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招等 肖春光 張家洪
摘 ? 要:水稻在我國糧食作物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水稻產量的高低對人們日常生活食物需求有著重要影響,同時水稻產量還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尤其是當前土地面積不斷減少,人口數量逐漸增多,對于水稻的需求逐年上漲。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提升水稻雜交育種水平,增加水稻產量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結合實踐,在對我國雜交水稻現狀進行闡述的基礎上,探討分析了當前雜交水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并對我國雜交水稻的發展趨勢進行了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雜交水稻;育種;現狀;展望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對于糧食的需求逐漸提升。由于我國有限的土地資源,就需要加強雜交水稻高產育種,促進雜交水稻高產育種研究進程,提高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從而保證人們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
1 ? 我國雜交水稻發展現狀
目前對于世界領域水稻研究發展趨勢而言,水稻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產、超高產水稻品種的培育方面。我國水稻育種有過兩次重要的突破:第一次矮稈水稻品種的培育成功,大大提升了水稻的單產水平。第二次則是雜交水稻的研究成功,特別是雜交秈稻的培育成功,使得之前的矮稈水稻品種產量又有了20%左右的提升。我國的雜交水稻理論研究和應用實踐在世界范圍內遙遙領先。
2 ? 目前我國雜交水稻育種的主要問題
當前雜交水稻米質還較差,雜交水稻產量未得到新的突破且抗性單一,雜交早稻以及雜交粳稻育種水平還有待提升,兩系雜交水稻育種存在很多難點等。我國雜交水稻育種方面還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如資金投入水平較低,研究力量不集中,難以實現抗逆性好、質量優、產量高精品水稻組合品種的研究。
3 ? 雜交水稻育種發展對策
聯合人力、物力與財力等力量,進一步加強雜交水稻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升米質和純度,增進其產量優勢。積極收集新的種質資源,在原來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打造優質的水稻種質資源庫。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針對不同亞種與各生態型雜交水稻基因的創建,尋求新的突破,促進其利用和推廣,并進一步加強高產抗逆性水稻的研究工作,積極培育新的雜交水稻品種。在雜交水稻育種工作中利用生物技術,突破雜交水稻的育種難關,增進育種工作效率,并將外源基因導入其中,對親本的不良性狀積極改良。將雜種優勢利用技術以及形態改良技術結合運用,實現精品高產、抗逆性優質雜交水稻品種的培育工作。充分分析雜交水稻親本特點對制種基地進行合理設置,合理安排時間,創建高產群體,促進異交結實率不斷提升。對種子質檢體系進行逐步完善,尤其應當加強分子檢測方法的高新技術研究工作,實現雜交水稻的高效生產以及高效檢測,推動雜交水稻產業實現產業化發展。依照雜交水稻本身特性,推廣應用高產高效水稻栽培技術,才能實現水稻高產穩產,保證水稻生產質量。應加強各種生態類型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在水稻栽培技術與優質雜交粳稻產量和品質基礎上,發展新的化控栽培技術。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種子生產企業對資金進行有效組織,進一步提升種子生產規模,依照相關規范要求進行科學生產,確保種子生產質量。
4 ? 雜交稻育種的措施
應當將國內外優質的水稻種質資源進行充分收集與利用,在原來基礎上融合發展,篩選其中的種質優勢并加以利用,才能實現優質水稻資源的不斷突破。不育系選育過程中,三系育種以及二系育種都是其中的重點。恢保關系不會對二系雜交水稻育種形成限制,應當對其種質資源取得先進成果進行充分利用,進行秈型兩用不育系的選育,對優質的常規育種材料加大利用力度,并進行優質不育系轉育。利用親緣不同的恢復系開展雜交工作,對恢復系進行選育。在長期的育種實踐中發現,基于秈型恢復系為前提,將粳稻血統依照一定比例加入其中,能夠使雜交水稻的產量得到大幅提升。
5 ? 我國雜交水稻育種展望
優質、高產、多抗育是我國雜交水稻育種的重要目標,因此,需要進一步聯合生物技術,提升雜交水稻的育種水平。更需要加強相關的研究的工作,共同協作,努力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①基于種質資源為基礎,對其中的有益基因進行大力發掘。②對聚合轉移有益基因進行分子標記。
③實現有益基因物種界限育種突破,通過基因工程進行育種。④對亞種間以及亞亞種間優勢及有益基因進行亞遠緣雜交重組。⑤實現自由配組兩系雜交稻育種的優勢。⑥將各種有效的育種手段充分利用進行超級雜交水稻的育種工作。
(收稿日期: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