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梅
【摘?要】統編教材中,注重口語交際與寫作的關聯,實現從說到寫的平穩過渡。從說起步,減輕了兒童直接寫作的心理負擔,同時也尊重了兒童現有的表達水平,激發并保護兒童表達的興趣和自信心。因此,注重培養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顯得尤為關鍵。同時,言語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和傳遞信息最不可或缺的表達方式。從中低年級抓起,并把言語訓練真正落到實處,又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生;創設語境;言語;生長力
一、抓契機,著力激發表達的興趣性
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興致盎然,暢所欲言,展現靈性,發揚個性,教師應努力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說、愿說。如在體育運動會上,一個六年級的男孩在接力賽中,鞋子跑掉了,但是他毫不在乎,赤著腳在賽道上繼續奔跑,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因為是有目共睹,學生的看法是各抒己見。“大哥哥有拼搏精神,值得點贊”;“大哥哥不想為班級拖后腿”;“大哥哥很有趣”;“大哥哥的腳摩擦地上,不疼嗎”……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有感而發,言之有物。這樣一來,學生的言語表達興趣盎然。
二、重互動,提高表達的深度性
言語的發源地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師應該設法將學生放到一個具體、可感的情境中去,讓學生學生受到語境的感染,從而自主地表達,快樂地交流,深度地思考,說出真情實感。早讀課上,一聲尖叫打破晨讀的美好:“蝴蝶,蝴蝶來了”。原來是一只蝴蝶誤入教室,四十雙眼睛齊刷刷地仰望天花板,筆者就趁勢捏著嗓子來了個角色轉換:“大家好啊,我是蝴蝶,我有打擾你們上課嗎?”這下好了,話匣子打開了:“你好啊,沒有打擾,你是不是迷路了呀?”筆者故意,嘟著嘴,裝出很愁悶的樣子:“是呀是呀,我也不知道怎么就飛到你們這座城堡里了。”“你放心吧,我們不會傷害你。”筆者感激地說:“謝謝你們,我們做朋友吧!”……意外生成出一個能與學生對話的童話氛圍,我們都身臨其境,豐富的想象使學生爭著訴說,變“要我說”為“我要說”。這樣,學生的思維便有了深度與廣度,無形中給學生一個言語生長的環境。他們的思維,他們的心智,逐漸在對話中,明亮起來。這樣的自然情境中,師生、生生雙向互動,把動腦思考與動口表達自然鏈接,學生參與的意識更強了,思維更活躍了,言語表達能力更有條理性、深刻性和獨創性。
三、宜整合,體驗表達的多樣性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直觀形象思維強,如果我們能密切聯系生活情境中的體驗,適當進行言語訓練,那么提高學生言語表達能力也就水到渠成。筆者在每天的語文課堂的前5分鐘,安排了“話吧”,每天一個微話題,讓學生暢所欲言。比如有時跟學生聊聊家庭:你們家養了什么小動物,你平常是怎么和它玩的,它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有時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課外拓展延伸,組織學生搜集與課文相關的故事,開展小小故事會等活動;有時課后走到學生中去,蹲下身子,傾聽他們最近看到的、聽到的新鮮事;有時會借助班務工作,讓吵架的學生說說自己錯在哪里,讓其他學生評一評應該怎么做……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鏡頭,教師善于整合身邊的資源,帶著學生去體驗各種表達情境、表達方式、表達需要,從而達到潤物無聲之效。
四、找依托,享受表達的創造性
統編教材的內容安排上,可以看出無處不重視語言的積累和語言的運用。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補白的方法,通過課文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導學生去感知,去體驗,以此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對文章的情感體驗更加細致,從而也悄無聲息地啟發了想象,進行了言語訓練。例如一年級《咕咚》這篇課文,就是進行言語訓練的好教材。因為它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連環畫課文,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地猜測:還有哪些動物會聽到這個消息?它們會怎樣做呢?學生們躍躍欲試,大膽表達:山羊來了,他會摸著長白胡子說:“這個咕咚是誰呢?”長頸鹿來了,伸長脖子,想看個究竟,可是怎么也看不見。狐貍來了,嚇得直甩尾巴,大聲尖叫著……教師不斷鼓勵學生打破已有的束縛,大膽表達自己的想象與猜測,勇于嘗試、創造。這樣既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又讓言語訓練有依托,且讓學生享受在自我創作中。
五、巧借助,增強表達的生長力
現代化教學媒體的運用,是創設情境的重要手段,精美的圖片、生動的音頻、有趣的游戲等巧妙創設,直觀形象,有利于對學生形成視覺與聽覺沖擊,從而達到其他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效果,讓我們感受到學生表達的生長力。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聲音》時,筆者播放了一段各種風刮不同樹葉的聲音的音頻,讓孩子們想象哪種樹葉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你似乎聽到了什么歌曲呢?這下好了,答案精彩紛呈:白樺樹的葉子發出“嘩嘩”聲,像是演奏流行曲;銀杏樹的葉子發出“沙沙”聲,像是手風琴演奏的輕音樂……說著,還用小手筆劃著風力的大與小。接著,播放了一段手風琴演奏視頻。在這樣的情境中,孩子們悄然理解:樹葉像歌手一樣,唱出各種不同的歌曲。借助音頻、視頻,讓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內心想法碰撞,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增強學生表達的生長力。
言語是人人必需掌握的表達、交流工具,生活又是言語表達的內容。如果教師能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著力挖掘言語表達的生活資源、教學素材,找準切入點,創造、捕捉各種機會,讓學生大膽表達,一定能聆聽到學生言語表達拔節的聲音。
參考文獻:
[1]曹獻云.淺議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感[J].學周刊C版,2013(0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