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晶晶
摘 ? 要:互聯網時代,碎片化學習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得知識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也是促進其終身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與傳統的學習模式相比,碎片化學習能夠為學習者提供一種嶄新的、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本文對大學生碎片化學習的現狀、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提升大學生碎片化學習效果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碎片化 ?學習資源 ?交互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b)-0249-02
當今互聯網時代下,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模式不斷出現。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在2019年2月28日第43次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民的規模己達8.2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9.6%,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中國手機網民的規模達到了8.17億,占比達98.6%,手機已成為人們主要的聯網設備。從中國網民的教育層次看,網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群體為主,截至2018年12月,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占比分別為38.7%和24.5%;受過大學專科、大學本科以及以上教育的網民占比分別為8.7%和9.9%。由此可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人們時時學習、處處學習提供了支持。
1 ?碎片化學習的概念及特征
“碎片化”最開始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后現代主義”的學術研究中,原意是將完整的東西破碎成很多零塊,隨著時代的發展,“碎片化”廣泛地應用于政治學、經濟學和教育學等諸多領域。碎片化學習是“碎片化”這一概念在教育學中的延伸運用,指學習者運用全新的思維方式,從網絡中挖掘有意義的知識碎片,再對這些知識碎片進行存儲、加工、內化,進而將碎片化知識融入到個人已有的知識結構中。碎片化學習是非正式學習的形式之一,相對于系統、正規學習,碎片化學習具有以下特征。
1.1 學習時間的碎片化
我們可以把一天的時間可以分割成很多的時間段,這些時間段可長可短,從整體上形成了若干個時間碎片,學習者可以利用這些零碎的時間進行學習,如等車的時間、某天的空閑時間等,不必拘泥于必須是時間長的正規學習,學習時間呈現逐漸碎片化的趨勢。
1.2 學習內容的碎片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獲取的學習資源和信息不再是完整的、系統的,而是呈現碎片、非線性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網上的諸多資源和信息的存在形式是以碎片形式呈現,知識點顯得比較零碎;第二,伴隨時間和空間的碎片化,人們不大可能能夠完整地學習某一系統知識,于是人為地將學習內容分割成若干小塊,逐塊學習。
1.3 學習媒體的多樣化
根據數據調查顯示,電視(43.83%)、報紙(46.32%)、網絡(54.12%)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超過一半以上的受眾是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紙質學習已開始退化,各種資源平臺和APP的數量和種類急劇增加。如僅蘋果商城上的APP應用軟件就有121萬個,范圍遍布財務、教育、旅游、商務、社交、兒童、生活、體育等社會全領域,由此可見,資源和信息的載體呈多樣化,學習者完全可以自主選擇和運用各種學習媒體。
1.4 學習思維的碎片化
鑒于前面學習時間的碎片化、內容的碎片化,使得學習者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接觸到海量信息,與系統、正規學習相比而言,碎片化學習的學習和思考空間比較淺顯,不能及時形成較為系統的認識,呈現出思維的碎片化。
2 ?大學生碎片化學習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現在的大學生多是98后,他們從小生活在數字化時代,他們熟悉并頻繁使用各種電子產品。調查表明,大學生普遍使用搜索引擎、網絡新聞獲得信息;通過微信、微博、電郵進行溝通交流;通過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網絡游戲、網絡文學進行休閑娛樂,互聯網與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娛樂、生活息息相關,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同時,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此外由于學習設備、學習媒體的多樣化、網絡的全面覆蓋,為他們不受時間和地點的學習創造了條件,再加上大學生的學習環境相對輕松、開放,課程時間安排相對靈活,大學生擁有可以利用的自由時間相對較多,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群體日漸成為碎片化學習的忠實參與者,大部分的大學生已逐漸養成碎片化的學習習慣。
總體來講,大學生碎片化學習的學習效果良好,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些許問題。
2.1 難以建立系統的認知體系
由于碎片化學習媒體的多樣化,大量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涌現出來,使得大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接觸海量信息,這些遠超出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碎片化學習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大學生都只是對零散知識碎片的粗略瀏覽,多少情況下只是被動地接受這些碎片化的信息,而缺乏整體和宏觀的把握。
2.2 學習資源的獲取能力有所欠缺
從實際在校學生的情況來看,遇到待解決待查詢的問題,大部分的大學生首選是通過百度、網易等搜索引擎查閱資料,還沒有養成在學術數據庫(如知網、維普、萬方等)查找資料的習慣,對于專業學習資源平臺(各種學習APP)了解甚少,因此從學習資源的獲取方面還有所欠缺。
2.3 缺乏與其他學習者的有效交互
交互是所有的學習過程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通過交互,幫助學習者順利開展學習活動,增強學習者的理解能力。碎片化學習中的交互包括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老師之間。而幾乎大部分的大學生缺乏與教師的互動,教師無法了解學生課下學習情況,從而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學習指導,即課堂學習與課下學習幾乎處于脫節狀態。
3 ?提升大學生碎片化學習效果的建議
3.1 幫助大學生建立系統的認知體系
在大學生已有碎片化學習經歷的基礎上,提高其對碎片化學習的認知度和認可度,端正其僅僅消遣、娛樂的態度,利用碎片化學習的優勢,在生活中的零碎時間有效地引導自己進行碎片化學習,培養自主的學習意識,有效地將傳統學習與碎片化學習相結合,逐漸建立起系統的認知體系。如前所述,大學生缺乏將各種碎片化知識相互關聯的能力,因此需要對大學生碎片化學習進行有效地引導和指引。幫助大學生認識每一個碎片化的知識盡管只是一個很小的知識點,但它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之間建立某種連接,才能成為有效的知識,同時在建立這種連接時需要注意碎片化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融合性,才能將這些碎片化知識融入到自己的原有知識結構中,提高大學生對碎片化知識的辨析與整合能力。
3.2 有效地獲取學習資源
在碎片化學習中,學習資源非常廣泛、多樣,這些對學習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習者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環境選擇最為合適的學習資源類型,學習資源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到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大學生除了能夠利用搜索引擎解決學習問題、獲取學習資源外,還要了解不同類型的學習資源平臺,學會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篩選學習資源平臺,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能夠滿足自身需求的一系列學習資源平臺,獲取更專業、可靠的學習內容。
參考文獻
[1] 黃建鋒.碎片化學習:機遇、挑戰及應對策略[J].教育探索,2018(5):21-26.
[2] 平和光,杜亞麗.“互聯網+教育”:機遇、挑戰與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6(1):11-14.
[3] 王竹立,趙師紅.碎片化學習如何化弊為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12):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