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見日本內(nèi)閣文庫所藏中國明清文言小說敘錄*

2019-10-15 07:41:24吳肖丹
明清小說研究 2019年3期

·吳肖丹·

內(nèi)容提要 據(jù)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nèi)閣文庫訪書所得,計有中國筆記小說刊本《秀異事榷》《古今奇聞》《警心隨錄》《霞房搜異》《粟日抄》和抄本《花間笑語》未被書目著錄,小說刊本《瑯?gòu)质吠佟贰逗膮舱劇贰痘ㄏ蓚鳌芬驯粫恐洠丛敯姹厩闆r。探考這些小說的版本、內(nèi)容和作者,可補書目之闕。

一、未著錄的筆記小說

1.《秀異事榷》

《秀異事榷》1冊,(明)傅振商著,明崇禎元年(1628)序刊本,原藏于紅葉山文庫。版框19.5cm×14.5cm。半頁9行,行18字,小字雙行,字?jǐn)?shù)相同。白口,四周單邊,無行格。卷首有傅振商自序《秀異事榷引》,序言說明編輯緣由:“余于治兵之暇,悉發(fā)稗官野乘之藏,抽其秀異,手為詮錄,人高取韻,景幽取奇,事棼取藻,務(wù)期洞心悅目而止。”落款曰:“崇禎元年戊辰冬月朔君雨書于秣陵公署之燕喜堂。”卷端書名曰:“秀異事榷”。下書:“天中傅振商君雨父選輯,東岳施鳳來羽王父評品,男孕岱、孕嵩較,后學(xué)方文煒、方新較。”印章由上到下分別為“養(yǎng)拙亦寸”“傅振商印”“圣人墀苗裔二龍里傅氏之印”。本書卷首從卷名“秀異類”開始,至一冊結(jié)束曰“秀異事榷卷一終”,未見有其他分類,此一冊書可能并非全本。

根據(jù)小說序言所提到的郡望“天中”、成書于“秣陵”任上、“治兵之暇”等信息,作者應(yīng)為明末南京兵部尚書傅振商(1573—1640),字君雨,明代河南汝陽人。萬歷三十一年(1603)鄉(xiāng)試中舉,萬歷三十五年(1607)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入太常館,散館授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按察畿南,攝畿輔學(xué)政,平反冤獄,又創(chuàng)“恒陽”“國士”“天雄”三書院,后巡視茶馬,賑陜西災(zāi)荒,平定寧夏趙守祿叛亂。萬歷四十六年(1618)典監(jiān)陜西戊午鄉(xiāng)試,后遷太常寺卿,巡撫南贛,討平諸豪叛亂,遷南京兵部右侍郎,崇禎三年(1630)至崇禎六年(1633)任南京兵部尚書。崇禎十三年(1640)病故,贈太子太保,謚號“莊毅”。有《愛鼎堂文集》,因為刊刻于崇禎年間,保存不善,清初楊廷鑒予以編輯,后人傅鶯祥、傅應(yīng)奎在康熙、乾隆年間皆有補刻,又有《杜詩分類》《古論玄》《緝玉錄》《蜀藻幽勝集》,博采山川名勝的古人論說、題詠,涉獵甚廣。據(jù)《南明史》記載傅振商子情況曰:“傅孕岱,字玉策,汝陽人。尚書振商子。選貢。尤溪知縣。降清。”為傅氏小說做注的是傅振商的進士同年施鳳來(1563—1642),字羽王,號存梅,浙江平湖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會試第一名,廷試一甲第二名,天啟七年(1627)十一月任內(nèi)閣首輔,崇禎元年(1628)三月致仕。

《秀異事榷》所載筆記小說共567則,記載了歷史上人物“秀異”事跡、世間的“秀異”事物,還有一些天人感應(yīng)的“秀異”傳說,大多系作者讀書所得,取其奇致逸趣。書中筆記大半有注明出處,涉獵范圍甚廣,從《汲冢紀(jì)年》到明朝萬歷年間魏濬的《西事珥》皆有所取,多采歷史、天文、地理、物產(chǎn)、歷數(shù)、五行等奇聞異事。從作者的履歷和其他著作看,作者到任一處,即訪名山,識地理,匯編文萃,甚至有論堪輿的著作,與晚明以來學(xué)者型士大夫在京師外任職的風(fēng)尚相類,則是書亦不盡是案頭摘抄消遣之物,而是跟作者的游覽興趣相關(guān),雖無原創(chuàng)之說,但可備史料之用。

