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摘 要】目的:研究中職護理專業教育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應用方法和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校130名2013級中職護理專業學生作為觀察組,采取工學結合模式進行培養,選取本校130名同級中職護理專業學生作為對照組,采取傳統培養模式進行培養。教學結束之后,比較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結果:觀察組學生在內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以及危重癥護理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中職護理專業學生進行教學時,采取工學結合培養模式進行教學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各項護理得分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在中職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中職護理專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不斷提升,對于醫療衛生服務教育事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護理專業主要為醫院培養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醫院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護理水平,所以中職院校在對護理專業人才進行培養時,一定要注意不斷完善培養模式,提升護理人員培養水平,為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行業提供更多的優質護理專業化人才。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本校130名2013級中職護理專業學生作為觀察組,男8名,女122名;年齡16~19歲,平均年齡(17.9±0.2)歲;采取工學結合模式進行培養。選取本校130名同級中職護理專業學生作為對照組,男9名,女121名;年齡16~19歲,平均年齡(17.7±0.3)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的護理專業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1年的理論教學、1年的見習教學和1年的臨床實踐[1]。觀察組利用工學結合培養模式進行教學,按照理論教學,實踐訓練,強化理論教學,再實踐訓練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實現理論與實踐同步教學的效果。在對學生進行第1學期和第2學期的教學時,讓學生對護理崗位進行全面認識,在校本部學習護理專業的基礎知識和人文知識,教學過程中,每隔幾周安排學生到實訓中心參加臨床護理知識講座,護理崗位認知講座等,讓學生充分感知護理崗位的職責,明確學習目標。第3學期到第4學期讓學生到醫院進行實習式見習半工半讀,選擇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結合案例對學生進行教學,上午進行理論知識教學,下午進行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晚上讓學生對白天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促進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提升。在學生到醫院見習期間,教師要全程跟蹤指導,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安排學習任務。第5學期和第6學期讓學生到醫院進行頂崗實習,為每位學生安排1名患者,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以文獻查閱、自行研討或者請教教師等方式解決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能臨床實際應用的能力。
1.3?評價方法
教學結束之后,對所有學生的期末成績進行量化分析,按照標準化方式為學生安排考試,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和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取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學生在內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以及危重癥護理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培養模式,將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強調以提升學生的臨床技能為核心,不但注重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教學,還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臨床實踐教學[2],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時間上的分割,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充分融合,使學生能夠盡早接觸臨床實踐,快速掌握與護理崗位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3]。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是建立在學校和醫院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礎之上,能夠實現學校與醫
院的資源共享,使學校能夠深入了解醫院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掌握護理人員的專業培養方向,及時根據醫院需求的變化調整教學方案,能夠實現專業人才培養和行業護理需求的無縫[4]。
采取工學結合模式對中職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培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護理職業感,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快速提升,這是傳統的護理專業培養模式很難達到的效果[5]。在采取工學結合模式對中職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培養時,學生能夠在臨床帶教教師的帶領下參加頂崗實習,對患者的疾病和痛苦都能夠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使命感,促使學生端正自己的職業態度,嚴格恪守職業操守[6]。學生通過臨床實習能夠接觸到真實的患者及其家屬,而不是傳統的模擬狀態的患者和家屬,真正能夠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提升學生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和護理技巧,也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在內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以及危重癥護理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在對中職護理專業學生進行教學時,采取工學結合培養模式進行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接受工學結合模式培養后,各項護理得分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在中職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妲瑛,杜本瓊,李婉,等.中職衛校護理專業“工學結合”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04(12):230-231.
[2] 徐明麗,李志成,田衛東.工學結合模式下中職護理專業藥理學教材建設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0):129-130.
[3] 楊淑珍.欠發達地區三年制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04):300-302.
[4] 張智輝,韓志孝.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4(22):52-54.
[5] 程若鶯,俞茹云,徐秀芝,等.高職實習護生視角下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脫節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7,31(07):878-880.
[6] 黃瑛,康萍,張紅梅,等.“嫁接”模式在中職護生護理專業課程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06):855-858.
[7] 王彩霞,李娜.護理專業“院校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應用效果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8):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