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萍


【摘?要】 目的:探討ERCP和EST取石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統計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ERCP和EST取石術治療,且留存有完整醫療護理數據的158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護理情況作為研究的基礎資料;隨機拋擲硬幣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79)與觀察組(n=79);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模式。結果:觀察組一次性清除率為100.0%,對照組一次性清除率為93.7%(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3%,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3%(P<0.05)。結論: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在接受ERCP和EST取石術治療時,采用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一次性結石清除率并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ERCP+EST取石術;肝內膽管結石;護理
肝內膽管結石是一種常見結石類疾病,其病發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疼痛并可能導致多種并發癥。為此,臨床上提出了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聯合十二指腸乳頭切開取石術(EST)的治療方案[1]。由于肝內膽管結石的治療需要采取手術方式,因此,臨床上患者是否能夠較好地配合治療較為重要。在ERCP和EST取石術治療的過程中引入護理干預,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性與效果得到了各方的認可。本文以本院158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手術護理干預數據為基本資料進行報道,以期為相關護理與基礎醫學研究活動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統計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ERCP和EST取石術治療,且留存有完整醫療護理數據的158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護理情況作為研究的基礎資料;隨機拋擲硬幣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79)與觀察組(n=79);其中,觀察組:男36例、女43例,年齡23~90歲、平均年齡(57.65±1.20)歲,平均病程(4.02±0.62)個月;對照組:男40例、女39例,年齡23~90歲、平均年齡(57.90±1.25)歲,平均病程(4.10±0.65)個月;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根據科室工作規章制度與主治醫師的囑咐,對患者進行基本的術前宣講、術后用藥指導,基本健康教育,常規心理疏導,對患者的飲食與活動進行指導與建議等。
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干預:第一,完善術前準備工作。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并向患者詳細講解手術治療的配合要求與基本治療過程;并對患者進行術前禁忌知識宣講。同時,在手術開始前應當積極準備手術的各種用具。第二,強化術中配合。在手術實施的過程中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從而加快手術過程。第三,術后遵照醫囑來指導患者用藥。護理人員嚴格按照醫生開具的藥物處方來指導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對于患者在用藥上存在的不明確方面進行解答。第四,情志與環境干預。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為幫助其樹立治療的信心,必須對患者進行的情志干預以幫助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形成對疾病治療的積極心態。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護理人員還應當進一步優化病房環境,從而增加患者的感官舒適度。第五,與患者進行一對一交流。了解患者在護理層面的個性化需求,并且對于合理且醫院現有條件能夠達到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滿足,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接受度提高醫療認可度。第六,生活指導。即,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基本的飲食建議,從而幫助患者形成有營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同時,對患者的活動進行干預,指導患者在治療的不同階段應當如何科學開展活動,從而起到對手術治療的促進作用。
1.3?評價指標
根據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進行評價。治療效果=一次性結石清除例數/總患者例數;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患者例數。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肝內膽管結石治療效果
觀察組所有患者經過一次手術治療后全部實現肝內膽管結石清除,一次性清除率為100.0%;對照組所有患者經過一次手術治療后尚有5例患者未完全清除肝內膽管結石,尚需進一步治療,一次性清除率為93.7%(P<0.05)。見表1。
2.2?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出現1例一過性急性胰腺炎,對照組各出現2例感染、3例一過性急性胰腺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3%,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3%(P<0.05)。見表2。
3?討論
在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微創手術治療中給予護理干預是提高治療效果以及緩解病人不適感的有效方式。但是,如何給予患者最合適的護理服務則是各方探討的熱點。對于肝內膽管結石患者而言長期的病痛以及存在的手術創傷性治療,均對其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響[2]。因此,對于這一類患者的護理不能僅僅實施簡單的常規護理模式,必須采取更具人文關懷與個性需求(如進行針對性手術心理干預)滿足的護理模式。在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護理中優質護理與傳統的護理方式相比,不僅遵守科室的基本規章制度,還引入對患者人性化內容的護理[3]。優質護理是對常規護理的發展完善,將患者的疾病治療需求與情感需求納入到護理服務中,從而不僅滿足患者疾病治療的基本需求,還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認可度與最終的綜合治療效果[4]。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所有患者經過一次手術治療后全部實現肝內膽管結石清除,一次性清除率為100.0%,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3%,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在接受ERCP和EST取石術治療時,采用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一次性結石清除率并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杜冰,廉清媛,徐輝.ERCP和EST取石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50例臨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8):244-245.
[2] 張婭娟.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及十二指腸乳頭切開取石術(EST)的護理措施[J].兵器裝備工程學報,2016,37(02):165-168.
[3] 谷化劍,郭宇廷,韓民,等.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與腹腔鏡膽道手術在肝內外膽管結石治療中的療效評價[J].中國內鏡雜志,2017,23(08):37-42.
[4] 侯曉慧.ERCP和EST取石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53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7,(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