2.《古今奇聞》

《古今奇聞》共8冊四十四卷,(明)陳繼儒編,(明)郭偉校訂,舊藏紅葉山文庫。版框20cm×14cm。書半頁8行,行20字,小字單行,字?jǐn)?shù)相同。白口,黑魚尾,四周單邊,有行格。現(xiàn)有中國古代文言小說書目僅著錄施顯卿《古今奇聞》,未見此書,編者陳繼儒名下雖偽作甚多,也未見此書的記載,任明華的《中國小說選本研究》記載此書存,內(nèi)容不詳。卷首有張汝霖序言,張序指出文學(xué)、說家后世以為二者分途,其實文學(xué)與說家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以成不朽,認(rèn)為這部小說敢于指出一些史書記載之非,又能力證一些小說之言之是,立論新穎,又有充分的依據(jù)。他評價陳繼儒道:“眉公陳繼儒先生弱冠已蜚聲藝苑,精辭逸調(diào),泉涌山出,諸所著《銷夏秘笈》《談助》《說資》等書,翩翩然如道流仙客,玉立于塵埃之表。茲集也,較之從前諸刻,又骎骎乎其上矣。探討幾千余載,積而至數(shù)百萬言事,事必古所見,而語必古所未見,意必古所未見,而語必古所見。……遂以《古今奇聞》扁額,雖然有郭、丘兩大家之訂校名筆在,亦何用予額之,聊敘一言,以應(yīng)陳君請云。”此書由郭偉、丘兆源訂校,由張汝霖題名。落款曰:“天啟元年春正上元之吉山陰雨若張汝霖書于雪舫之中。”正文卷端書名曰:“古今奇聞廣見篇”。下書:“云間眉公陳繼儒纂輯、晉江洙源郭偉恭訂、臨川太丘丘兆源校閱,金陵四知館梓行。”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人。年二十九,隱居小昆山,后居?xùn)|佘山,是晚明著名的山人,工詩善文,擅長書畫。校訂者郭偉(1549—1619),字洙源,又字士俊,晉江石湖人。少年時以文學(xué)聞,參加“紫云社”,研究《易》學(xué),無意仕進。早年與福州“福建書坊”經(jīng)紀(jì)人余泗泉合作,出版“集注”系列著作,后流寓金陵,又編輯書稿交由金陵與吳中等地書商刊刻發(fā)行。為此書作序的張汝霖(1561—1625),字肅之,號雨若,晚年號岕園居士,萬歷二十三年(1595)進士,官至廣西參議,是內(nèi)閣大臣朱賡的女婿,張岱的祖父,與山人陳繼儒有密切的交往。陳繼儒《古今義烈傳序》稱:“肅之與余稱三十季老友,而素心遙對,杖屨詩酒,呼吸相通。”張岱《自為墓志銘》記載了六歲隨祖父見到陳繼儒的情形。張氏序言提及的陳繼儒著作《談助》《銷夏秘笈》,應(yīng)為陳氏的文言小說《偃曝談余》《銷夏部》。從校訂者郭偉的生卒年看,成書時間當(dāng)不晚于萬歷四十七年(1619),后又有丘兆源再校。自萬歷后期,多有書商盜用陳繼儒的名字出版書籍,天啟后,陳繼儒更是名傾天下,系于陳氏名下的筆記小說甚多,此書真?zhèn)紊写M一步考證,但前有張汝霖的序言,而且書名、封面、名牌等并未特意標(biāo)榜陳眉公著作,似無以陳繼儒名號博銷路的意圖。

