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丙鑄
新學期開始,我校舉行了“出特色、出精品”的賽課活動,教師在“4+2教學模式”(課內:自主展示、師生互動、精彩點播、鞏固強化四個環節。課外:輕松查閱、吸收反饋兩個環節)的基礎上,發揮特長和優勢,在“導”和“演”的過程中,亮點突出、花絮精彩,打造出節節精品課堂。我校的精品課堂,注重“三招五式”教學法。
“三環節”出高效。我校教師通過“蓄勢、展示、摘拾”三個教學環節,摸索出一條適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教改之路。
一、甜美的蓄勢
“蓄勢”環節包括老師的備課、制定教學案,學生的課前預習,也包括課堂上學生的交流、老師的巡視點撥、督促檢查。課前預習是學生通過閱讀相關資料,查閱工具書等手段,把應當掌握的知識、應當解決的問題以及疑慮困惑,調理清楚,做到胸有成竹。老師的課前積累查閱、謀劃流程、制定教學案,是在積蓄一桶活水,以備駕馭課堂,處變不驚。
二、快樂的展示
展示是以生為本、發展能力、張揚個性的激勵環節。學生在展示時,將自己預習中的知識積累、問題解決、疑慮困惑說出來,和老師交流、和同學共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學生展示中,有鼓掌贊許、有互動交流、有探討爭論,彰顯課堂活力。學生在展示、張揚中,感覺到自我的存在、感覺到自我的重要,讓自我得以升華。學生敢于展示自我、敢于合作交流、敢于存疑答惑,是激發創造、培養能力的關鍵,這樣學生就會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就能真正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三、輕松的摘拾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課堂檢測是試金石。課堂檢測順利達到效果,說明這節課很成功。如果檢測困難重重、問題百出,那么這堂課就不成功,檢測結果對課堂具有一錘定音的作用。課堂上無論蓄勢多么高漲、展示多么激烈,檢測結果不理想,一切都是零。蓄勢是采風、展示是畫龍,檢測是點睛之筆。一條龍能不能破壁騰空,點睛是關鍵。點了睛,龍還不能起飛,一定是采風不實、畫龍不精。課堂上教師教得滿頭大汗,學生學得一頭霧水,檢測時師生眉頭緊皺,這是失敗堂課。一堂成功課,檢測達標應當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五招式”奏和諧。我校推出的“五式教學”,科學的處理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問題,真正把課堂變成學生展示的舞臺。
一是教師教學的“導演式”。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導演,任務是制定流教學程,駕馭掌控課堂。教師要堅守一個理念,學生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教師不能“越俎代庖”,教師不能導演演員全包攬,唱獨角戲。二是學生學習的“養成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交給學生“一把鑰匙”,讓學生能學習、會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我校學生學習語文時,用固定的符號圈點勾畫,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三是小組互動的“捆綁式”。面對教材的重點、難點、學生的參差不齊,小組在組長的帶動下,積極討論、取長補短、亦兵亦師,相互學習,“捆綁”提升。四是自主展示的“分餐式”。我校老師為了避免學生展示出現“一人動、多人閑”,“一人演、多人觀”的局面,教室內黑板全面開放,臺上臺下各有任務,并且讓臺下學生分組檢查臺上學生展示內容,形成了臺上臺下齊動手、“各領風騷”顯神通的課堂活力。五是學生展示的“隨機式”。學生能否亮相舞臺表演展示所學,教師采取“隨機抽取”與“主動請纓”相結合方法,促進性格內向的同學積極參與課堂,避免課堂“南郭先生”的滋生。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校在教改中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讓每位老師都張揚個性、發揮特長、圓夢出彩。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長、特點,都有自己的教學夢,學校要求教師在遵循大框架的基礎上,不求千篇一律、亦步亦趨。學校認為老師有了先進理念,把握住教學方向,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學科不同、學情差異自行摸索。能說的老師,多講一點,善寫的老師多動動筆墨,大海不拒溪流、月朗更喜星輝,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教學才不至于呆板僵化。
學無定法,教無定式,教改在不斷解決困惑中前行,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項充滿遺憾的藝術,教學探索永遠在路上。做為教師只有懂得了大道至簡、回歸本源,才真正領悟到教學的真諦。