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營
一、家長給班主任的一封信---主動溝通
為了盡快了解學生,開學不久,我讓每一位家長給我寫一封信介紹自己的孩子。我看完了家長們寫給我的信,我感覺心里有一絲安慰,同時感覺我肩上的責任很重。
有的家長真誠的表達了對老師的感謝和信任,很欣賞老師建立這樣的家校溝通方式,說自己的孩子能在這樣的班級學習,她很放心。家長的信任讓我很感動。
有的家長文化程度較低,對于教育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把希望都寄托在老師的身上,希望老師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讓我感覺到自身責任重大。
小欣的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沒有吃早點的習慣,自己說了孩子不聽,所以希望我能幫她說說,讓孩子按時吃早點。我感覺我應該從生活中關心學生。
小田的家長住在外地,而且身體有殘疾,把孩子托管在小飯桌,不能經常照顧孩子,希望老師多關注自己的孩子。我看到了家長的實際困難,最真實的家庭情況。
小梁的家長提到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交流,心里有事喜歡憋著,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讓我清晰的看到了學生的特點和個性。
小惠的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沒有目標,整天渾渾噩噩,沒有進入高中的學習狀態。其實這個學生一直都自我感覺良好。
針對這些問題,我也及時的制定相應的措施。每天督促不吃早點的學生按時吃早點,給學生講不吃早點的危害。定期找家庭有困難的學生,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定期和家長溝通。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和內向的學生談心,了解學生心理,鼓勵學生。利用語文課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勵志教育。
二、家訪---走進學生的心靈
班主任想要真正去了解一個學生,很有必要走進學生的家。家庭好了,教育才會好;父母好,孩子才會好;家庭教育好了,學校教育就會輕松高效,這是一個非常簡單卻管用的道理,需要我們全力踐行。
面對留守兒童這一普遍的社會現象,班主任要及時了解班級內是否有這樣經常獨自生活的學生,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和家長溝通,讓家長擔負起監督孩子的責任。
三、電話溝通---面對家庭教育失敗的家長
家長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就把希望寄托在學校、老師身上,無形中給老師增加了壓力。家長們最無助的表達就是:“老師,我娃就聽你的話,不聽我的話。”每當這時,我會告訴家長:“你的孩子對我來說,只是四十二分之一,但是對于你來說就是百分之百。你要想辦法走進孩子的內心,架起有效的溝通橋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面對管不了自己的孩子而且難纏的家長,班主任一定要用智慧和耐心和家長溝通,曉之于理,動之于情,讓家長感知學校教育的人性化。同時班主任要對家長提出要求,不能讓家長牽著老師的鼻子走,要讓家長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提高自身水平,不斷學習,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力爭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和原則。如果是家長自身制造的家庭矛盾,就應該讓家長自行解決,班主任不要輕易干涉,以免有的家長推卸責任。這個時候電話溝通就很有必要了。班主任要相信家長有能力解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問題。
四、信息溝通保護隱私---對于家庭有困難的學生
我們班的小田,家在閻良,家長有殘疾,不方便照顧孩子,把孩子托管在小飯桌。了解了他家的實際情況之后,我就比較關注這個學生。學校在下發助學金申請的文件后,我就和這位家長電話聯系,表達了班主任對學生的關心。這位家長很高興,對老師的關心表示感謝,但是考慮到擔心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害,家長以回信息的方式委婉的謝絕了班主任的好意。信息溝通,既表達了班主任對學生的關心,也尊重了家長,還保護了學生的隱私。
五、家長會—家長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的窗口
家長會是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窗口,家長會上,我首先給家長解讀我們班的班訓班風,闡釋我的班級管理理念,介紹班級的文化墻。讓家長從整體上對班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我除了表揚進步較大的學生外,還會向家長展示我們的班級活動。向家長展示學生獨具風格的板報設計,讓家長感知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向家長展示藝術月活動中學生的精彩表演,讓家長感知學生的才藝。向家長展示學生在軍訓中的吃苦耐勞,讓家長感知學生不同于平時生活的另一面。向家長展示學生做的每一期主題班會,讓家長感知學生對社會人生的理解與思考。
班主任要盡可能的讓家長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理解學生,贊美學生,成就學生的人生。
六、家長走進課堂---喚醒家長的責任感
在班會課上,學生小王的家長為學生們做了一個《貴在堅持》的勵志報告,收效良好。
小王的家長以親身經歷給學生們上了生動的一課。這位家長先從她的艱苦創業談起,開始創業只有1000元,通過不懈的奮斗,最終事業有成。真實的事跡讓學生們明白成功貴在堅持。
這位家長真切的講述了自己從農村出來,一開始不自信,8歲的時候連出門買醬油的勇氣都沒有,在姐姐的鼓勵下,終于買回來了一瓶醬油,從此樹立了自信。后來在創業的過程中,這種自信一直激勵自己,直到成功。
這位家長還以自己減肥成功為例,用幽默的語言讓學生悟出了成功貴在堅持的道理。
本次活動的意義在于,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達到高效教育的目的。學生們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例悟出貴在堅持的道理,遠比老師講空洞的大道理強很多。
行走在教育的圣殿,我越發覺得我身兼各種角色。開學伊始,我說我是船長,帶領學生駛向成功的彼岸。但是現在,我覺得我有時是長輩,有時是心理醫生,有時是他們的朋友。在教育這條路上,我不是獨行俠,我與思考隨行,亦與家長隨行。
我想,教育的終極意義在于培養心身健康的優秀人才。家庭教育的缺失給學校教育造成巨大的壓力,無形中給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要架起主動溝通的橋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優秀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在慢慢滲入校園,像清泉般滋潤孩子們的心靈,亦像陽光吸引著校園里的向日花葵擁抱朝陽、憧憬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