內(nèi)容分四十四卷,如凡例所言,上篇二十卷,多為“舜藏蒼梧考實”這樣的“考訂訛謬,自古今治亂、是非得失以及禮儀,撮其事之博大、義之宏深者而揚扢之”的奇聞考證,共447則;中篇十二卷多是“女媧非婦人名”這樣“比事述詞、拾遺糾舛,并加考訂而儀禮尤詳?shù)谧h論”的新見,共422則;下篇十二卷則是多像“宋世三元不止三人考”這樣“究古以原其始,考禮以證其實,譚異而歸于正,多識而敷其詳”的考證,分為稱名類36則,古禮類(卷三十三、卷三十五)28則,考古類22則,象數(shù)祠祭祀類15則,仙妓雜異29則,雜異類25則,忌諱類21則,雜言類105則,辨物類27則,共308則。全書共1277則筆記,反映了作者的博學(xué)洽聞,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對古代典章制度的考證闡釋,不乏大膽的推理,符合《古今奇聞》的書名,已見清代考證學(xué)術(shù)的端倪,但所列文獻的來源則有值得商榷之處。其論諸子學(xué)說,并能延及當(dāng)世,自出機杼,可知其奇聞為當(dāng)時世風(fēng)學(xué)風(fēng)所發(fā)。如考論詈人以狗,列從古至今諸文字,史籍諸典故,而后論當(dāng)世士大夫雖平居謙讓,及勢利之接則若呂不韋譬喻之群狗爭炙雞,至于以當(dāng)世大臣妨主納諫,舉江乙對荊宣王之惡犬噬鄰人拒救主于溺井、晏子言齊景公酒酸與惡犬之說,出處皆有誤,而諷刺當(dāng)世之意昭然。本書與其他確認(rèn)為陳眉公的筆記對比,風(fēng)格大不相類,陳書多談瑣屑風(fēng)雅之物,不通政治,無此等尖刻諷刺之言論,若從陳繼儒與當(dāng)時執(zhí)政者友好的關(guān)系看,也不應(yīng)有此類對當(dāng)時大臣妨主納諫之批評。編者署名陳繼儒姑存疑。此書作者議論實蹈晚明清流一派言論,不免有故作驚悚語以博世人眼之習(xí)氣,即便斷為偽書,也值得從文化現(xiàn)象上進行探討。

《古今奇聞》書影1

《古今奇聞》書影2

3.《警心隨錄》

《警心隨錄》1冊,(明)張懋謙著,明崇禎十三年(1640)序刊本,舊藏于紅葉山文庫。版框22m×14.5cm。書半頁9行,行22字,小字單行,字?jǐn)?shù)相同。白口,四周單邊,無行格。卷首有作者自序,從剛成年的時候父親教誨他要謹(jǐn)言講起,敘述了他父親去世、補博士弟子員、為舉人收集前人修身的模范和格言的過程。落款曰:“崇禎庚辰中元日席林果道人張懋謙君平甫書于潯陽官署之幾廬。”正文卷端書名:“警心隨錄”。下書:“武林張懋謙君平輯,江州門人李獨明校。”

綜合序言和署名的“崇禎庚辰”“潯陽官署”“武林”這些時間、地理信息看,張懋謙應(yīng)是《(雍正)江西通志》所記載的名宦張懋謙,“張懋謙,字顧存,錢塘人。崇禎間知九江府”。通志還記載了在張獻忠掠奪九江界時,張懋謙多方防御,保護民眾,又在賑災(zāi)、救施、筑堤等事上尤為著力。根據(jù)序言看,作者在家中排行第三,萬歷二十八年(1598)補博士弟子員,萬歷四十年(1612)中舉,父親曾官至正四品“中憲大夫”這一品級。

此書以義命、冥報、凈修、還金、捐貲、廉介、節(jié)孝、友讓、長厚、容忍、古道、直道、附語分類,亦仿何良俊《語林》之體,共139則筆記,講述了作者經(jīng)歷或聽聞的故事,主要是用于警醒自己修身立德,并且作為宰官,以此勸誡百姓特別是有文化的鄉(xiāng)紳行善修德,共同維護地方的穩(wěn)定。作為一本地方官勸警教化的筆記,所取故事因果報應(yīng)色彩較濃,但該書貴在以當(dāng)世人、當(dāng)世事,論當(dāng)世的價值觀念、道德倫理,所記皆作者所聞見而非摘諸前人筆記,是反映當(dāng)時士大夫尤其是鄉(xiāng)紳日常生活的有價值史料。

