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翠婷
摘要:國家發展成果可以從社會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衡量,但只有綜合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客觀上看,我國目前文化發展程度較低,不利于國家總體發展。而選擇合理方式提升國民整體文化素質,有利于我國文化實力總體發展。而人民群眾作為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主力軍,國家應充分發揮群眾作用,應根據群眾需要開展文化發展工作。
關鍵詞:群眾文化;音樂與舞蹈;社會功能;文化價值
目前,文化建設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部分,進行文化建設具有必要性。而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中的一項重要文化形式,不僅是對專業文化發展思想的一種延伸,更是群眾文化需要的一種具體表現。群眾視角下的音樂與舞蹈通常更為普遍化與大眾化,一般開展于公園、廣場等日?;顒訄鏊?,娛樂性、感染性強。充分發揮群眾視角下音樂和舞蹈的社會功能,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文化發展。
一、音樂和舞蹈作為文娛活動具備的社會功能
(一)培養思想價值觀
社會大眾開展音樂與舞蹈活動不僅能夠有效帶動群眾開展運動,提升群眾整體身體素質。同時,通過良好文化活動熏陶,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群眾審美,使其獲得相應思想教育。群眾通過在實際生活中傾聽音樂與進行舞蹈,能夠給予群眾一思想上的鼓舞,激勵群眾以積極態度面對生活,使群眾具備更加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1]。比如,群眾在聆聽歌曲“我愛我的祖國”時,可以充分激發群眾心中的愛國思想與民族情懷,從而培養起群眾更加積極濃厚的愛國情感。
(二)推動社會進步
群眾視角下的音樂與舞蹈是一種復合型社會形態,是與社會發展主流的文化形式相匹配的。甚至可以說,群眾性音樂舞蹈活動是隨人類文明社會出現時一同發生,并跟隨主流社會發展的。就我國而言,不同區域受古代社會意識形態發展的不同都具備特色的群眾文化,人民群眾能夠通過輕松的文化享受獲得心靈上的進化,激發其群眾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希冀與期盼。同時,此類群眾文化中也是被大眾所接受的,能夠產生更深刻影響,為社會發展與國家建設提供力量。
(三)加強群眾之間交流
群眾視角下的音樂與舞蹈不僅作為一種主流文化娛樂形式,也作為一種群眾自我教育形式。群眾通過歌曲演唱與舞蹈表演等能夠為廣大群眾提供良好娛樂交流環境,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同時隨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大部分時間都用于參加工作,群眾之間缺乏交流。而通過集體性的音樂舞蹈活動,能夠有效緩解其工作壓力,同時促進群眾之間友好交流。尤其是現階段,我國城市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居民關系更加淡漠,因為舞蹈的集體文化娛樂活動,能夠為其創造情感交流的有利條件,能夠有效促進社會和諧[2]。
二、音樂與舞蹈作為文娛活動蘊含的文化價值
(一)帶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
目前受我國經濟、科技事業不斷發展的影響,我國發展重心逐漸向文化產業發展轉移,社會對文化產業的關注程度也不斷加深。通過提高文化產業效益,實現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不僅能夠通過文化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同時也能使我國進一步走好文化自信道路。而在群眾視角下的音樂與舞蹈,不僅能夠豐富群眾生活,同時也能夠提升群眾文化素養與審美水平。并且實現群眾消費向文化消費方向靠攏,有效推進文化產業產值上升。同時群眾消費需求的進一步提升,將直接對文化產業起到積極引導作用,利用消費影響生產,促進我國文化產業向大眾化、普世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最終形成良好的產業循環。
(二)有效保護我國文化遺產
我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從未中斷的國家,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目前我國不斷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能夠促進我國綜合實力發展,實現國力提升。群眾視角下的音樂與舞蹈活動不僅是對人民群眾生活方式的一種表現,同時此類文化形式能夠將我國風俗禮儀、生產生活等文化遺產更生動地體現出來。另外,目前世界各國對文化保護工作更加重視,文化遺產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因此,我國更需要重視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蘊含的文化遺產,通過激勵群眾開展文娛活動實現文化遺產有效傳承。
