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云

摘? ? 要: 音樂教學法課程是高職高專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也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成為教師前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傳統音樂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實踐,較少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在競爭激烈的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教學已經開始推廣與普及。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以信息化為背景,結合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特點,研究音樂教學法課程改革。
關鍵詞: 信息技術? ? 高職高專? ? 音樂教學法? ? 教學改革
“音樂教學法”課程是學生走向教師崗位、取得音樂教育專業教師資格證前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既是一門理論課,更是一門實踐課。以往的“音樂教學法”課程教學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實踐為主,形式較為單一。在信息化社會,如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實現多元化教學,與信息化接軌,是音樂教師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本文將從教學手段、方法、評價機制等角度進行闡述,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與創新能力。
一、“音樂教學法”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宏觀上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各個行業都在強調信息化,教育作為培育未來教師的搖籃,更應當首當其沖參與改革,投入信息化進程中。2012年3月,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作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針之一[1]。2012年5月,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2〕5號)強調:“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內容,是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支撐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基礎,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2]國家政策的支持引領我們進行信息化教育。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面向的是小學音樂教師,福州市的小學已經基本推廣信息化教學。高職院校面對人才競爭,為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使學生在眾多就業者中脫穎而出,必須強調改革,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與時代同步;“音樂教學法”是一門教授學生如何成為一名合格音樂教師的課程,為適應學生就業發展需要,有必要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
(二)微觀上
“音樂教學法”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的課程,根據培養方案,學生需要在學習相關前修課程,例如聲樂、鋼琴等課程后開設這門課,這門課從二年級上學期開始選修,共三個學期。在三個學期里,學生要學習音樂教學法的理論知識,更要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學會如何進行小學音樂課教學。如何進行教學,包含內容非常廣泛,有欣賞課、唱歌課等課程類型。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并不能講完所有的教學內容。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不了的任務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讓學生分享至信息化平臺,課后解決。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依賴信息化進行聆聽與鑒賞,可以說音樂的特性決定了信息化的必要性。
二、“音樂教學法”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措施
傳統的音樂教學法課程中運用到的信息化方法非常有限,設備只有電腦和投影儀。教學模式以口傳心授的一對一的師徒模式為主,教學有局限性。隨著國家對信息化的重視,我國電化教育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南國農先生指出:“所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3]微課、慕課、翻轉課堂及西沃白板等信息化手段進入教學中,豐富了教學手段。下面我將結合本校“音樂教學法”課程,從課前、課堂和課后三個層面度進行信息化教學的介紹。
(一)課前準備、教學設計
1.在線學習
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是信息化教學手段中最常用的幾種,在“音樂教學法”開始上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觀看提前錄制好的微課、慕課視頻,進行在線學習,并完成視頻中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帶入課堂進行討論。例如,在進行國外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時,學生可以課前學習柯達伊、奧爾夫等人物的生平介紹及方法理念,課堂主要是師生共同進行教學法的實踐與互動。
2.課件制作
在“音樂教學法”課程設置中,讓學生上臺進行預授課、鍛煉是非常重要的,課件是上課必不可少的教具。雖然課件的制作是高職院校在校生在校期間學習計算機課程必須掌握的技能,但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課件制作大部分都比較簡單,有些學生甚至畢業后仍然不會制作課件,導致她們在實習或者就業時,少了幾分競爭力,而且上課內容不能達到吸引學生的效果。
教師在“音樂教學法”教學過程中可以選出其中一個課時,先教會學生如何制作課件,在接下來的實踐中讓學生分組課前進行課件設計,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
(二)課堂講授、教學實施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實行信息化教學多元化,運用恰當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多媒體的教學實施
多媒體的實施已成為課堂教具的標配,小學音樂教學需要借助多媒體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更直觀地讓學生學習。高職學生需要在課堂上進行模擬教學,課前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能否流暢、順利配合講課內容與進度,是考核學生信息化水平運用程度高低的關鍵。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花時間進行充分制作與練習。
2.西沃白板的運用