4.《霞房搜異》

《霞房搜異》4冊,(明)袁中道編,明刊本,舊藏于紅葉山文庫。版框18.7cm×14cm。書半頁9行,行19字,天頭

注釋

,小字雙行。白口,左右雙邊,有行格。卷首有黃道周作的序、喬云將作的跋和袁中道作的凡例。黃道周指出:“霞房者,先生所居也,搜異者,居中所輯書也。”歷數(shù)古今歷史小說之奇異后評價曰:“至?xí)兄の丁⑴u之淵妙,世不乏奇士,觀際當(dāng)自恭領(lǐng),周也已口呿舌舉矣。”落款曰:“臨漳黃道周幼玄撰。”喬云將的跋評價袁中道曰:“小修骨態(tài)嵚岑,襟懷曠淡,故其著述評定彌天塞地,有耳目者,莫不知其姣好洋洋也。”他認(rèn)為這本書不同于齊諧志怪、東海清言、搜神哭鬼之說,而是能選擇傳奇,“每股熱腸吐冷語以點綴之”,特別有“遠致”。落款曰:“丁卯秋喬云將千里書于蝶軒。”袁中道的凡例指出此書的編撰并非出于“好異”,而是“古今自有此異,特以一拈出之”,而且此書的創(chuàng)作是在山麓水滸邊避暑,筑室名曰“霞房”時編寫的,故名“霞房搜異”,六合之外的異事、瑣屑的俚俗之談等都不取,幾十則傳奇,必欲道盡人情,達到“興觀群怨”的目的。落款曰:“仲秋日柞林居士自識于醉竹壘中。”正文書端曰:“霞房搜異”。下書:“公安袁中道小修評選”。

袁中道(1570—1626),字小修,號鳧隱居士、酸腐居士、柴紫居士、上生居士以及柞林居士。湖北公安人。“公安派”領(lǐng)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萬歷四十四年(1616)中進士,授徽州府教授、國子監(jiān)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作序的黃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作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幼平,號石齋。福建漳浦人。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時,任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首輔),因抗清失敗被俘,隆武二年(1646)殉國,生平與袁中道交集并不多。喬云將,字千里,似曾擔(dān)任杭州府仁和縣縣令,萬歷四十二年(1614)徐嘉泰修《天目山志》,訂正者是仁和縣令喬云將,待考。

此書分上、下二卷,共50則,從黃帝有熊氏的傳說到宋代的余靖傳聞,雜糅唐傳奇的昆侖奴、聶隱娘等故事,又穿插“小兒生子”這樣的民間奇聞,內(nèi)容駁雜,不加分別,而全書旨趣亦不甚明了。而且,除個別怪談外,所取皆前人筆記小說選本熟見者,似難以當(dāng)?shù)米髡咦晕业脑u價。黃道周序言在不斷陳述歷史異事之后,發(fā)出“口呿舌舉”的評價,頗可玩味。倘若從選擇“傳奇”這樣的角度看,公安三袁學(xué)術(shù)從李贄之說,此書專論異談,以此見作者自身所以為之“興觀群怨”,能跳出經(jīng)史之外,為傳奇野史張目,雖蕪雜空疏,實亦代表了當(dāng)時公安一派的文學(xué)主張。

《霞房搜異》書影1

《霞房搜異》書影2

5.《花間笑語》

《花間笑語》2冊,(清)釀花使者選,江戶寫本,舊藏于昌平坂學(xué)問所。開本26.5cm×18cm。書半頁9行,行20字。序言中作者交代此書寫于嘉慶甲子年,即嘉慶九年(1804)夏,“酉山弟招游大梁,余冒暑前往,及至,弟又使洛陽,山中獨處無事,偶追錄平日涉獵雜記及數(shù)十年中所見聞?wù)撸嫵伤木怼!钔嗽L子升侄于邢邱館……良朋聚集,談及新奇之事,即摭拾之,又得若干卷,名之曰《花間笑語》”。作者在京城謀事期間,此書為友人所傳抄,“今秋,一山親家被薦入都門,見而愛之,分俸屬余付梓”。落款曰:“嘉慶十一年九月望日書于都門棗林,釀花使者。”印章為:“楚禹、紅雨蕭生”。正文卷端題曰:“花間笑語”。下書:“釀花使者纂著”。