(三)傳承專業文化
群眾視角下的音樂與舞蹈形式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來源于專業藝術文化主體,因此通過發展群眾文化藝術,能夠實現文化藝術與經典作品的多元化發展,甚至培養出更多的民間表演家,而充分發揮群眾中文藝工作者的積極影響,不僅能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整體文化水平,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出高水平、大眾化的藝術人才,提升群眾文化的專業性。另外由于群眾視角下的音樂與舞蹈具有寬廣影響范圍,此類文娛活動專業性的提高也能有效推動我國社會文明進步。
三、群眾視角下發展音樂與舞蹈作用的相關建議
(一)發揮政府作用,積極開展引導
在群眾文化中,音樂舞蹈技術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指導作用,通過積極支持與鼓勵為群眾視角下的音樂與舞蹈文化活動發展助力。然而在目前我國發展過程中,許多地區政府不重視群眾文化發展,或只是進行微觀干預,不能正確對群眾音樂舞蹈活動做出政策指導[3]。為改變此類局面,政府應充分發揮自身宏觀指導作用,對群眾活動進行政策指導,同時從我國文化發展目標出發,為群眾提供更加合理科學的表現平臺,利用科學發展觀指引群眾文化發展。例如,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特色與設施條件開展“花燈節”“人民大舞臺”等形式的群眾音樂舞蹈活動,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社會影響力。
(二)宣傳文娛活動,吸引群眾目光
會更好地在群眾視角下組織開展音樂與舞蹈活動,首先需要吸引群眾目光,從群眾興趣出發,使其認識到文娛活動的重要性。因此當地政府與社區應充分發揮自身宣傳作用,通過各種宣傳手段的利用,強化群眾對音樂與舞蹈文化形式的認識。例如,政府或社區可以通過當地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短信推送等形式,介紹群眾視角下的音樂與舞蹈活動,并從群眾視角出發,組織開展符合人民發展需要的文娛活動,吸引廣大群眾參與[4]。同時政府與社區應在資金或設施上給予群眾文化發展支持,利用當地廣場公園等根據群眾喜好興趣開展音樂舞蹈文化活動。另外,政府與社區應注重專業文藝工作者的作用,邀請專業且家喻戶曉的文藝工作者參與到群眾音樂舞蹈互動中,進一步激發當地群眾參與文娛活動的熱情,推動群眾視角下音樂與舞蹈活動的開展。
(三)多元發展文娛,推動文化發展
現階段,我國群眾對于音樂舞蹈文化活動的興趣不斷增大,群眾性文娛活動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也為人民群眾工作之余提供更多娛樂休閑選擇。但實際上,群眾性音樂舞蹈活動仍然呈現出老舊發展形勢,不能保證廣大群眾都積極參與到文娛活動中。由于時間分配或個人興趣等原因,參與群眾文化音樂舞蹈活動的群眾類型多為家庭主婦或退休老人,導致其他群眾對群眾音樂舞蹈文化活動,不具備全面認識甚至產生偏見,缺乏主動參與意愿。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采取合理方式,改變部分群眾內心的偏見。在實際開展群眾音樂舞蹈文化活動時,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添加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元素,例如民族特色,流行音樂等,比如組織廣場開展廣場舞活動時,社區可以委任專門人員根據目前流行趨勢進行編舞,保證符合廣大群眾喜好。最終,通過對不同類型表演藝術形式的有機融合,吸引廣大群眾參與其中,從而實現群眾文化創新發展。
四、結束語
群眾文化作為一種普遍性文化形式 主要面對大眾開展,其獨特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能夠對我國和諧社會發展與文化道路進步起到積極作用。因此,文化部門應當對群眾文化重視起來,在群眾視角下對常見的音樂與舞蹈等常見文娛形式進行創新,組織切實可行的文化活動。同時,應給予群眾必要的資金、設施支持,正確引導群眾開展文娛活動。
參考文獻:
[1]張偉.從群眾文化視角看音樂和舞蹈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J].明日風尚,2018(20):141.
[2]張文華.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科技資訊,2019(18):191-192.
[3]高雪.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初探[J].青年時代,2017(36):95+102.
[4]李靜.從群眾文化視角看音樂和舞蹈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8(1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