹立企業良好的管理形象。此外企業要制定更多優質的培訓活動,激發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切實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績效考核中可以引進合理的激勵機制,對表現優異的員工給予一定的獎勵,發揮優秀員工的榜樣作用,極大的激發其他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企業要對績效考核結果不盡如人意的員工,組織進行崗位培訓,讓員工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以保障企業員工整體的綜合素質,企業要充分利用與分析績效考核的結果,對成績優異的員工進行觀察與記錄,為企業儲備優秀的領導干部做好準備,進而提高企業的發展活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管理中應用績效考核可以有效提高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激發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員工可以高效的完成企業的各項生產、管理任務,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了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需要管理人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落實好績效考核的工作,保障企業穩定、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黎陽.人力資源培訓管理中應用績效考核的價值探討[J].低碳世界,2017 (13):255-256.
[2]劉曉鐵.在人力資源培訓管理中應用績效考核的價值分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5 (S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