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英
中職學生整體素養不夠高,學習能力不強,對于公共課學習不夠重視,甚至以為公共課的學習可有可無,中職語文教學也難逃此“厄運”。筆者在中職擔任語文教學十多年,對于語文教學的尷尬處境深有體會,以為要痛下深功夫,才能走出中職語文教學的困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中職語文教學情況分析
本地區中職學生大多是中考成績不高的群體,中職學習是他們無奈下的一條出路,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孩子不是學習的料,只要學生不出事能在教室坐著就行。這些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如此低,學生在學業上就更是無所事事了。一旦這些學生在校期間不再追求學習成績,他們在教室里“理所當然”虛度光陰了,于是學校管理有難度,更別提學好功課了,中途輟學也時常發生了。即使是一些沖著專業來學習的學生,他們眼里也只有專業課學習才是正事,基礎課學習似乎是閑暇之余才需要顧及的。有些學生甚至覺得英語數學因為比較難,需要學一些,而語文科目是只需要在考試時候發揮靈感即可,語文課堂教學則被認為是無需參與的。中職語文教學如何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不小的難題。
二、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
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應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開始。筆者以為,在中職語文教學時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中職學生公共課基礎薄弱,學生可能視英語課為天書,對數學課可能會無從入手,但語文課卻是他們能聽懂并且可以參與的一門課程,因此語文課程更需要重視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多唱“主角”,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在教學《南州六月荔枝丹》時,先請學生介紹自己喜歡吃的水果,要求盡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學生形象生動的介紹讓課堂上充滿瓜果的“香味”,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致。生活在“荔城”莆田的學生,對荔枝并不陌生,讓他們談荔枝,都能說上一些,順勢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在這篇課文學習后,要求學生在荔枝成熟季節,去看看書中提到的莆田千年古樹宋家香。把教學內容引入學生生活,讓學生體會到課文不僅僅是文本內容,更是學生在生活中的一部分,至此熱愛家鄉的情感教育也水到渠成。
(二)重視作家經歷和時代背景的介紹
在教《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有學生居然問,曹雪芹是男還是女,由此可見學生語文常識匱乏到何種程度。學生對于語文課文的學習興致不高,但對作家的八卦消息,興致可不低。了解作家的經歷以及相關時代背景的介紹,可以拉近學生和作品的距離,構建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橋梁。因此,本人在進行課文講讀之前,不惜花費一定的時間介紹作家的簡歷以及寫作背景,也時常讓學生自己查閱作家作品信息,在課堂上輪流作介紹,既鍛煉了口語,又拓展了知識。我把《沁園春長沙》和戴望舒的《雨巷》比較教學中,讓學生了解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毛澤東和詩人戴望舒迷茫不同。在對作家有了一定的認識后,向學生推薦閱讀此作家其他作品,能收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語文大綱中的教學內容和要求
在中職語文教學大綱中,對語文科目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有明確的規定,比如“正確認讀并書寫3 500個常用漢字” “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總量一般不少于200萬字”等等,教學大綱的要求可是一點也不含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認真對照完成,語文學科方可在中職教育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中,在作家介紹以及《紅樓夢》相關內容簡介后,觀賞了紅樓夢的電視劇片段,學生學習興致很高,但到了文本內容學習時候,注意力就不太集中,而這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不可馬虎了事,通過問題的設置層層深入,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了解小說人物描寫的種種妙處,至此本篇課文的教學任務才算完成。
三、拓展閱讀,學會寫作,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學好語文,功夫在課外。尤其是閱讀,極大影響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中職學生有著比高中學生所沒有的優勢,是有較多自由支配的時間,正好可以進行大量的閱讀拓展。
首先,在各學期初制定教學計劃時,也同步制定學生的閱讀計劃,教會學生有效地閱讀,并且享受閱讀的快樂,這并非易事,但值得努力。學生卻很少閱讀,或者基本不閱讀。鄉村的學生,有的家長甚至會覺得買書是浪費,課本尚且不讀,如何買課外書。
其次,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觀念,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中職學生大多使用智能手機,可以充分應用班級微信群,班級QQ群等,布置閱讀任務,并要求學生發表評論。提倡學生寫QQ日志,拍照,圖文并茂,動用觸手可及的一切途徑,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文字表達。在逐步練習中,引導學生習慣并喜歡用文字來表達自己。
再次,逐步引導學生制定個人的閱讀計劃,教會學生有效閱讀,引導學生從喜歡的書開始閱讀,有了閱讀興趣,才是閱讀最好的開始。很少閱讀的同學,可以從《哈利波特》開始,這是一本備受孩子喜歡的小說,據說看過沒有不喜歡的。中譯本七大厚冊,超過三百萬字,如果能閱讀下來,閱讀的不足,應該是可以彌補不少。如果喜歡此類小說,可以繼續推薦《納尼亞傳奇》《魔戒》三部曲閱讀。
其他類型推薦書如下:歷史類有傅樂成主編的《中國通史》,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等;神話類有德國施瓦布《希臘羅馬神話》等;古代作品有羅貫中殘稿、馮夢龍完成的《三遂平妖轉》,李汝珍的《鏡花緣》;現代作品有蕭紅的《呼蘭河傳》,李頡人的《死水微瀾》;當代作品有余華《許三觀賣血記》,莫言《生死疲勞》。
學生開始閱讀,那么在浩瀚的書海里,應該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那類書,并依此深入閱讀,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相信是人生不小的一筆精神財富。
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任重而道遠,愿盡微薄之力,點燃學生閱讀的興趣,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從中職開始愛上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