從序言看,作者出生于官宦家族,謀事于京城,閱聞豐富。第五卷有一則材料交代了作者家族的背景:

康熙間,商邱宋牧仲先生撫江右時,先曾大父司空公在里,先生招登滕王閣觀競渡,先大父滌齋公方九齡,侍宴,命賦五律,為稱賞之。年十五,康熙己卯舉京兆試,是科舉干清宮覆試,列一等第二名,丙戌成進士入詞垣。二伯父安亭刺史公乾隆辛酉科、先大人觀察公乾隆庚午科皆舉于鄉(xiāng),年均十五。大伯父云亭中丞公雍正甲辰中式,年十八,庚戌成進士。大兄敷時公年十七,乾隆甲子舉于鄉(xiāng),丁丑成進士。四弟酉山年二十二舉丙午京兆試。

可見作者出身于一個科第連綿的家族,而且家族中人都以早慧聞名。根據(jù)這則材料給出的關(guān)鍵詞,結(jié)合《(光緒)江西通志》的選舉表,康熙己卯,即康熙三十八年(1699)參加順天鄉(xiāng)試并中舉的只有南昌人熊本(一瀟子),是科出了科場案,由康熙親自覆試,筆記稱祖父“是科舉干清宮覆試,列一等第二名”,與史實吻合。作者出身江西南昌熊氏家族,曾祖父熊一瀟(1638—1706)字漢若,號蔚懷。康熙三年(1664)甲辰進士,授庶吉士,浙江道御史,官至工部尚書。工詩文,有《浦云堂詩文集》。根據(jù)方苞的《工部尚書熊公繼室李淑人墓志銘》,大致可以知道作者的家族情況,曾祖母李淑人出生于官宦詩書世家,祖父熊本,字藝成,號滌齋,熊一瀟仲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與方苞為同年知交。熊氏曾偽造熊賜履遺本,舉薦江西籍的自己為湖北籍的熊賜履同宗侄子,被康熙皇帝發(fā)現(xiàn),進行治罪,但熊本在一甲子后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赴鹿鳴,可見并未受到重懲。熊本長子熊學(xué)鵬,即作者大伯,字云亭,號廉村,雍正八年(1730)庚戌進士,授兵部主事,擢御史,廣東巡撫。二伯熊學(xué)烈,熊一瀟長子熊大彬之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進士。父親熊學(xué)驥,乾隆十五年(1749)鄉(xiāng)試舉人,官至湖南驛鹽道。《(光緒)江西通志》選舉表記載乾隆九年(1744)舉人為熊之福,乾隆二十二年(1757)進士,即作者的大兄,乾隆五十一年(1786)舉人熊之書(丙午京兆試天榜),即序言和這則材料提到的酉山四弟,作者熊之縉,未見于選舉表,仕宦生平未詳。今有討論清代曲壇的論文引用此書刊本,未詳館藏地,國內(nèi)或有刊本保存。

全書共五卷,共236則晚明和清代上層文人及官場的逸聞趣事,有數(shù)則摘自《隨園詩話》《蓮陂詩話》。筆記間不乏狐鬼之說,有部分筆記篇幅較大,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多屬交游宴飲談資。因為作者的家世及交游的關(guān)系,這部筆記記錄了平時冶游清玩的情形和言論,對園林、曲藝、文學(xué)、世家等關(guān)注較多,呈現(xiàn)了不少當(dāng)時社會文化風(fēng)尚的細(xì)節(jié),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其論清代園林、曲壇,值得相關(guān)研究者予以關(guān)注,而論查初白、王漁洋等文壇名宿事,因作者交游所聞,較為可信。總體而論,所敘逸聞趣事,皆非關(guān)政治,筆調(diào)則與干嘉以來學(xué)者筆記小說接近。