白板由于具有便利性與實用性等特點,已受到福建省中小學的普遍推廣,得到師生的一致認可。西沃白板是一款類似于PPT的課件。在西沃白板的課件設置中包含多種傳統PPT課件沒有的設置,例如思維導圖的運用。西沃白板還能在已經定稿的課件上,根據課堂講授需要自由移動與更改,使課堂更直觀、生動、形象。同理,高職學生在課堂上也可以用白板進行教學,提前適應白板的制作與使用。
(三)課后操作、熟練技術
1.運用信息化平臺
如果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基礎硬件是信息化教學的載體,信息資源是信息化教學的主要信息來源的話,那么軟件程序與教學平臺是信息化教學的展示舞臺[4]。信息化教學互動平臺是專門為教師和學生營造的環境,師生可以在平臺創建班級和課程,課上學生可以發表言論、上傳圖片和視頻、進行簽到,也可以進行游戲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音樂教學法”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試講或片段教學,有限的課堂時間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無暇顧及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此時我們可以借助互動平臺,例如UMU互動平臺。在UMU互動平臺的APP里創建一個音樂教學法的班級,所有班級學生加入,在班級里,每個學生每周提交視頻作業,教師課后可以觀看學生的視頻,并在平臺上對每位學生的作業進行及時點評與反饋。
再如邊彈邊唱是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功,這就要求教師在音樂教學法課程中重視學生樂曲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但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每一次課并不能了解所有學生的即興伴奏掌握情況,可以運用信息化手段,讓學生在課后把完成的伴奏錄制成視頻,上傳到平臺,這樣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了解學生的情況,并在網站進行點評。
2.修改調整課件
學生在課堂上聽取了老師的建議,并觀看其他同學制作的案例,課后進行整改,不斷熟悉信息化操作。
三、信息化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信息化教學提高了音樂教學法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可以看到,這個階段盲目追求信息化,生搬硬套他人的教學理念,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不一
音樂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專業,聲樂、鍵盤、器樂等專業基本上以一對一教學為主,在課堂上很少運用到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也不同。一些教師近兩年開始接觸學習信息化教學,例如微課、慕課的錄制等,而且年輕教師接受能力與工作年限長的教師接受能力程度也不同。“音樂教學法”雖然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但是教師不夠熟悉信息化教學手段。
(二)課程缺少信息化教學的評價機制
我們在大力提倡信息化教學的同時,摒棄了傳統教學法,主要認為信息化教學可以為傳統教學帶來顯著的實質效果。但在大量實踐教學中,忽視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效果評價[5]。因此,應當建立評價機制對信息化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監督管理。
對于“音樂教學法”這門課程,使用的主體不同,評價的內容就不同。這門課程主要使用主體是教師和學生。首先,對于學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從課堂信息化使用情況里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除此之外,在相關教學資格證考試中,也應當設立評分標準。目前與這門課程密切相關的考試有教師資格證與教師招考的面試。我們可以從相關考試標準中了解到,信息化教學并未納入評分點,因此建議在教師資格證面試等考試評價標準里,加入信息化教學相關評價標準,加強師生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視。
其次,教師的信息化水平直接決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校可以通過課堂聽課、教案、教師信息化教學比賽等途徑了解教師的信息化掌握情況。
四、“音樂教學法”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提升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高職高專學校由于生源不夠穩定,招收的學生基礎較為薄弱、藝術綜合素質不高,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受限。進入學校后,雖然開設音樂教學法課程,但信息化制作水平還很弱,制作的課件處于初級水平,不能很好地與實習和工作有效銜接。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提高師生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教學水平,本課程將特別選出2節-4節課,對學生的信息化水平進行指導。
(二)投入經費
高職院校首先要加大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視,根據信息化教學需要投入經費,除了多媒體教室外,還應當專門為師生設置信息化培訓與教學教室,添置信息化教學需要的設備。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定期參加信息化教學培訓、比賽,在培訓與比賽中提高信息化運用水平。
(三)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
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不夠強,在課前觀看視頻或課后上傳視頻完成作業等任務,是很難自主完成的。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期末考試細分為期末卷面成績、考勤、課堂表現與課后作業完成情況(表一)。由于高職高專音樂教育專業面向小學音樂教師,在學生參加教師招考筆試或者參加教師資格證筆試時,音樂教學法理論知識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期末考卷面成績可以設置為40%。但音樂教學法同時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理論為實踐打基礎,課堂表現與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占剩余的50%。為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重視度,每周學生信息化學習情況應包含其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結語
新媒體社會,教育也玩起了翻轉。微課、慕課等信息化教學方式加快了學科建設,小學音樂教學法課程改革也不例外。通過信息化教學,師生增強了實踐能力,融洽了課堂氛圍;學校開設精品課程,加強信息化硬件設施建設。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信息化課程建設才剛起步,我們會堅持在高職高專的職業特點下,以信息化技術為教學手段,以建構主義為教學原則,注重學生的實踐,培養學生的自主與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Z].教職成〔2012〕5號.
[3]林書兵,張倩葦.我國信息化教學模式的20年研究述評:借鑒、變革與創新[J].中國電化教育,2015(9):103-117.
[4][5]劉莉淋,周黎.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有效性評價體——以《工程測量》為例[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7(10):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