《花間笑語》書影1

《花間笑語》書影2

6.《粟日抄》

鄭奎光,字章甫、仲師,從陳忠臣序言的落款可知鄭奎光是福建莆田人。陳序曰:“南曹夙稱吏隱,司儲獨為繁劇。”林序稱贊鄭奎光在戶曹倉司任上“清操勤勵,剔弊釐奸,所監(jiān)諸倉依期出納”。可知鄭奎光是南京戶部官員,在明末軍事緊張時期管理錢糧得法。陳臣忠,字景周,福建莆田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鄉(xiāng)試中舉,萬歷三十二年(1604)進士,累官至南京刑部郎中。林古度(1580—1666),字茂之,號那子,別號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不求仕進,游學(xué)金陵,明亡,以遺民自居,有《茂之詩選》二卷、賦一卷,并《清史列傳》行于世。邵捷春,字肇復(fù),侯官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進士,崇禎十年(1637)為四川副使,竭力抗擊張獻忠的軍隊,兵敗,下獄論死。從結(jié)交的友人評價看,鄭奎光不愧盡忠職守的良臣,他編輯的這本筆記小說也尤為注重官員的修養(yǎng)。然內(nèi)容多從前人筆記搜索摘錄,沿襲舊說,故原創(chuàng)性史料價值不高。

二、已著錄小說

1.《瑯?gòu)质吠佟?/h3>

《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有著錄曰:“明代志人小說集,徐象梅撰。《四庫全書總目》小說家類存目著錄,十六卷。今有萬歷刊本,未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是書史傳及稗官事語,分類記敘,其體一仿《世說》,而別創(chuàng)品目。起帝符、后瑞,迄靈畜、士人,凡一百二十二類。分配既多未確,又每條下不注引用書名,亦無征據(jù)。書成于萬歷己未,其曰史唾者,自以為拾史氏之唾余。蓋亦何良俊《語林》之類,而持擇不如良俊多矣。’徐象梅事跡史傳未載,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知其字仲和,錢塘人。”《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藏善本書目》也著錄此書,藏于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

內(nèi)閣文庫本《瑯?gòu)质吠佟?冊,(明)徐象梅著,(明)陳繼儒校訂,萬歷四十七年(1619)序刊本,豐后佐伯藩主毛利高標(biāo)獻上本。版框21.5cm×15cm。書半頁8行,行20字,小字雙行,字?jǐn)?shù)相同。白口單魚尾,四周單邊,有行格。卷首有徐象梅的序言,落款曰:“海上之謨觴石室平原寓公徐象梅撰”。又有諸暨“古瓶山項真”的序言稱徐象梅為“仲和”,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法一致。

2.《狐媚叢談》

《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載:“明代志怪小說集,墨床子撰,《千傾堂書目》小說類著錄,一卷,原書已佚。未見佚文。觀書名當(dāng)為狐媚一類怪異故事。墨床子其人未詳。”

內(nèi)閣文庫《狐媚叢談》2冊,萬歷刊本,舊藏于紅葉山文庫。版框21.5cm×13.5cm。書半頁8行,行20字,小字雙行,字?jǐn)?shù)相同。白口,四周單邊,有行格。已有對此書的內(nèi)容和作者進行研究的相關(guān)論文。

3.《花仙傳》《花仙小志》

《花仙小志》1冊,(清)黃有華編著,清嘉慶十二年(1807)序刊本,舊藏于昌平坂學(xué)問所。書半頁7行,行20字,小字雙行,字?jǐn)?shù)相同,左右雙邊,白口,有行格,版框19cm×11cm。書牌曰:“花仙小志”。右側(cè)上端書:“桐□□□版”。左側(cè)下端書:“我軒增刊”。卷首序言交代了編撰的緣起,乾隆四十九年(1784)江西舒夢蘭在南京應(yīng)試落第后,過秣陵寫下《鐵馬辭樂府七解》,一時詩名大盛,同年,赴浙江衢州就事,過杭州時作西湖雅集,與友人妹花仙,訂下鴛盟,因母親病重,舒夢蘭回鄉(xiāng)照顧母親,但母親病愈時花仙卻又病亡。吳越文人一起為花仙寫下悼念詩文,輯成《花仙小志》。

內(nèi)閣文庫這個嘉慶十二年(1807)序刊本,是舒夢蘭的學(xué)生黃有華在二十幾年后杭州文人為花仙遷葬和嫁殤時,搜集殘版增刊的。落款曰:“嘉慶十二年春月都昌黃有華敬書”。此書收集了親朋好友悼念的文章、書信、詩歌,還有后人感嘆才子佳人不能終成眷屬的序言。其中,《花仙傳》一篇,南州蔡綬撰,傳花仙乃生母有孕感花神而生,體近于傳奇小說。《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的《花仙傳》條曰:“傳奇小說。清蔡綬撰。其人事跡未詳。據(jù)書中所記,似為康干間人。本書未見著錄。《中國叢書綜錄》列于小說家類。今有《香艷叢書》本,未署撰人。又見收于謬艮《夢筆生花》初編卷二,署為蔡綬撰。本書為單篇傳奇。……故事不外紅顏薄命一類習(xí)見故事,描寫較有文采,風(fēng)格稍近縟麗。”則《花仙傳》本出自悼念詩文集《花仙小志》。

從上述新見的小說版本可以看出,大部分小說成書刊刻于明末或者晚清時期,遭遇時代變革,遂在本土失傳或者流傳不廣,卻經(jīng)由江浙海商通過私人海上貿(mào)易傳入日本。在古籍公開和數(shù)字化逐漸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遺珠等待被發(fā)現(xiàn),整理研究歷代小說刊印文獻,仍需廣泛搜求,小心考證。

注釋

:

①董康著,朱慧整理《書舶庸譚》,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12-15頁。

②袁行霈、侯忠義編《中國文言小說書目》,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1年版;石昌渝主編《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文言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寧稼雨編《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齊魯書社1996年版;朱一玄、寧稼雨、陳桂聲編《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

③魯迅《關(guān)于小說目錄兩件》,《魯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3年版,第73頁。

④[明]傅振商撰,楊廷鑒輯《愛鼎堂全集選》10冊,清康熙三年序刊本,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nèi)閣文庫藏。

⑤[明]傅振商輯《杜詩分類》5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5冊別集類,齊魯書社1997年版。

⑥[明]傅振商輯《古論玄箸》8卷、《緝玉錄》5卷、《蜀藻幽勝集》4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35冊總集類,齊魯書社1997年版。

⑦錢海岳《南明史》,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2318頁。

⑧任明華《中國小說選本研究》(博士學(xué)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2003年,第193頁。

⑨⑩[明]張岱著、夏咸淳點校《張岱詩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40、294頁。

?[清]謝旻等監(jiān)修《江西通志》卷64《名宦》,《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15冊,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版,第23頁。

?徐嘉泰等修《天目山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33冊地理類,齊魯書社1997年版,第233頁。

??[清]曾國藩、劉坤一等修《(光緒)江西通志》,《續(xù)修四庫全書》第65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68、739、801頁。

?[清]方苞撰,劉季高點校《方苞集》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頁。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康熙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第5冊,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初二日《江寧織造曹寅奏報熊賜履病故折》,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初三日《江寧織造曹寅奏報熊賜履臨終病狀及其遺屬》,中國檔案出版社1983年版,第641、660頁。

?楊飛《清代江春康山草堂戲曲活動考》,《中華戲曲》2007年第2期。

?寧稼雨《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齊魯書社1996年版,第313頁。

??朱一玄、寧稼雨、陳桂聲編《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388頁。

?陳國軍、龔敏《〈狐媚叢談〉的編者、版本與成書時間考略》,《世界文學(xué)評論》2011年第1期;劉愛麗《〈狐媚叢談〉研究》(碩士學(xué)位論文),云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12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免费无遮挡AV| 青青草91视频| 国产欧美网站|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午夜精品影院|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动态图| 欧美区一区|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色在线|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色久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亚洲黄色成人|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超碰91免费人妻|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中文在线|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亚洲二区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在线国产欧美|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伊人激情综合|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日韩视频福利|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迷奸在线看|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色悠久久久|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毛片最新网址|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国产导航在线|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网站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